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13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长江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后流行性乙性脑炎对三峡库区儿童健康的影响,保障库区儿童的健康。方法在库区腹心地段万州区对流行性乙性脑炎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库区该段蓄水后平均蚊密度(140.41只/人工小时)高于蓄水前平均蚊密度(120.42/人工小时);蓄水前流行性乙性脑炎人群抗体阳性率为37.42%,蓄水后为42.69%;儿童流行性乙性脑炎疫苗接种率较高;蓄水后流行性乙性脑炎发病率(0.70/10万),低于蓄水前发病率(1.36/10万)。结论三峡库区二期蓄水流行性乙性脑炎对儿童健康不会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1997-2002年三峡库区重庆段痢疾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痢疾是重庆市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其发病水平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发病率一直占法定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的前3位。为探讨三峡库区重庆段痢疾的流行规律,为制定库区蓄水后防治对策作好预案提供依据,现将三峡库区重庆段疾病监测点1997- 2 0 0 2年痢疾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血吸虫病传播危险因素,为三峡库区血吸虫病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方案。方法在三峡库区进行钉螺生存模拟试验,调查库区流动人口、家畜血吸虫病传染源和钉螺输入库区的潜在危险因素,以及建坝后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影响因素,找出库区血吸虫病监测的重点。结果钉螺在三峡库区的适宜环境中能够生长繁殖;血吸虫病传染源主要是往返于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流动人口;从血吸虫病疫区引进花草树木和牲畜,存在将钉螺和动物传染源输入库区的可能;库区社会经济发展可使血吸虫病传入的危险增加,三峡库区已成为血吸虫病的潜在流行区。结论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监测工作重点应是流动人口、引进的牲畜等血吸虫病传染源和钉螺输入因素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药用植物资源的品种数量及基本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三峡库区水位的上涨 ,为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 ,我们历行两年多的时间 ,基本上查清了库区药用植物资源的品种和数量。这次调查 ,共采集药用植物标本 71 8号 ,计有 2 868份 ,制作标本 2 80 0份 ,经课题人员自定 ,疑难品种送西北大学鉴定 ,共鉴定出有价值的药用植物 5 32种 ,隶属于 1 1 7科 ,330属 ,其总数约占全市经济植物的 1 /4,占全区的 1 /2以上。现将调查情况作一概述。1 属于 1 995年版《中国药典》的正式规范中药材有1 5 3种 ,占全部《中国药典》规范中药材总种数的30 .1 % ,属于全国统一管理的有杜仲、厚朴 ,属于国家重点经营的…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民间"还阳药"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民间“还阳药”的品种、命名及原植物来源、功效等进行了调查和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兴山县位于鄂西山区,长江西陵峡北岸,在三峡库区淹没区内.境内植被丰富,地理环境十分复杂,适宜蚊类孳生.自1985年以来,在不同的生境采集各种蚊类标本,经鉴定隶属3亚科6属40种,其中4种为湖北省新记录,名录如下。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万州段1997-2003年鼠表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正积  张菊英  万时学  孟言浦  罗超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281-2282,2286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万州段的鼠密度变化情况,为库区的鼠传疾病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按照CDC的《三峡库区人群健康方案》进行.结果:室内的鼠室度有下降的趋势(x^2=31.32,P<0.0001),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和小家鼠.室外的鼠密度较室内为高(x^2=55.05,P<0.0000),而且鼠密度的波动较大,优势鼠种为四川短尾鼩,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结论:三峡库区万州段仍应加强鼠密度及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鼠疫监测.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兴山段附红细胞体病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重庆地区人群斯氏肺吸虫病流行的现状、临床表现和诊断,并分析导致其误诊的原因。方法进行肺吸虫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收集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采用肺吸虫抗原皮试(IDT)和ELISA检测易感人群;检测中间宿主溪蟹的肺吸虫囊蚴携带率以及保虫宿主犬、猫的肺吸虫感染情况。结果重庆地区人群的IDT阳性率为14.36%(104/724),ELISA为21.96%(92/419),当地溪蟹的肺吸虫囊蚴携带率为4.08%,虫种鉴定为斯氏肺吸虫(Pagumogonimus skrjabini)。三峡库区的人群有生食和半生食溪蟹的习惯,且感染与职业、年龄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分析了58例斯氏肺吸虫病的误诊原因。结论重庆地区人群的肺吸虫病呈点状、散在流行,并有局部扩散流行的可能性。应加强肺吸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制定相应的防制措施,阻断该病在重庆地区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目的 分析三峡建坝后库区上游的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疫情变化及其对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的传播影 响。 方法 方法 收集分析2000-2012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年报、 2001-2012年血吸虫病监测点资料、 2001年四川省血吸虫 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数据及三峡相关课题研究数据等文献资料, 调查人群、 家畜和钉螺的情况。选择距离库区最近的简 阳市五指乡前进村开展钉螺现场调查。结果 结果 2000-2012年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区疫情呈持续下降态势, 全省于2008 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截止2012年, 65.07%的流行县已达到传播阻断标准, 当年全省实有钉螺面积为2 415.80 hm2 , 比2000年减少了60.64%, 自2006年起未查见感染性钉螺。在简阳市五指乡前进村查螺246框, 调查面积17.14 hm2 , 未查见钉螺。结论 结论 三峡建坝后, 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区范围和有螺面积已明显缩小, 上游流行区疫情向库区扩散的可 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