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7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伏气学说与乙型肝炎的辨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春温病是指被温热病邪侵袭而发生于春季或冬春之交的一类急性热病,该病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危重、病程长等特点,初起虽仅有高热、口渴、心烦、小便黄赤等内热症状,但在病变过程中极易出现斑疹、惊厥、昏迷等险恶变化。据不完全统计,春季急诊患者中有10%的病例与春温病有关。祖国医学对春温病的认识在祖国医学中,历代医家对春温视为伏气温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冬伤于寒,春必温病。"《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  相似文献   
3.
刘叶  石建 《新中医》2008,40(6):12-13
钟嘉熙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四内科主任,兼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热病、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钟教授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治疗温热病、病毒感染、风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脑病等,首倡伏气温病理论指导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显著.现将其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尚论后篇》4卷,系喻嘉言《尚论篇》之续刻。《尚论篇》主要阐述伤寒六经病证传变与治则,《尚论后篇》则对《伤寒论》中有关温病内容,结合《内经》温病条文进行探讨与阐发。本文则就喻氏谓外感伤寒中蕴含着伏气温病,并将"冬伤于寒之温病、冬不藏精之温病、冬伤于寒冬不藏精之温病"的温病"三纲鼎立"学说予以探讨研析,详述其要。并扼要介绍喻氏生平及《尚论后篇》版本现状。  相似文献   
5.
欧阳红 《中外医疗》2007,26(23):52-52
运用辩病与辩证论治相结合的方法,从扶正祛邪入手,予以益气固表,健脾养血,滋养肝肾,适当配用化湿解毒祛邪之品,对治疗艾滋病可以起到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之疗效.  相似文献   
6.
关于“伏气温病”的讨论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温病学的萌芽和成长阶段,伏气学说作为解释温病病因发病的理论工具,被多数医家接受或采纳。但随着医疗实践的需要和对温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围绕伏气的认识发生了长时期的争论。这种学术争鸣,促进了对温病火热机制的研究,丰富了温病学的理论体系,在温病学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浅淡对伏气温病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伏气温病又称伏邪温病,指感邪后邪气伏藏体内,经过一段时期再发病.伏气首见于<伤寒论>"伏气之病,以意侯之"条.伏气学说作为解释温病病因与发病的理论,被众多医家所接受或采纳.虽然已经存在两千多年,但是自伏气温病学说创立之日起,由于其真正内涵尚未明朗,引起了医学界围绕伤寒与温病,伏气与新感长时期的争论,同时在温病学派内部也进行着激烈的相互论辩,甚至到了"存"与"废"的地步.主张"废"的学者认为,伏邪学说虽然是温病学乃至中医学领域的一种学说,历史研究者不乏其人,但没有多大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现有的辨证论治方法已概括了伏邪温病的辨治特点,无需另立伏邪学说,并且伏邪的部位令人难寻,不可置信,而认为应该扬弃.通过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浅淡对伏邪温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9.
<正>慢性盆腔炎是妇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以下腹隐痛,带下量多,缠绵日久为特征,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笔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其病变特征与伏气温病的理论有极其契合的地方,故试从伏气温病的角度对其进行论治,现探讨如下。1伏气温病概述1.1伏气温病的概念根据发病类型,温病被分为伏气温病和新感温病两类。其中伏气温病指的是机体感受邪气后不立即发病,邪气伏藏一段时间后,才☆本文作者王菊、王宝家、曹栀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  相似文献   
10.
柳宝诒清末医学家。字谷孙,号冠群。澄江(今江苏江阴)人。学识宏博,医名尤著。编有《柳选四家医案》(1904年刊)。又撰《温热逢源》三卷,著《素问说意》一卷、《惜余医话》四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