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58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38篇
  2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硫唑嘌呤与甲基强的松龙防治慢性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单用硫唑嘌呤及与甲基强的松龙合用,对慢性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成年家犬,于实验第1天和第4天分别在枕大池穿刺注血(0.3ml/kg),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观察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单用和与甲基强的松龙合用对脑血管痉挛的预防作用。并进行椎动脉造影、管壁自由基测定、管壁组织学检查等观察其疗效。结果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第7天,硫唑嘌呤组的基底动脉口径为87%±26%,管壁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为0.03±0.01nmol/L;硫唑嘌呤+甲基强的松龙组分别为93%±20%和0.02±0.01nmol/L;而对照组为53%±19%,LPO含量为0.11±0.05nmol/L。组织学检查发现硫唑嘌呤组及硫唑嘌呤+甲基强的松龙组的血管壁结构破坏明显,较对照组轻。结论免疫抑制剂能够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慢性脑血管痉挛,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减轻血管壁的损害;联合应用比单用药量少,效果大。  相似文献   
3.
张繁荣  赵东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2):94-94,96
目的 探讨皮质激素和其他药物治疗慢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2例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观察本病病程、治疗及预后方面的情况.结果 12例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7例呈进展性,5例呈复发缓解过程.所有患者均有运动障碍,脑脊液蛋白分离和显著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结论 多数患者对皮质激素和硫唑嘌呤治疗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或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联合环孢素 激素两种免疫抑制方案的肾移植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探讨较理想的免疫抑制方案。方法:收集两组肾移植患者249例:Aza组(即应用Aza CsA 激素)、MMF组(MMF CsA 激素),统计两组患者在术后1年内各种并发症(包括排斥反应、各种感染、肝损害、白细胞减少等)的发生。结果:Aza组与MMF组术后1年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显著;两组总的感染率、肺部感染率相近,但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肺部感染病死率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在肝损害、白细胞减少、糖尿病等方面,两组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MF组在减少急性排异方面优于Aza组,但增加重症肺部感染机会,肺部感染的病死率升高,且费用贵,故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5.
环孢素A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孢素A(cyclosprine,CyA)是由11个氨基酸组成的环状多肽,是土壤中一种真菌的活性代谢物.1978年英国首次将CyA应用于临床肾移植,此后CyA又用于肝、心、肺、胰腺、骨髓等器官的移植,均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率.1984年环孢素A进入我国,形成了"环孢素A 硫唑嘌呤 激素"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大大提高了移植存活率,同时也使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大幅下降.CyA作为一种强效免疫抑制剂[1],近年来人们对它的研究越来越多,发现它还可用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病及抗寄生虫病等.现将CyA的临床应用情况做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免疫抑制剂致药物性肾损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医学介绍》2006,27(8):351-355
免疫抑制剂与类固醇激素一起用于器官移植、自身免疫疾病等疾病的治疗。目前作为免疫抑制剂应用的药物有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菌素(CyA)和他克莫司,还有日本开发、广泛应用的咪唑立宾(mizoribine,MZB)。近来,免疫抑制剂不仅用于器官移植,也成为肾脏领域肾病综合征以及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alcineulin inhibitor,CNI)类免疫抑制剂的共同副作用为肾损害,特别是长期应用导致的慢性肾毒性已成为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7.
8.
短期小剂量硫唑嘌呤致粒细胞缺乏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近10余年来作为免疫抑制剂亦被广泛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后的抗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本研究报道3例短期使用小剂量AZA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出现粒细胞缺乏的病例,并结合近10年国内文献报道的6例资料较全的类似病例进行综合分析,以期总结短期小剂量AZA导致严重骨髓抑制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总结AZA导致粒细胞缺乏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年来人体器官移植术的开展,已有很多药物应用于临床从而使移植器官存活并维持良好功能。联合应用硫唑嘌呤(Aza)和泼尼松(Pred)进行肝移植的治疗一直是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的两大支柱药物。环孢素A(Cyclosporine,CSA;Sandimmune)了二1978年用于肝肾移植,使移植器官的成活率大大提高。为了增加免疫抑制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汉防己甲素(Tet)对硫唑嘌呤(Aza)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分为三组 :①对照组 ;②Aza组 ;③Aza Tet组。给药量分别为Aza25mg/kg·d。Tet30mg/kg·d,测定用药1wk和2wk时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等肝功能指标以及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全血谷胱甘肽含量(GSH) ,并作病理观察。结果用药1wk及2wk后 ,Aza组大鼠血清ALT、AKP、MDA含量均显著升高 ,TP、Alb、SOD、GSH含量均显著降低 ;合用Tet组则上述变化不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病理学检查发现合用Tet组病理改变较轻微。结论Tet对Aza致大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推测此作用与其抗脂质过氧化物、增加内源性解毒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