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83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213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85篇
妇产科学   70篇
基础医学   460篇
口腔科学   77篇
临床医学   1333篇
内科学   1189篇
皮肤病学   114篇
神经病学   162篇
特种医学   595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386篇
综合类   2324篇
预防医学   2945篇
眼科学   60篇
药学   1076篇
  5篇
中国医学   724篇
肿瘤学   8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412篇
  2012年   586篇
  2011年   609篇
  2010年   586篇
  2009年   698篇
  2008年   1338篇
  2007年   1114篇
  2006年   929篇
  2005年   927篇
  2004年   764篇
  2003年   446篇
  2002年   478篇
  2001年   237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不良影响及相关对策.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1年3月接诊的100例健康体检者当做研究对象.于次日清晨抽取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6 mL,并将其平均分为两份.对其中一份血液样本进行溶血处理,并将其纳入研究组;另一份血液样本不进行任何处理,并将其纳入对照组.详细记录两组血液样本的生化检验结果 ,并分析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不良影响及干扰作用.结果 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的ALB、TG、UA、BUN、Cr等指标水平,组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的ALT、AST、TBIL、TP、LDH、K+、CK、GLU、DBIL、TC、ALP等指标水平,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血现象会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产生较多的不良影响及干扰,不仅会降低酶类指标的血液检测真实性,还会严重降低其准确性,为了确保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真实和可靠,还应该加强临床生化免疫检验质量管理,预防溶血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适应性支持通气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应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21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呼吸机治疗,根据机械通气模式不同,将患者分入A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60)和B组(适应性支持通气,n=61)。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动力学相关指标(呼吸频率、吸气阻力、内源性呼气末正压、第0.1秒气道闭合压、静态肺顺应性),呼吸机撤机时间和撤机成功率,不同时间点(通气前、通气2 h、拔管前)血气分析值(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结果 B组患者呼吸频率、吸气阻力、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均低于A组,第0.1秒气道闭合压、静态肺顺应性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呼吸机撤机时间短于A组,撤机成功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通气前、通气2 h、拔管前的pH值、氧分压呈逐渐上升趋势,二氧化碳分压呈逐渐下降趋势;本组3个时间点的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应用中采用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可促进患者自主呼吸功能恢复,减少通气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验证血液、肠道和呼吸道传播传染病发病是否仍然存在传染病季节流行现象("Z-D"现象),并且对前兆升集合与前兆降集合分界点的选取进行改良。方法利用2004-01/2014-04传染病疫情资料,建立相关疾病的时间序列,进行最佳截取点的月累计百分位数与前兆升降比的相关分析,运用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回顾性验证和外推性验证。结果全国甲肝、乙肝的时间序列存在"Z-D"现象,丙肝、戊肝、伤寒和副伤寒、百日咳、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和猩红热的时间序列不存在"Z-D"现象。通过Excel 2003软件获取甲肝、乙肝的最佳截取点分别在11月和8月,两者最佳截取点的月累计百分位数与流行年前兆升降比都呈负相关关系(甲肝:r=-0.9378,P=0.006;乙肝:r=-0.8473,P=0.033),回顾性验证符合率分别为100%、83.3%,外推性验证符合率分别为100%、33.3%。结论全国甲肝、乙肝流行中存在"Z-D"现象,但乙肝的外推性预测符合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内部控制是医院管理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形成的,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完善。医院管理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医院管理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合法、合规,资产的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原则。现就关于实现医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居家隔离人员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调节居家隔离人员的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2月28日至3月5日通过问卷星对378名居家隔离人员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所有研究对象填写一般资料、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差异比较。结果居家隔离人员抑郁、压力水平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5)。居家隔离人员APGAR总分与DASS-21总分及各维度分负相关显著(P0.05)。居家隔离人员DASS-21总分与艾森克人格问卷E、L维度负相关显著(P0.05),与P、N维度正相关显著(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期间居家隔离人员抑郁、压力水平升高,人格的内外倾、情绪性以及家庭功能状况是影响心理适应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故障现象 输入病人信息后,按下扫描键,机器不扫描,错误提示:(1)Scan Proc Common Error Code.(2)Gantry Error Code.再按扫描键,有时能正常扫描,但此故障越来越频繁。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原位肝脏移植术(OLT)中持续输注多巴胺或多巴胺复合去甲肾上腺素对血液动力学、组织氧代谢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拟行OLT的患者30例,ASAⅢ或Ⅳ级,随机分为2组 (n=15)。A组:术中持续输注多巴胺,初始输注速率为1-3μg·kg-1·min-1;B组:术中持续输注多巴胺复合去甲肾上腺素,初始输注速率分别为1-3μg·kg-1·min-1和0.03μg·kg-1·min-1,多巴胺输注速率不超过5μg·kg-1·min-1;术中两组均调节输注速率维持MAP 60-80 mm Hg。分别于切皮前即刻、切肝期1 h、无肝期1 h、新肝期1h和术毕测定血液动力学、组织代谢和肾功能指标。结果两组HR、 MAP均维持较平稳。无肝期两组CVP、MPAP、PAWP、CO、CI、DO2、VO2降低(P<0.05);SVR和SVRI升高(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术中PVR、PVRI、pH及SvO2均较平稳。乳酸浓度增高并持续到术毕。两组术中Cr和BUN均在正常范围,B组总尿量高于A组(P相似文献   
8.
透明树脂牙列保持器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洪学  李岩  白荣  潘涛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3):310-310,i0007
正畸治疗,无论是方丝弓技术还是Beg细丝弓技术以及后来的直丝弓技术都是依靠一定力值的机械力,使牙齿移动到新的理想位置。此时牙齿周围的牙槽骨和牙周膜的适应性改建还未完成,如果不进行保持,牙齿有回复到原来位置的倾向。保持是正畸治疗的延续和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Hawley保  相似文献   
9.
MRI检查技术是物理学领域发现磁共振现象基础上,于20世纪70年代未继CT之后,借助电子计算机和图像重建数学的进展和成果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医学影像技术。与包括盯在内的其它影像技术相比,MRI具有不使用电离辐射,因而对人体安全无创伤,图像分辨率极佳。多方位成像,特别适合于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肌肉关节系统。正是由于以上优点,使该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目前发展最为迅速医学影像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0.
“裂隙”现象已在动物和人类获得证实,其机理也已在实验室中确立。裂隙现象(gap phenomenon)的发生机制,主要可以分层阻滞学说解释。房室连接处在传导方面存在两个传导屏障区,它们的传导性和不应性彼此不同。离激动较近的区域,其相对不应期较长,易发生传导阻滞,称为近端阻滞区。较晚发生的激动,因脱离了近端和远端的不应期,故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