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75篇
  免费   585篇
  国内免费   498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107篇
妇产科学   44篇
基础医学   567篇
口腔科学   69篇
临床医学   1276篇
内科学   920篇
皮肤病学   173篇
神经病学   148篇
特种医学   5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391篇
综合类   3210篇
预防医学   1044篇
眼科学   148篇
药学   1935篇
  10篇
中国医学   2295篇
肿瘤学   120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31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94篇
  2015年   330篇
  2014年   508篇
  2013年   478篇
  2012年   646篇
  2011年   702篇
  2010年   627篇
  2009年   663篇
  2008年   739篇
  2007年   642篇
  2006年   558篇
  2005年   627篇
  2004年   484篇
  2003年   438篇
  2002年   383篇
  2001年   388篇
  2000年   314篇
  1999年   337篇
  1998年   304篇
  1997年   330篇
  1996年   272篇
  1995年   269篇
  1994年   244篇
  1993年   171篇
  1992年   195篇
  1991年   182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35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2.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4):516-518
目的研究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血栓通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并评价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显著提高,纤维蛋白原(FIB)值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稳定动脉粥样斑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杨同宏 《中原医刊》2006,33(3):27-27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检测36例哮喘患儿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及调节因子,并与同龄健康儿童比较。结果哮喘患儿组RBC—C3bRR和RBC—ICR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组RFIR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组RFE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儿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其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曹恒 《陕西中医》1989,10(8):342-342
<正> 笔者自1986年以来,运用自拟断红饮治疗崩漏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均为门诊病例,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57岁,其中14岁至20岁4例,21岁至40岁16例,41岁至57岁10例;出血时间最短者8天,最长者102天;未婚者6例,已婚者24例。临床表现:本组患者均有不程序的月经量过多,行经期延长,周期不规则,不规律出血。30例中月经量过多者17例,伴不同程度贫血者21例,腰膝酸软,乏困无力,腹胀痛者16例,所有病例均经妇科检查排除子宫器质性病  相似文献   
7.
对30例慢性肾衰升降失衡证患者按升降不及、升降反常分两组,用保元汤加大黄治疗,总有效率63.3%。同时测定红细胞膜 Na~ 、K~ -ATP 酶活性(μM/mg 蛋白·小时)和哇巴因抑制率(%)与30名健康人比较,两组酶活性分别降低71%、76%;抑制率分别降低31%、33%。其中16例治疗后酶活性均值分别由治疗前85.1、75.3,提高到219.9、185.9;抑制率均值分别由治疗前62.7、57.2,提高到77.2、70.2。临床症状好转,肌酐、尿素氮下降。表明细胞膜运转障碍与升降失衡证存在联系,中药对酶活性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 Epo)是促进骨髓红系祖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成熟的主要刺激因子,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发病机理中起关键性作用。本文采用Epo多克隆抗体作为Epo拮抗剂,观察其抑制红系增殖、分化和成熟的作用,为临床应用Epo抗体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提供理论依据。作者随机选取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8例,对其均进行临床检查及血液化验,于髂骨抽取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在高原现场(海拔3680m)做以下条件骨髓培养:空白对照培养(既不加Epo,亦不加Epo抗体);加Epo常规培养(加Epo,但不加Epo抗体);加Epo抗体实验培养(既加Ep…  相似文献   
9.
红米膏治疗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疗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静脉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静脉炎是化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肿瘤患者的周期性化疗,反复地作静脉穿刺以及化疗药物对静脉的反复刺激使静脉血管遭到破坏,轻者给患者增加痛苦,重者造成肢体功能障碍,使生存质量下降。笔者2004年3月-2005年3月采用红米膏治疗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牛布病免疫效果的统计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