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采用NCG工业新型苯加氢催化剂(Ni/Al2O3),通过消除外扩散和内扩散影响,在反应温度433~473 K和氢压0.6~3.3 MPa下,对液相苯催化加氢制环己烷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液相反应中苯的反应级数为0,氢的反应级数几乎为1,因此氢在催化剂内的传质过程是形成内扩散阻力的主要原因。由内部效率因子和Thiele模数可知,粒径小于0.150 mm时才能消除内扩散影响,说明该催化剂具有较高本征反应活性。通过Thiele模数的定义式,求得氢液相有效扩散系数。由Wilke-Chang方程得到综合扩散系数,进而通过Thiele模数定义式求得催化剂曲节因子为3.12。通过模拟得到液相中氢在不同粒径颗粒内的浓度分布曲线,说明氢的内扩散阻力是苯加氢反应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化工行业下游高端产品苯乙烯、甲苯二异氰酸酯生产需要,焦化粗苯加氢精制生产线也在不断的增加,本研究以某焦化粗苯加氢生产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为该行业此类生产线的职业病危害防治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取某6.6万吨/年焦化粗苯加氢精制生产线作为研究,主要包括制氢系统、加氢精制系统、萃取蒸馏和芳烃精制系统。1.2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资料收集等方法,识别职业病  相似文献   
3.
采用Pd/γ-Al2O3催化剂,在排除扩散影响的条件下,研究了液相苯催化加氢制环己烷的反应动力学。实验测定了反应温度、氢气压力、反应物浓度等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温度研究的范围为393~453K,氢气压力为1.1~3.8MPa。研究结果表明,液相苯加氢反应对苯表现为零级,对氢压表现为一级,反应活化能为43.88kJ/mol。运用该动力学模型对在较低苯浓度下进行的加氢反应进行了预测,预测值与实验值能较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某焦化粗苯加氢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焦化粗苯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部分检测结果为芳香烃类化合物、硫化氢(1.21~1.66 mg/m3)、二硫化碳(CTWA0.33~0.34 mg/m3,CSTEL1.79~1.83 mg/m3)、氨(CTWA〈0.13 mg/m3,CSTEL〈0.13 mg/m3)、一氧化碳(CTWA 0.236~0.264 mg/m3,CSTEL1.26~1.38 mg/m3)、高温(6.9~9.0℃)、噪声〔52.9~83.4 dB(A)〕、工频电磁场(2.24~17.15 V/m),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该焦化粗苯生产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应从职业卫生管理、工程防护设施、严格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以及工人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综合着手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或措施。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结构的超支化聚酰胺及其负载铂纳米簇杂化膜催化剂,研究了该催化剂对苯液相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铂纳米簇以及负载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铂纳米颗粒分散均匀,粒径为3~5 nm;催化剂中的Pt与超支化聚酰胺上的N和O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配位。对比没有负载的纯铂催化剂,用超支化聚酰胺负载铂纳米簇杂化膜催化剂催化苯液相加氢反应,苯的转化率提高了约13倍,且产物中出现了部分加氢产物环己烯,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和一定的环己烯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及检测分析法进行苯加氢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评价其控制技术措施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该生产线化学毒物及噪声监测结果均合格。控制职业病危害的主要技术措施是实现自动化、密闭化生产,远程控制及具备切实可行的安全操作规程,严防化学有害物跑、冒、滴、漏及安全生产事故导致的急性中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