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9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札撒》在大蒙古国时代因大汗们绝对地遵循而具有无上的权威性。元朝建立后,其权威性被元朝诸帝捍卫着,它因而成为元朝立法的基础,对元朝的立法形式、立法过程、立法内容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元朝极其重要的法渊。在它的影响下,元朝没有象历代中原王朝那般高度重视系统立法,而是把一事一法、简单孤立的条格、断例作为立法基本形式,把制定单行条格和整理编订断例、已颁行的条格作为立法重点,至终也没有颁行出具有中华法系典型特征的法典来。由《大札撒》影响所形成的元朝立法的独特性被明清立法所借鉴,致使明清法典“律例合编”,“例”被法典化,此体现了《大札撒》在中华法系中的价值,也进而揭示出中华法系具有多元性。  相似文献   
2.
元·倪维德所撰《原机启微》一书,有方有法,有论有案,议理精明,颇多创见。本文拟就其眼病证治试作探讨。一、眼病求原谨察病机倪氏治眼病特别注重探本求原,详审病机。是书对眼病的病因病机论治甚详,分类精细,其说甚明。现将其归纳如下: 1.阴阳病机“阳气盛则嗔目,阴气盛则瞑目。”(《灵枢·寒热病》)“脱阳者见鬼,脱阴者目盲。”(《扁鹊难经·二十四难》)这都说明眼必须在阴阳和谐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正常的视物功能。如阴阳偏盛偏衰就会导致眼病发生。故倪氏在该书中充分运用了阴阳理论指导眼病的辨证论治。他指出:①阳衰不能抗阴。认为脾胃受伤,则阳气下陷,而阴气独盛,阳不能抗阴,于是阳气陷入阴中不能自振,故夜视罔见。②阴弱不能配阳。认  相似文献   
3.
自晚唐而下,江南在历史上的地位日渐彰著,这种趋势到元朝形成一个高峰,特征是城镇连绵群的出现,从而凸显它的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4.
试论《饮膳正要》内容特点及其价值陈金秀,郝玉红指导侯士良(河南中医学院九三级研究生450003;平顶山市卫东区人民医院)主题词@《饮膳正要》,营养,医学史,元朝,中医药学文献《饮膳正要》作者忽思慧,是元代一位蒙古族医学家,他兼通蒙汉医学,在从事饮膳太...  相似文献   
5.
通过时《伤寒图歌活人指掌》中衡制单位“分”使用情况的考查,认为在元朝初年,衡制单位“分”并存着两种不同的含义,同时文献中的衡制单位“分”的使用有时是出于笔误。进而说明,对古代方药文献数字化过程中,按机械对应的方式将古代文献中的衡制单位“分”强行统一地折算成某一固定值的做法是极其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窦默,字子声,初名杰,又字汉卿,广平肥乡《今属河北肥乡县》人,生于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死于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享年85岁。窦默是金元时代的政治家和针灸家,主要著作有《针经指南》一卷;后被元窦桂芳收集在《针灸四书》中。首载《标幽赋》,其次《流注通玄指要赋》以及流注人穴,手指补泻,叶垫宫图等。其中的《标幽赋》统论针灸学的理论和经验,概括了窦氏的学术思想和经验。现简述如下。1倡用“交经八穴回奇经八脉的内容虽早见于《内经》和《难经),八脉交会穴一名,首见于明代医家徐凤所。著的(针灸大全)一书,…  相似文献   
7.
作为"四大火炉"之一,金陵之夏的酷热无法用普通的词汇来表达。对于久居北方的笔者来说,几次南京夏日之旅的回忆几乎只有汗流浃背。不过比起气温来,此间旅游市场的火热程度显然更高一些。每年暑假期间,秦淮河畔、夫子庙中、中山陵前,人山人海,热门非凡。那么多人来旅游,当然是冲着"六朝古都"的名头来的。笔者当年初次到南京时,倒并不是很急切地想去钟山去谒太祖和孙先生的陵,也没有直奔洪秀全、曾国藩和蒋中正都享用过的官邸。据说,旅游者抱着见识不同的他处之初衷离开家乡,在旅途中却是一直在他处寻找与家乡的相似。作为一个北京人,我便是更想去看看南京明清城墙与皇宫。然而,城墙者,南京"略有"而北京"几无",南京小胜。宫殿者,北京"保全"而南京"几无",南京完败。  相似文献   
8.
综观元朝至民国杭州的中医教育,总的趋势从医学提举司和太医院专管医学教育、世代相传的家传教育、名医带徒的师承教育嬗递为相似当代的学校教育模式,其中当推罗知悌与朱丹溪的师徒传业佳话、侣山堂集约化的课堂讲授方法、傅嫩园创立的类似当代中医院校的浙江中医专门学校以及何任主办的杭州中国医学函授教育,这些不仅能镶嵌中国医学教育史册,而且亦可在中国教育史上泼墨渲染,昭示当代。  相似文献   
9.
综观元朝至民国杭州的中医教育,总的趋势从医学提举司和太医院专管医学教育、世代相传的家传教育、名医带徒的师承教育嬗递为相似当代的学校教育模式,其中当推罗知悌与朱丹溪的师徒传业佳话、侣山堂集约化的课堂讲授方法 、傅嬾园创立的类似当代中医院校的浙江中医专门学校以及何任主办的杭州中国医学函授教育,这些不仅能镶嵌中国医学教育史册,而且亦可在中国教育史上泼墨渲染,昭示当代.  相似文献   
10.
梁峻 《北京中医药》2007,26(3):176-179
对金、元、明、清时代创建于北京的历朝太医院,从隶属关系、机构设置,到人员构成,实际职能等,分别进行了全面而具体的论述;勾勒出整个封建社会的太医院,由其出现伊始,至其最终消亡的整个过程.为今天人们深切了解、系统研究这一封建时代的产物,提供了详实而可靠的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