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34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7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32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魏哲  焦华琛 《国医论坛》2019,34(2):64-68
目的:总结升陷汤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方法:查阅数据库文献。结果:发现大部分冠心病的发病、症状和体征都与宗气虚-宗气下陷有关,宗气虚-宗气下陷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候,因此升补宗气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基本法则之一,升陷汤疗效可靠。结论:升补宗气法可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肛门坠胀是肛肠科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学认为,肛门的正常生理功能依赖于肺气之宣肃、脾之升清、肝气之疏泄、肾气之开阂:若上述脏腑有病,均可引发肛门病变。正如《血证论》中论述:“魂门之病,有由中气下陷,湿热下注者;有由肺经遗热,传于大肠者;有由肾经阴虚,不能润肠者;有由肝经血热,  相似文献   
3.
我们自1998年开始以升补宗气法治疗老年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补中益气汤源自金元补土派李东垣《脾胃论》,该方由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等药物组成。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所致发热、饮食无味、少气懒言、体倦肢软及内脏下垂、久泻久痢等证,临床运用确有良效。现将临床运用该方治验的病例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是由中华临床医学会主办,具有ISSN/CN标准刊号。本刊设有论著、医疗医药新进展、讲座与综述、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药物与临床、中医中药、检验与临床、医学影像、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病理(病例)讨论、临床护理、技术改进、预防医学、医院管理、读者、作者等。欢迎广大医务工作者投稿、赐教,来稿出版周期短,免收审稿费。来稿请寄:山东省济南市北  相似文献   
6.
肺心病,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血管的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进而引起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的一种心脏病,最后常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临床常表现为咳嗽,痰多,呈白色、黄色,气喘、呼吸困难、心慌、心悸、下肢水肿,严重者出现四肢厥冷,昏迷甚至死亡等。笔者在多年临床中,对肺心病的治疗常推崇近代医家张锡纯大气下陷之论。张氏认为,大气者,  相似文献   
7.
试述从肝论治中气下陷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从肝论治中气下陷证。认为中气下陷证虽为脾胃虚弱、气相不调、升降失常所致,但“肝为脾之主”、“肝内升降发始之根”,其制在肝,肝气不能疏达升发是脾气不升的病机关键。临床治疗证明从肝论治中气下陷证,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完带汤出自山西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傅山《傅青主女科》 ,主治湿盛而火衰 ,肝郁而气弱引起的白带下。笔者用此方治疗妇女结扎术后 ,由带脉下陷引起的小腹下坠 ,小腹胀 ,腰困 ,两肩胛骨中间恶寒 ,白带清稀 ,量多 ,以及妇女少腹疒徵 瘕等 ,效果显著 ,现述如下 ,以飨其道。例 1,段某 ,女 ,38岁 ,主诉 :小腹下坠 ,小腹胀 ,腰围两肩胛骨中间恶寒 ,白带清稀 ,量多 ,左侧少腹部有压痛 ,舌质淡 ,苔白有齿痕 ,脉沉细。诊断 :带脉下陷 (西诊 ,右侧卵巢囊肿 ,盆腔少量积液 )。方药 :完带汤加减 ,人参 10 g ,炒白术 15 g ,云苓 10g ,清半夏 10 g ,沙参1…  相似文献   
9.
“中气下陷”虽是引起“内脏下垂”的常见病机,“内脏下垂”固然也属“中气下陷”证的主症之一。然而,它们这种密切的联系并不能掩饰或代替二者之间的一种易被临床忽视的特殊表现形式。如“中气下陷”可不表现有“内脏下垂”,“内脏下垂”也可与“中气下陷”无缘。本文从临床证治角度对这种特殊情况的现实存在进行了论证,以期告诫临床同仁对这种特殊表现形式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凌芝  马静  史艳平 《陕西中医》2003,24(6):F003-F003
中气下陷是祖国医学在分析、诊断疾病时常常可见到的一种病因和病机 ,是指脾气亏虚 ,升举无力而反下陷所表现的证侯。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 ,或久泻久痢 ,或劳累过度所致。其临床表现是脘腹重坠作胀 ,食入益甚 ,或便意频数 ,肛门坠重 ;或久痢不止 ,甚或脱肛 ;或子宫下垂 ;或小便混浊如米泔。伴见气少乏力 ,肢体倦怠 ,声低懒言 ,头晕目眩 ,舌淡苔白脉弱。它以脾气虚证和内脏下垂为诊断要点。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气不足 ,运化失健 ,内脏得不到精微的营养 ,日久可使脏器虚衰 ,升举无力而下垂 ,故而表现出上述诸多症候。对于中气下陷证 ,治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