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温阳通督中药结合理筋手法对颈脊髓机械性压迫损伤家兔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60只,在家兔C5椎体上植入不锈钢螺钉,建立家兔颈脊髓机械性压迫损伤模型,术后观察两个月并进行Tarlov评分后,将造模家兔随机分为中药加手法组、中药组、弥可保组和对照组,前三组予手法及药物干预,两个月后颈总动脉取血检测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中药加手法组和中药组在200/s,30/s,5/s,1/s剪切速率下与对照组及弥可保组相比,全血黏度均明显降低(P<0.05);弥可保组在5/s剪切速率下与对照组相比全血黏度降低(P<0.05),而中药加手法组在5/s剪切速率下与中药组相比全血黏度降低(P<0.05)。中药加手法组和中药组的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弥可保组(P<0.05);中药加手法组、中药组和弥可保组的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通督中药结合理筋手法对慢性机械性压迫造成的脊髓损伤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轻红细胞压积、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平乐正骨筋骨并重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筋骨并重是平乐正骨主要学术思想之一,平乐正骨把筋骨并重思想贯穿于骨伤治疗的始终.理论上平乐正骨注重“筋骨”并重,认为人体筋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整复、固定手法上平乐正骨强调骨折固定时要护筋、用筋、调筋,要“动静结合”;辨证用用药上平乐正骨遵循肝肾同治、筋骨并重.但平乐正骨筋骨并重思想并非一蹴而就,是在《黄帝内经》《诸病源候论》《医宗金鉴》以及现代医学等历代理论发展与临床实践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并成熟的.因此,从中医学及现代生物力学探讨平乐正骨“筋骨并重”学术思想的源流,有助于理解平乐正骨学术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兔血清软组织损伤标志物的研究探索回医理筋手法对兔颈部骨骼肌慢性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用日本大耳白兔39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早期治疗组、晚期治疗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取颈椎前屈固定法造模.早期治疗组于造模1个月末进行回医理筋手法治疗,晚期治疗组于造模2个月末进行回医理筋手法治疗.治疗结束后分别对肌酸磷酸激酶(CK)、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损伤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 造模1个月末,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血清CK、T-SOD、GSH-PX、MDA等指标均增高(P<0.01);造模2个月末时,模型组CK、MDA的血清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T-SOD、GSH-PX含量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早期治疗组CK的血清水平显著降低(P<0.01),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兔颈椎前屈位固定造模3个月末时,模型组CK、MDA血清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SOD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治疗组MDA高于对照组(P<0.05),而CK、T-SOD和GSH-Px含量和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治疗组的CK、MDA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早期治疗组CK、MDA下降,T-SOD升高(P均<0.05);晚期治疗组血清CK、MDA含量高于早期组(P<0.05).结论 回医理筋手法对兔颈肌损伤血清标志物有一定的降调作用,早期治疗的降调效果优于晚期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温阳通督中药结合理筋手法对颈脊髓机械性压迫损伤家兔模型脊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60只,在家兔C5椎体上植入不锈钢螺钉,建立家兔颈脊髓机械性压迫损伤模型,术后观察2个月并进行Tarlov评分后,将上述家兔随机分为中药加手法组、中药组、弥可保组和对照组,对中药加手法组、中药组、弥可保组进行手法及药物干预。干预2个月后再次对家兔进行脊髓功能评定和疗效评价。结果:中药加手法、中药和弥可保3种方法治疗脊髓损伤均有效,但中药加手法组的疗效优于中药组和弥可保组(P<0.05)。结论:温阳通督中药结合理筋手法对慢性机械性压迫造成的脊髓损伤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盆骶调筋针法联合手法整复与单纯手法整复对产后骨盆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产后骨盆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手法整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盆骶调筋针法针刺治疗,穴取命门、大肠俞、腰阳关、次髎、中髎、环跳、阳陵泉。两组均隔日1次,每周3次,3次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盆底功能障碍评分法(PFDI-20)、盆底功能影响问卷(PFIQ-7)评分及性生活指标(性生活次数、性高潮频次)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38/40),优于对照组的77.5%(31/40,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ODI、PFDI-20和PFIQ-7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JOA评分、性生活指标较治疗前增加(P<0.01),且以上指标的变化幅度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盆骶调筋针法联合手法整复可有效减轻产后骨盆痛患者疼痛症状,提高盆底肌纤维的肌力,疗效优于单纯手法整复。  相似文献   
6.
孙其斌主任医师运用现代生物力学与传统中医康复理论探寻颈椎病的病因病机,提出顺筋理论,根据不同分型,结合相应的治法治疗本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运用松筋、整复和理筋等推拿手法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30例。结果:治愈25例(83.3%),显效4例(13.3%),好转1例(占3.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