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居易经络诊察法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居易老师从事针灸临床教学近50年,应用经络诊察方法治疗疾病疗效独特。王师对经络的认识源自内经理论与自身临床实践,将“审、切、循、扪、按”经络诊察方法应用于临床实际,通过经络诊察加深了对经络的认识.王师认为经络存在于肌肉筋骨的缝隙之中,经络不仅仅是气血物质的运行通道,也是人体中多途径、多层次的物质供应代谢系统;主张针灸医师除了对经络有很好的理解外还要学会经络诊察方法,学会经络辨证,正确辨经取穴,应用适宜的补泻手法,临床方可取得效如桴鼓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王居易教授从医从教针灸临床50余年,熟读古典医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经络诊察法""同名经合穴与合穴配伍法""经络气化"等相关理论,将古典医籍与临床紧密的结合,为针灸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王老通过"经络诊察法"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辨别病变经络,依据经络辨证法诊断治疗疾病,取穴甚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王居易老师从事针灸临床教学50余年,建立了症候结构理论。王老对症候结构的认识源自其50余年的临床实践,王老认为掌握症候结构理论建立针灸医师诊疗模式,可以极大提高认识疾病的能力并能客观地确立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王居易教授作为北京市名老中医,生前致力于国内外针灸临床和教学数十载,倡导经络辨证,创建了中医“经络医学”体系,总结归纳出“审切循扪按”经络诊察方法,并在针灸临床中推广使用,一方面提高了临床疗效,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大量的中医学子。后顶穴为王教授临床常用腧穴之一,其定位独特,方法上更提出“搓针导气法”,在眩晕、颈胸腰背骶尾及下肢后侧疼痛、癫痫等疾患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王居易老师从事针灸临床教学近50年,应用经络诊察方法治疗疾病疗效独特。王师对经络的认识源自内经理论与自身临床实践,将“审、切、循、扪、按”经络诊察方法应用于临床实际,通过经络诊察加深了对经络的认识.王师认为经络存在于肌肉筋骨的缝隙之中,经络不仅仅是气血物质的运行通道,也是人体中多途径、多层次的物质供应代谢系统;主张针灸医师除了对经络有很好的理解外还要学会经络诊察方法,学会经络辨证,正确辨经取穴,应用适宜的补泻手法,临床方可取得效如桴鼓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周炜 《北京中医药》2013,32(2):104-105
从基础的经络理论阐述薄智云腹针疗法的诞生,从针灸理论是取得疗效的基础,重视经络诊察是针灸取效的必要条件,手法及针刺方向有助疗效的取得,结合其他疗法增强腹针疗效4方面论述取得腹针疗效的关键.认为腹针疗法是近年涌现的众多针法中具有较深厚针灸理论基础的针法.  相似文献   
7.
李志亮  谭双 《北京中医药》2012,31(12):897-898
王居易老师依据50余年临床经验,创立了经络诊察法,通过察经、辨经、选经、取穴,将经络诊察与调整经络应用于临床.对于周围性面瘫,尤其是难治性面瘫,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笔者择其要者归纳、总结了王老调整经络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经验,包括经络诊察的要领、取穴的重点、不同时期异常经络的特征及经络变动的特点等,并附以经典病案一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王居易经络诊察法联合Bobath康复训练与单纯Bobath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53例,脱落3例)。两组均予药物控制基础病及常规针刺治疗(穴取患侧外关、手三里、肩髃)。对照组予Bobath康复训练治疗,每次20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王居易经络诊察法于患侧手太阴与手阳明经经络异常处行经络调整手法,每次20 min。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6周随访时记录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Barthel指数(BI)评分,并于治疗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前降低(P<0.05),FMA、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4%(42/51),高于对照组的62.0%(31/50,P<0.05...  相似文献   
9.
王居易教授通过50余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以经络辨证为主导的经络诊察体系,应用对象主要包括"内科病证""筋经病证"两大范畴。督脉后顶穴定位方法独特,并进一步细化其主治范围:应用于以"风""寒"所致气滞血瘀的筋经病证,而对于"湿"邪为病收效甚微,主要治疗以督脉循行为主的后正中线及两侧旁开半寸部位经筋病为主,强调穴位需经络诊察手法精准定位,同时施特殊行针手法即"搓针导气法",配合患者呼吸通过长留针以便更好地激发督脉经气,取得更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王居易对腧穴结构的论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炜  王丽平 《北京中医药》2010,29(7):510-511
王居易老师从事针灸临床教学近50年,建立了腧穴结构理论.王师对腧穴结构的认识源自<内经>理论与自己近50年的临床实践,王师认为腧穴与人体的皮、脉、肉、筋、骨有关,它存在于它们形成的缝隙中.每个腧穴内包含有特殊的复杂的气血等精微物质.正确理解腧穴的结构对于临床取穴有重要意义,取穴精确才能达到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