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29篇
  免费   2491篇
  国内免费   2092篇
耳鼻咽喉   335篇
儿科学   447篇
妇产科学   192篇
基础医学   1860篇
口腔科学   975篇
临床医学   4334篇
内科学   3514篇
皮肤病学   881篇
神经病学   518篇
特种医学   10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2249篇
综合类   11417篇
预防医学   2568篇
眼科学   230篇
药学   9115篇
  61篇
中国医学   6145篇
肿瘤学   1201篇
  2024年   288篇
  2023年   997篇
  2022年   878篇
  2021年   1046篇
  2020年   1052篇
  2019年   1231篇
  2018年   654篇
  2017年   1141篇
  2016年   1227篇
  2015年   1434篇
  2014年   2000篇
  2013年   2070篇
  2012年   2783篇
  2011年   2750篇
  2010年   2360篇
  2009年   2452篇
  2008年   2874篇
  2007年   2648篇
  2006年   2544篇
  2005年   2654篇
  2004年   1960篇
  2003年   1695篇
  2002年   1326篇
  2001年   1360篇
  2000年   1011篇
  1999年   733篇
  1998年   647篇
  1997年   519篇
  1996年   486篇
  1995年   438篇
  1994年   357篇
  1993年   268篇
  1992年   225篇
  1991年   240篇
  1990年   233篇
  1989年   201篇
  1988年   96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桦木酸对大鼠肺纤维化模型肺组织中NF-κB、β-arrestin2表达的影响。方法 15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桦木酸组,每组5只。对照组予以单次气管内注射1 mL·kg-1 0.9%生理盐水,模型组和桦木酸组予单次气管内快速注射5 mg·kg-1博来霉素建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造模1天后,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10 mL·kg-1 1%可溶性淀粉溶液,桦木酸组给予50 mg·kg-1的桦木酸悬浮液,持续21天。HE、Masson染色方法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IL-6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NF-κB、β-arrestin2、IκBα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匀浆中IL-6水平升高,NF-κB、β-arrestin2、IκBα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桦木酸组肺组织匀浆中IL-6水平降低,肺组织中NF-κB、β-arrestin2、IκBα蛋白表达均下调(P<0.05)。结论 桦木酸可减轻肺部炎症、减慢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可能与下调肺组织中NF-κB、β-arrestin2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IgM;ACA-IgG)、抗β_(2)糖蛋白Ⅰ抗体(A-β_(2)GPI-IgM;A-β_(2)GPI-IgG)与不明原因胚胎反复种植失败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不明原因胚胎反复种植失败的218例患者(B组)和接受胚胎移植且临床确定妊娠的321例孕妇(A组)的临床资料。记录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并比较ACAIgM、ACA-IgG、A-β_(2)GPI-IgM、A-β_(2)GPI-IgG阳性率。结果A组ACA-IgM、ACA-IgG、A-β_(2)GPI-IgM、A-β_(2)GPI-IgG阳性率分别为3.11%(10/321)、4.67%(15/321)、1.87%(6/321)、1.56%(5/321),B组分别为6.88%(15/218)、8.25%(18/218)、3.66%(8/218)、3.21%(7/218)。两组ACA-IgM、ACA-IgG、A-β_(2)GPI-IgM、A-β_(2)GPI-Ig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心磷脂抗体、抗β_(2)糖蛋白Ⅰ抗体与不明原因胚胎反复种植失败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异维A酸胶囊口服与光动力学疗法在面部寻常性痤疮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2020年 5月-2021年5月就诊本院的面部寻常性痤疮患者共计68例。依照用药方式不同分将应用异维A酸胶囊口服治疗的34例设为口服组,将应用光动力学疗法治疗的34例设为光动力组,比较两组治疗4、8、12周时GAGS 评分、疗效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光动力组治疗4、8周时GAGS评分低于口服组(P<0.05);治疗12周末两组GAG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动力组第4、8、12周时有效率分别为58.82%、 67.65%、73.53%,高于口服组的32.35%、38.24%、44.12%(P<0.05);光动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口服组(P<0.05)结论 针对慢性寻常型痤疮患者,光动力学疗法在治疗中短期疗效较口服治疗来说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联合西医治疗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肾虚血瘀)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8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Ⅱ期:前列地尔+生理盐水10mL,10ug/d,静推,连续4周;阿仑膦酸,70mg/周,口服;Ⅲ期:保髋手术:清除病灶、支撑植骨(带血管或带血运移植)或打压植骨术,药物治疗Ⅱ期。治疗组39例;补肾活血汤(川断、骨碎补、血竭、熟地、山茱萸、肉苁蓉、没药、枸杞、各12g,杜仲、当归、菟丝子、鸡血藤各15g,白芥子、三七、红花各10g,怀牛膝、独活各8g,蜈蚣2条),水煎400mL,1剂/d,早晚温服;西医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症状积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6疗程(6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20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9.74%;对照组临床控制16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1.7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Harris评分、SF36评分、症状积分两组均有改善(P0.05,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补肾活血汤联合西医治疗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肾虚血瘀),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预测银屑Ⅰ号药物成分的作用靶点,并与银屑病相关靶点进行映射,拓扑出银屑Ⅰ号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进行富集分析,探讨银屑Ⅰ号治疗银屑病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数据库和分析平台及文献检索挖掘出银屑Ⅰ号药物所对应的成分,通过中药成分靶点(HIT)数据库及Swiss靶点预测数据库检索出成分对应的靶点。在疾病靶点数据库(TTD),Drugbank(DBD)数据库及DisGeNet数据库中获取银屑病对应的靶点。使用Cytoscape构建银屑Ⅰ号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及核心网络,应用ClueGo对靶点进行GO-BP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出银屑Ⅰ号成分—靶点—疾病网络中共42个相关靶点及59个相应化合物,共得出12条主要信号通路,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及皮质类固醇反应信号通路在网络中具有串话作用。结论银屑Ⅰ号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靶点调控多条信号通路,改善银屑病炎性浸润、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分化及异常新生血管生成等病理因素,从而发挥银屑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与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的临床特征,为制定合理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19年12月住院手术的苏皖地区225例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术前血常规、血生化、血清总IgE(total IgE,tIgE)、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鼻窦CT及术后病理检查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25例中,CRSwNP组148例(65.8%),CRSsNP组77例(34.2%)。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外周血白细胞及分类、血生化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RSwNP和CRSsNP患者中至少1种变应原阳性分别占34.5%和40.3%,其中尘螨过敏最多见,阳性率分别为23.0%和26.0%,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tIgE阳性率、20种变应原sIgE浓度等级和阳性率、吸入性及食物性变应原阳性率在两组间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鼻窦CT扫描Lund-Mackay评分中,两组各鼻窦、窦口鼻道复合体及CT总分CRSwNP组都高于CRSsN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病理组织中,两组患者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均为60%以上,但嗜酸性粒细胞(Eos)在CRSwNP组的阳性率为43.2%,显著高于CRSsNP组的阳性率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本地区CRS患者目前仍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性炎症为主,但CRSwNP息肉组织中Eos阳性率达43.2%,需引起重视并进一步关注。CRSwNP和CRSsNP患者变应原阳性率分别为34.5%和40.3%,两者无明显差异,尘螨为主要致敏原。  相似文献   
7.
口服异维A酸是目前临床上最为有效的抗痤疮药物,可同时作用于痤疮发病的4个主要环节。异维A酸在皮脂腺细胞内独特的分子作用机制使其具有强大的抑制皮脂腺分泌活性,近来其对痤疮免疫和炎症反应的拮抗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口服异维A酸主要用于治疗结节囊肿型重度痤疮以及其他治疗效果不好的中、重度寻常痤疮,使用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疗效、依从性及不良反应进行综合判定。小剂量[0.25~0.5 mg/(kg·d)]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增加患者依从性;累积剂量达60~120 mg/kg可以明显降低痤疮复发率。异维A酸不良反应大多以皮肤黏膜为主要表现,严重不良反应罕见,致畸是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口服异维A酸能快速改善痤疮皮损,有效预防痤疮瘢痕形成,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研究抗菌药物管理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入的14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进行研究,2016年1~12月未实施任何干预措施,2017年1~12月实施抗菌药物管理,均抽调70例手术患者,观察实施前后不同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与联合用药情况、表浅切口感染情况。结果:实施后头孢菌素类使用率87.14%高于实施前的60%,酶抑制剂类7.14%、氨基糖苷类5.71%使用率均低于实施前的25.71%、14.29%,实施后给药时机正确率92.86%、药物种类选择合理率97.14%、品种选择合理率91.43%、预防抗菌药物疗程合理率91.43%均高于实施前的78.57%、85.71%、85.71%、74.29%,实施后联合用药比例7.14%低于实施前的18.57%,差异显著,P<0.05。实施前后两组表浅切口感染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在采取抗菌药物治疗期间,需要配合良好的管理措施,使得药物使用合理性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