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92篇
  免费   701篇
  国内免费   192篇
耳鼻咽喉   197篇
儿科学   63篇
妇产科学   44篇
基础医学   230篇
口腔科学   93篇
临床医学   4954篇
内科学   1141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883篇
特种医学   5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944篇
综合类   7691篇
预防医学   1277篇
眼科学   300篇
药学   3234篇
  58篇
中国医学   1118篇
肿瘤学   169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330篇
  2022年   337篇
  2021年   509篇
  2020年   519篇
  2019年   588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518篇
  2016年   581篇
  2015年   671篇
  2014年   1308篇
  2013年   1328篇
  2012年   1652篇
  2011年   1718篇
  2010年   1630篇
  2009年   1477篇
  2008年   1553篇
  2007年   1490篇
  2006年   1198篇
  2005年   1391篇
  2004年   1129篇
  2003年   1023篇
  2002年   674篇
  2001年   602篇
  2000年   416篇
  1999年   305篇
  1998年   333篇
  1997年   305篇
  1996年   261篇
  1995年   219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了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钻孔引流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HICH患者150例,均采用钻孔引流术进行治疗。记录治疗结果和患者预后不良率。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临床特征,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HICH患者钻孔引流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50例HICH患者中,预后良好81例,预后不良69例,预后不良率为46.00%。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60岁、GCS评分<均值、收缩压和随机血糖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超早期手术发生率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手术时机、GCS评分、收缩压、随机血糖均与HICH患者钻孔引流术后预后明显相关(均P<0.05)。结论:钻孔引流术治疗HICH的效果确切,对于合并高龄、低GCS评分、高收缩压、高血糖水平的HICH患者,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尽早开展手术,以促使患者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弓状线切开技术在变异弓状线病例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应用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8月广东医科大学茶山医院施行TEP的60例弓状线变异患者资料,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人为切开腹直肌后鞘及其后面的腹横筋膜创建一条人工弓状线,并对其后面的腹膜前间隙进分离。影像记录弓状线的形态和手术步骤。 结果低位弓状线50例(83.3%),位于脐下8~12 cm,表现为不完整的腹直肌后鞘,向下呈逐渐变薄、变少的散在纤维。无弓状线10例(16.7%),有完整的腹直肌后鞘并一直延伸至耻骨。以人工弓状线为界分为两个层面,前面的是腹直肌后间隙,后面是腹膜前间隙,位于腹横筋膜(含有后鞘)与腹膜前筋膜浅层之间,是TEP理想的分离层面,沿此间隙向下分离与Retzius间隙相连,然后向外分离Bogros间隙。本组平均手术时间(130±15)min,术中腹膜损伤率8.3%(5/60)。术后发生血肿3例,血清肿2例,皮下气肿3例,无慢性疼痛病例。术后平均随访25个月,无复发病例。 结论人工弓状线切开技术在低位和无弓状线患者的TEP手术中安全有效、简单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超声波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后在相同护理的基础上年龄对于引流术后的并发症影响情况。方法:选取行超声波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患者共160例,将其按年龄分为45~60岁,61~81岁两个年龄段,观察其术后在相同护理下,年龄对于其并发症的影响情况。结果:将年龄按≤60岁和>60岁分段,发现的61~81岁人群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比45~60岁的要严重,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在行超声波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时,我们要给予更加精致的护理以及更加严密的术后检测,尽量减少老年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双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指征、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01—2018-01间在延津县人民医院接受双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2.33±21.48)min,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2.57±4.81)h,镇痛药物使用频次9例次(16.07%),住院时间(8.75±1.29)d。术后发生胆漏2例(3.57%),分别经充分引流后第5天、7天痊愈。未发生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出院时复查彩超,未发现结石残留。术后随访1 a,其间均未出现疼痛、发热、黄疸等症状。末次随访,行彩超及MRCP检查,未见结石残留或复发。结论双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可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发生与留置T管相关的并发症,有利于加快康复进程,是安全可行的,但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联合路径式护理在急性重症胆囊炎行胆囊穿刺引流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重症胆囊炎行胆囊穿刺引流术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围术期行目标管理联合路径式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炎症控制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导管拔除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管理联合路径式护理能有效提高急性重症胆囊炎行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效果,缩短病人住院时间,提高病人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