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77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17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310篇
临床医学   1468篇
内科学   1052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90篇
特种医学   2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290篇
综合类   2814篇
预防医学   50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527篇
  20篇
中国医学   1176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253篇
  2014年   485篇
  2013年   493篇
  2012年   654篇
  2011年   711篇
  2010年   685篇
  2009年   712篇
  2008年   707篇
  2007年   641篇
  2006年   628篇
  2005年   634篇
  2004年   516篇
  2003年   508篇
  2002年   405篇
  2001年   298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半髋关节置换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Ⅰ组(184例)和Ⅱ组(184例)。Ⅰ组患者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Ⅱ组患者实施PFNA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疗效。结果Ⅰ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高于Ⅱ组[(52±7)min比(64±7)min,(139±19)m L比(121±18)m L,(81±17)m L比(70±15)m L],患肢开始负重时间显著短于Ⅱ组[(16.5±2.6)min比(26.8±3.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年后Ⅰ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Ⅱ组(78.8%比63.0%),Ⅰ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Ⅱ组(14.1%比4.9%),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Ⅱ组(5.4%比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身体情况好的患者,但早期并发症较多;对于身体状况较差合并有慢性内科疾病的患者,可选择PFNA治疗,但晚期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术中上关节突磨除程度对患者术后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6-2016-06,于我院接受TESSYS手术的339例LDH患者,术后均行腰椎CT及三维重建,根据上关节突磨除程度将之分为三组:少量磨削组278例,中量磨削组49例,大量磨削组12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年以上,对比三组的临床疗效和腰椎不稳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1年和2年,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JO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但中度和重度磨除组术后2年VAS评分1年3个月,术后2年的JOA评分1年3个月(P0.05)。此外,术后1、2年,大量磨削组的VAS评分中量磨削组少量磨削组,大量磨削组的JOA评分中量磨削组少量磨削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磨削组的总有效率(92.1%)中量磨削组(75.5%)少量磨削组(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不稳发生率相比,大量磨削组(66.7%)中量磨削组(34.7%)少量磨削组(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ESSYS手术中进行椎间孔成形操作时,对上关节突进行轻度磨削不会对其预后造成明显影响,但随着磨削程度的增加,患者术后腰椎稳定性会逐渐下降,对其疗效也存在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4):1293-1297
全膝关节置换技术已成为治疗重度膝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手段。术后伸直位时无异常,但在伸直-屈曲过程中有部分患者一直存在膝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受限等不适,半屈曲不稳定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半屈曲不稳定可以导致膝关节置换手术失败甚至存在早期翻修可能。目前关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半屈曲不稳定的了解主要是理论而非临床,作者就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半屈曲不稳定的定义、临床表现、发生原因及机制、补救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羽毛球爱好者的问卷调查,结合羽毛球项目的运动特点,分析常见的运动损伤部位及其发病原因、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方法:调查于2005—03/11在成都医学院体育教研室羽毛球俱乐部完成,对156名羽毛球爱好者进行运动损伤情况凋查,均自愿参加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主要结合羽毛球项目的运动特点,调查运动损伤的患病率、损伤类型及其受伤原因,分析其常用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结果:共发放问卷156份,收回内容详实问卷156份。(1)损伤患病率:运动损伤患病率为78,84%。(2)损伤类型:156名羽毛球爱好者中急性损伤占52、56%,慢性损伤占26,28%。最容易受伤的手腕处受伤患病率为37.39%,其次是肩袖受伤患病率为30.89%。(3)受伤原因:技术动作不规范是运动损伤最主要的原因,占72,35%,而准备活动不充分和身体疲劳分别占63、41%和22.76%. 结论:为有效预防手腕和肩袖损伤,应加强局部肌肉力量训练等防治措施;注意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要领,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诊处理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洪 《实用老年医学》2006,20(3):151-15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ACS)的病理机制是动脉粥样斑块纤维帽的靡溃或破裂后,血小板聚积在破溃斑块的表面,黏附的血小板填充在斑块破裂处并产生聚积。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相互结合产生的纤维蛋白进一步激活凝血系统,临床上可表现出不同程度冠状动脉堵塞症状  相似文献   
6.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取2003年8月~2004年8月我院住院冠心病、心绞痛病人40例。所选病例均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ISFC/WHO)的诊断标准。排除感染、急慢性炎症和免疫性疾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A组),平均年龄(56±10)岁,稳定型心绞痛20例(B组),平均年龄(56~11)岁,男性22例,女性18例,以上患者均行常规  相似文献   
7.
本文72例均经临床心电图、心脏彩超,Hoher及心脏ECT(静息及硝酸甘油对照试验)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均应用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扩冠药,转换酶抑制剂及抗凝剂等不同组合药物,口服效果不佳,在此基础上加入合心爽治疗。结果:这类不稳定性型心绞痛患者经加用合心爽后心绞痛症状改善有效率91.67%。服用一月后心电图改善有效率52.78%,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多裂肌在维持腰椎稳定中的作用。方法:健康志愿者15名,男8名,女7名,平均年龄33.7岁(18-45岁),运用表面电极记录快速上肢前屈、外展、后伸时多裂肌、最长肌、腰髂肋肌及三角肌的肌电信号,对各椎旁收缩的潜伏期与三角肌收缩的潜伏期之差值作比较。结果:多裂肌在上肢3个运动方向中的潜伏期差值[(-17&;#177;11),外展(0&;#177;11)ms,后伸(4&;#177;16)ms]与最长肌[前屈(-2&;#177;13)ms,外展(13&;#177;14)ms,后伸(22&;#177;14)ms,腰髂肋肌[前屈(1&;#177;12)ms,外展(12&;#177;10)ms,后伸(23&;#177;10)ms]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椎旁肌群中多裂肌反应最快、最先起作用,在腰椎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综合征,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近年来,我们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对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了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山楂治疗伤科疾病18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临床中用山楂治疗踝关节、指关节、腕关节扭伤及无名原因红肿热痛等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