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451篇
  免费   9875篇
  国内免费   8906篇
耳鼻咽喉   999篇
儿科学   1512篇
妇产科学   762篇
基础医学   9171篇
口腔科学   1809篇
临床医学   40027篇
内科学   13047篇
皮肤病学   758篇
神经病学   6783篇
特种医学   114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8篇
外科学   26693篇
综合类   67930篇
预防医学   22451篇
眼科学   2473篇
药学   28907篇
  316篇
中国医学   17536篇
肿瘤学   2539篇
  2024年   1351篇
  2023年   4641篇
  2022年   4212篇
  2021年   5050篇
  2020年   5165篇
  2019年   4953篇
  2018年   2472篇
  2017年   4235篇
  2016年   5077篇
  2015年   6495篇
  2014年   11057篇
  2013年   10996篇
  2012年   14499篇
  2011年   16149篇
  2010年   15051篇
  2009年   14866篇
  2008年   17043篇
  2007年   15198篇
  2006年   14058篇
  2005年   14768篇
  2004年   11457篇
  2003年   10479篇
  2002年   8234篇
  2001年   7216篇
  2000年   5547篇
  1999年   4597篇
  1998年   3980篇
  1997年   3277篇
  1996年   2771篇
  1995年   2557篇
  1994年   1917篇
  1993年   1440篇
  1992年   1159篇
  1991年   993篇
  1990年   793篇
  1989年   778篇
  1988年   216篇
  1987年   199篇
  1986年   137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系统评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物理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ENTRAL、MEDLINE、EMBASE、CINAHL Plus、Academic Search Premier、Teacher Reference Center、ERIC以及Education Research,纳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物理治疗学教学的原始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6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完成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价,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比传统教学模式在物理治疗学教学中的效果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 共检索文献1 307篇,最终纳入7篇,包括至少770名学生。发表时间集中在2013年至2019年,研究对象为物理治疗学专业学生,主要结局指标为考试成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总体说来可提高学生的笔试成绩,增强高阶思维能力,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积极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 鉴定当地民间应用普遍的野生药用真菌,并探讨其治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一株采自定陶仿山野生药用真菌进行鉴定,确定为硬皮马勃。通过文献检索收集硬皮马勃化学成分,利用PubChem软件和TCMSP、GCS数据库得到化学成分结构信息及其药用动力学参数和相关靶点分析,通过SysDT和WES系统鉴定潜在化学成分靶点,利用CTD数据库获得靶点功能,将潜在化合物和肿瘤相关靶点导入Cytoscape3.8.0软件构建分子-靶标网络。应用DAVID数据库对肿瘤相关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揭示有关活性成分靶点所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和通路,将肿瘤相关靶点和通路导入Cytoscape3.8.0软件构建靶点-通路网络。结果 从文献中获得硬皮马勃的化学成分59个,通过ADME计算系统筛选出5个潜在活性的化合物即活性成分,预测到38个靶点,其中与肿瘤相关靶点16个。这些活性成分主要通过Toll-like receptor、PI3K-AKT、MAPK和NF-kappa B等通路参与免疫应答,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促进其凋亡。结论 表明硬皮马勃治疗肿瘤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的特点,并通过多层次效应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本研究为更好理解硬皮马勃作用肿瘤的机制和肿瘤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疑病神经症是神经症的一级亚型[1],是指对自身感觉或征象做出患有不切实际的病态解释,致使整个心身被由此产生疑虑、烦恼和恐惧所占据的一种神经症,以对自身健康的过分关心和持难以消除的成见为特点。患者具有对健康过分担心、胆小、固执、刻板等个性特点[2],怀疑自己患有某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疾病,医生的解释和客观检查均不足以消除其看法。临床最初往往表现为过分关心自身健康和身体任何轻微变化,作出与实际健康状况不相符的疑病性解释[3],伴有相应的疑病性不适,甚至出现日趋系统化的疑病症状。疑病症状可以是全身不适、某一部位的疼痛或功能障碍,甚至是具体的疾病。症状以骨骼肌肉和胃肠系统多见,就部位而言以头、颈、腹部居多,常伴有焦虑、忧虑、恐惧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这种疑病性烦恼是对身体健康或所怀疑疾病本身的纠缠,而不是指对疾病的后果或继发性社会效应的苦恼。患者也知道烦恼对健康不利,苦于无法摆脱、不能自拔,四处求医、陈述病情始末,不相信检查结果和医生的解释和保证,对患者社会功能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分析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在急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镇平县中医院收治的30例急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急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15例为对照组,以2017年5—11月收治的急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1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分别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GQOL-74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外伤性脾破裂,可有效缓解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144-146+封三
目的探讨MSCT在对比剂外渗的急性腹部创伤性动脉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4例急性创伤性腹部动脉损伤患者及58例腹部非创伤性动脉病变患者影像资料,分析急性腹部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动脉病变所致对比剂外渗的相关性。结果 44例创伤性腹部损伤患者通过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共检出59支动脉损伤,其中对比剂外渗34支、非对比剂外渗共25支;58例急性腹部非创伤组共检出58支动脉病变,其中8支存在对比剂外渗。对比剂外渗征象创伤组出现率明显高于非创伤性组(χ~2=24.42,P0.05)。结论与非创伤组相比,急性腹部创伤性动脉损伤对比剂外渗征象较为常见,MSCT可以较好地显示创伤性对比剂外渗的直接及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8.
以江苏省人民医院为例,介绍医院门诊分诊叫号系统设计。从软硬件实现两方面阐述系统整体架构、具体功能和应用实践,指出该系统有助于改善门诊就医环境、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期创伤与抑郁特质之间的中介和调节机制,为开展相关研究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2017-2018年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某高校大一年级2 786名学生完成儿童期创伤问卷、状态特质抑郁问卷、自动思维问卷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调查。结果儿童期创伤、自动思维和消极应对对抑郁特质起正向的预测作用,积极应对对抑郁特质起负向的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12,0.43,0.14,-0.33,P值均<0.05)。自动思维中介儿童期创伤与抑郁特质之间的关系(Bootstrapping法的95%CI为0.03~0.06)。消极应对分别调节了儿童期创伤与自动思维和儿童期创伤与抑郁特质之间的关系(P值均<0.05)。结论儿童期创伤影响抑郁特质,其关系受到应对方式和自动思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心肌损伤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心肌损伤患儿为研究对象。给予患儿、心肌酶检测、血生化分析及常规药物静脉输液治疗,收集患儿各检查项目的数据资料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本组80例患儿经临床治疗均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临床治愈率100%。患儿中,63例(78.75%)发热,25例(31.25%)电解质紊乱,37例(46.25%)不同程度脱水。2患儿心肌损害同腹泻和发热存在相关性(P<0.05),但同腹泻、发热程度无相关性(P>0.05),与患儿电解质紊乱、脱水症状也无相关性(P>0.05);3患儿心肌酶谱检测指标中,HBHD、CK-MB、治疗后数值明显下降,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CK、LDH与治疗前相比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因轮状病毒性肠炎诱发心肌损伤的概率较高,为防止病情发展,临床治疗需坚持早诊早治原则,注重检查心肌酶谱,以保证患儿心肌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