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5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30篇
中国医学   29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竹叶柴胡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开发利用竹叶柴胡(Bupleurum marginatum Wall.ex DC.)天然资源,阐明其有效成分,对竹叶柴胡根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方法:运用层析手段和波谱方法分离并鉴定化合物。结果:分离并鉴定13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被鉴定为( )-anomalin(Ⅰ),白花前胡丙素(( )-praeruptorin A)(Ⅱ),(4),( )3’-angeloyloxy-4’-keto-3’,4’-dihydroseselin(Ⅲ),木糖醇(xyhtol)(Ⅳ),柴胡色原酮A(saikoehromone A)(Ⅴ),6”-O-乙酰基柴胡皂苷d(6”-O-acetylsaikosaponin d)(Ⅵ),柴胡皂苷b4(saikosaponin b4)(Ⅶ),柴胡皂苷a(saikosaponina)(Ⅷ),柴胡皂苷d(saikosaponin d)(Ⅸ),柴胡皂苷b2(saikosaponin b2)(Ⅹ),柴胡皂苷c(saikosaponin c)(Ⅺ),此外还有β-谷甾醇,β-胡萝卜甙。结论:化合物Ⅰ,Ⅱ,Ⅲ,Ⅳ,Ⅴ,Ⅵ,Ⅷ,Ⅹ均为首次从竹叶柴胡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Ⅱ和Ⅲ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黑柴胡中新三萜皂甙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黑柴胡(Bupleurum smithii Wolff)根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由该植物中获得。其中二个新三萜皂甙,即柴胡皂甙k和l(saikosaponin k and l),其结构经紫外、红外、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等波谱测定和解析,分别确定为3β,16β,23,28-四羟基齐墩果烷-11,13(18)-二烯-3-O-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呋糖甙和3β,16α,23,28,30-五羟基齐墩果烷-11,13(18)-二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呋糖甙。  相似文献   
3.
肝郁证T、B淋巴细胞活性改变及疏肝治疗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讨肝郁证机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变化及疏肝治疗的影响,采用夹尾应激加肾上腺素注射法复制肝郁证模型,观察分别代表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的T、B淋巴细胞活性变化、血液IgG、IgM的水平及疏肝解郁基本方剂柴胡疏肝散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肝郁证模型大鼠T、B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升高,IgM水平显著降低,通过灌服柴胡疏肝散可明显预防前者的升高,而对后者的降低无明显影响,认为肝郁证淋巴细胞活性增强,IgM水平降低,疏肝治疗通过降低淋巴细胞活性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北柴胡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北柴胡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色谱法和波谱解析方法对北柴胡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 :共得到 8个化合物 :柴胡色原酮酸 (1) ,芦丁 (2 ) ,槲皮素 (3) ,异鼠李素 (4 ) ,异鼠李素 3 O 葡萄糖甙(5 ) ,葛根素 (6 ) ,7,4′ 二羟基 异黄酮 7 O β D 葡萄糖甙 (7) ,色氨酸 (8)。 结论 :化合物 1为新的天然产物 ,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北柴胡中获得。  相似文献   
5.
南柴胡粗多糖经糖腈乙酰酯化后采用高分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发现南柴胡粗多糖主要由L-阿拉伯糖、核糖、D-木糖、D-甘露糖、D-葡萄糖、D-半乳糖等单糖组成,校正因子法测得它们的摩尔比为0.106:2.652:4.070:0.519:0.930:2.518。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和柴胡注射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抑制作用。方法:用细胞培养法,采用Vero细胞先感染病毒2h后给药法观察细胞病变(CPE),结果:当100μg/ml的Ara-AMP和1000μg/ml的柴胡注射液联用时,对RSV的抑制呈最大协同作用,当3.125μg/ml的Ara-AMP与31.25μg/ml的柴胡注射液联用时则呈最小协同作用。两药联用的治疗指数(TI)为16,部分抑制浓度(FIC)指数为0.5,小于0.75,结论:联用Ara-AMP和柴胡注射液对RSV的抑制呈显著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北柴胡适生地分析及数值区划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采用生物适生地分析系统,对北柴胡的适宜产地进行数值区划,并与资源普查结果相比较,以探索药材产地适宜性区划的现代方法。结果发现以北京延庆为基点,以水热距为距离和分级指标,得出了北柴胡全国的783个适宜产地,主要分布在纬度27.5-54.2°,经度75.17-134.17°之间,其中1级适宜产地的分布范围为纬度35.22-44.47°,经度102.33-124.05°之间,主要在山西、陕西、河北的北部,内蒙的中南部及辽宁的西南部,该结果与我国北柴胡的自然分布产区非常相似。结果表明采用生物适生地分析系统,结合柴胡资源调查资料,可以较好地对北柴胡的适宜产地进行数值分级区划。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柴胡超临界CO2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气/质联用技术对柴胡超临界CO2萃取物进行分析。结果:从萃取物中分离并鉴定出11种化合物,其中主要组分为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气化产物总量的96.2%。结论:本研究为柴胡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北柴胡适生地分析及数值区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物适生地分析系统,对北柴胡的适宜产地进行数值区划,并与资源普查结果相比较,以探索药材产地适宜性区划的现代方法。结果发现以北京延庆为基点,以水热距为距离和分级指标,得出了北柴胡全国的783个适宜产地,主要分布在纬度27.5-54.2°,经度75.17-134.17°之间,其中1级适宜产地的分布范围为纬度35.22-44.47°,经度102.33-124.05°之间,主要在山西、陕西、河北的北部,内蒙的中南部及辽宁的西南部,该结果与我国北柴胡的自然分布产区非常相似。结果表明采用生物适生地分析系统,结合柴胡资源调查资料,可以较好地对北柴胡的适宜产地进行数值分级区划。  相似文献   
10.
Over the past decades, a number of phytochemicals have been reported to possess potent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Saikosaponins represent a group of oleanane derivatives, usually as glucosides, which are commonly found in medicinal plants Bupleurum spp., which have been used 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more than 1,000 years in China. Emerg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saikosaponins have many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including sedation, anticonvulsant, antipyretic, antiviral, immunity, anti-inflammation, antitumor properties, protecting liver and kidney and so on. The present review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the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of saikosaponins, supporting the potential uses of saikosaponins as a medicinal ag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