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医学院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阐述了医学院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的基本思路;论述了如何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背景下,构建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平台"为中心,以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医疗相关企业、技术公司为主体,以创业学院、创业实验室、创新工作室、创业公司为组织形式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生态圈"。在这"生态圈"中,组织在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逐渐分享利益、资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实世界证据(real-world evidence,RWE)由现实世界数据(real-world data,RWD)产生,经现实世界研究(real-world study,RWS)转化而来。科学的RWE可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其产生有赖于系统性地构建和发展良性生态圈。本文梳理了RWD、RWS在产生RWE中的角色及转化机制,试图探讨构建现实世界研究良性生态系统的必要性及构成要素,并简要展望生态圈的发展趋势、机遇及挑战。  相似文献   
3.
医院集团的兴起是纵向一体化在医疗领域发展的佐证,文章所提医疗生态圈,是以私立医院集团为基础,通过相关医药企业参与而扩大的医企联盟.从资产专用性角度,分析医疗生态圈的可行性和潜在优势.并从路径依赖角度,探析生态圈发展的制约因素,在产权主体、治理机制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希冀为医疗事业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互联网+医疗"兴起的背景,阐述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机遇与现状,提出"互联网+医疗"重塑中国医疗生态圈的具体内容,以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为例,表述其实践过程,最后对我国"互联网+医疗"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及未来发展方向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生态圈及确定其权重,为促进住院患者安全目标的落实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法、德尔菲法构建护理安全生态圈,结合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并检验其逻辑一致性.结果 最终确定的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生态圈包括一级指标5项,即人员素质及能力(权重0.3611)、仪器设备(权重0.1801)、药品卫材管理(权重0.1274)、组织管理(权重0.2357)和组织环境(权重0.0957),二级指标15项、三级指标62项.各级指标的层次单排序及总排序一致性比率(CR)均<0.10.结论 构建的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生态圈全面、系统,可有效指导护士的临床实践,提高护理质量和维护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6.
康复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应用型学科,康复从业人员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需注重实践运用和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康复高等教育是培养康复专业人才的基本途径。此文分析了“双创”时代背景下,强化培养康复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必要性与存在的问题;探索构建“创新教育生态圈”,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及创新性思维的实践创新型康复专业人才,旨在为构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符合行业需要、符合学生发展的实践创新型康复专业人才的实践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方案的出台,预示互联网对护理工作的渗入从可能变为必须,因此专科护理建设提出变革的迫切需求。本文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从"点-线-面-体"4个层面系统论述专科护理生态圈的构建,阐述各级医院在此生态圈中如何找准定位,聚焦适合自身的护理学科建设方向,关注"互联网+"带来的新风险,以促进专科护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图书馆信息生态理论研究的文献,探讨了信息生态理论在图书采访中的应用价值,提出了以读者、采访人员、专家形成信息生态圈,通过信息流对信息生态系统中的主体进行动态调节,使图书馆这个信息生态系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9.
创新人才培养是受教育生态圈影响的系统工程。与发达国家教育生态圈的对比得出:影响我国创新人才培养因素很多,不仅包括教育系统内部因素,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让家长配合学校工作,共同促进学生的进步无疑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难点。本文从教育实践出发,思索加强与家长的“交互式”沟通的各种方式,探析构建适宜学生优质发展的家校“生态圈”的途径,期望家校合作迎来新局面,学校教育取得高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