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94篇
  免费   519篇
  国内免费   250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268篇
口腔科学   158篇
临床医学   1417篇
内科学   681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22篇
特种医学   2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740篇
综合类   2907篇
预防医学   1136篇
眼科学   138篇
药学   1107篇
  16篇
中国医学   1420篇
肿瘤学   87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278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206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448篇
  2013年   393篇
  2012年   506篇
  2011年   506篇
  2010年   529篇
  2009年   520篇
  2008年   583篇
  2007年   581篇
  2006年   472篇
  2005年   596篇
  2004年   515篇
  2003年   481篇
  2002年   413篇
  2001年   403篇
  2000年   311篇
  1999年   228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61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泵注小剂量甲氧明在防治老年高血压患者髋部骨折手术全麻诱导期低血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拟在我院全麻下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诱导前15min开始泵注1. 5~2μg/(kg·min)甲氧明,泵注30min;对照组诱导前15min泵注0. 9%NaCl,泵注30min。记录入室(T_0)、全麻诱导前(T_1)、全麻诱导后1min(T_2)、插管即刻(T_3)、插管后5min(T_4)、插管后10min(T_5)时MAP、HR。追加麻黄碱和阿托品的次数,麻醉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诱导后血压波动明显减少,低血压发生例数及麻黄碱追加次数明显减少(P<0. 05);心率变化无差异(P>0. 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髋部骨折手术全身麻醉诱导前持续泵注小剂量甲氧明能有效预防低血压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开穴法联合中药治疗经前期综合征(PMS)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PM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子午流注开穴法+自拟中药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临床疗效,并记录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内分泌系统和睡眠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烦躁易怒、乳房胀痛、头痛、失眠多梦、性欲降低、小腹胀痛、胃脘胀痛、注意力不集中、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前5项及总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卵泡期和黄体期血清性激素指标孕激素(P)、雌二醇(E_2)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泌乳素(PRL)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卵泡期和黄体期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总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前4项和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子午流注开穴法联合中药治疗PMS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还能够调节机体性激素分泌,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miR-34b的表达特征,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共87例为观察组,87例体检证实为健康的成人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miR-34b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中miR-34b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06±0.25)与(1.32±0.34),P<0.01],CXCL1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9.47±3.26)与(7.37±1.06),P<0.01]。血清中miR-34b表达下调对急性脑梗死诊断具有预测价值,CXCL12曲线下面积AUC为0.9880,95%置信区间(CI):0.9772~0.9988。血清中CXCL12表达上调对急性脑梗死诊断具有预测价值,CXCL12的预测价值要优于miR-34b。miR-34b在不同梗死灶最大径和有无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不同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和饮酒史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回归分析显示miR-34b与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具有正相关性(P<0.01),CXC...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法胃经开时(7点~9点)和胃经非开时(15点~17点),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胃体、胃小弯、胃大弯、胃窦的胃电图表现特点,总结时辰是否对其存在影响。方法:18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在胃经开时与胃经非开时进行胃电图仪检测,采集自然状态下胃体、胃小弯、胃大弯和胃窦4个区域的胃电指数。结果:自然状态下,胃经非开时与胃经开时比较,受试者胃各导联平均幅值上升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临床上在胃经开时进行干预治疗疗效可能更佳,为临床治疗胃痛疾病选择治疗时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见习在精神病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20名本科学生,随机分为预见习组(n=60)和对照组(n=60)。预见习组在学习精神病学理论课程前一学期开始实施带教老师带领学生预见习、见习、实习全程教学,对比两组学生实践操作、理论知识成绩和学生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导师制预见习组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导师制预见习组学生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习教学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精神病学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缩略语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中文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问用","分开。缩略语不得移行。对于放射学专业领域为大家熟知的部分专业名词缩略语可以直接使用,本刊可以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如下(按照英文首字母顺序排列)。  相似文献   
7.
金荣耀  茹娅娟 《新中医》2020,52(1):204-205
陈祖皋先生,系原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医生,乃绍兴当代名医,师承于绍兴当代名医潘文藻,是绍派伤寒医家何廉臣的再传弟子。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五十余载,组方灵活,源出经典,学验俱丰,造诣甚深,重于实践,师古不泥,遣药组方不拘一格,圆机活法,随证而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4):3074-3076
目的:研究远程缺血预适应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氧代谢及脑血流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本院接受治疗的5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然后将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与6个月时的脑氧代谢及脑血流指标进行分别检测与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脑氧代谢及脑血流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与6个月时观察组的脑氧代谢及脑血流指标均优于本组治疗前及同时间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缺血预适应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氧代谢及脑血流指标的影响较好,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鞘内注药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近年来作者对46例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鞘内注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与40例常规治疗的中晚期结脑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发现鞘内注药对脑脊液压力、性质及头痛、神志改变等临床症状的改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能有效改善脑脊液的性质,减少脑积水、椎管堵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预后,减少致死率、致残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氮与心肌缺血预适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缺血预适应 (ischemicpreconditioning ,IPC)是一种多元性细胞防御现象 ,即经过短暂的缺血刺激 ,使心脏对随后类似的刺激产生保护作用[1] 。这种作用在缺血后数分钟即可出现 (第一保护窗口 ) ,持续时间不足 3小时 ;2 4小时后又出现一次较长的保护作用 (第二保护窗口 ) ,可持续 3~ 4天 ,有助于防止发生心肌顿抑或心肌梗死 ,因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 ] 。已有大量研究证明 ,这种保护作用与内源性一氧化氮 (NO)有关 ,并指出NO在此保护过程中担任双重角色 ,起初起触发作用 ,随后在整个过程中起调节作用。本文就NO在心肌缺血预适应中的作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