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9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116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91篇
妇产科学   76篇
基础医学   122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1037篇
内科学   346篇
皮肤病学   135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2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934篇
综合类   1985篇
预防医学   640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774篇
  5篇
中国医学   316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426篇
  2011年   456篇
  2010年   434篇
  2009年   434篇
  2008年   466篇
  2007年   411篇
  2006年   383篇
  2005年   350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256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老年2型糖尿病(T2DM)并发胆囊结石患者日益增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目前临床治疗常用手段之一。已知腹腔镜胃肠道手术后常会引起血清淀粉酶水平升高,一般认为是胰腺组织受损的表现[1],对于需要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老年T2DM患者而言,评估手术对于其胰腺功能的影响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对本院收治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老年T2DM患者术后24h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球—桡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V-APCO2)及乳酸差(V-ALac)与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2017年2月20日—2018年11月30日入住我院ICU的46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分别于入ICU后0、24、48、72h抽取桡动脉血和颈内静脉球血,测定二氧化碳分压值及乳酸值,计算出V-APCO_2及V-ALac,根据短期预后将上述患者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观察两组患者V-APCO_2及V-ALac的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ICU时的APACHEⅡ评分及GC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出ICU时GC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经计算得出V-APCO_2及V-ALac的数值各184个,其中V-APCO_2最低值为2mmHg (1mmHg=0. 133kPa),最高值为12mmHg,均值为6. 14mmHg; V-ALac最低值为-0. 2mmol/L,最高值为1. 2mmol/L,均值为0. 34mmol/L。(3)根据患者短期预后绘制V-APCO_2及V-ALac的ROC曲线:V-APCO_2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902±0. 022,95%可信区间(CI)为0. 859~0. 944,其预测好转的截点值为6. 5mmHg,在此截点的敏感度81. 9%,特异度82. 4%。V-ALa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833±0. 030,95%可信区间(CI)为0. 774~0. 891,其预测好转的截点值为0. 35mmol/L,在此截点的敏感度74. 1%,特异度76. 5%。(4)入ICU后0h两组患者的V-APCO_2、V-ALac无明显差异(P>0. 05)。(5)入ICU后24、48、72h的V-APCO_2及V-ALac好转组逐渐减少,恶化组逐渐增大,而且两组同时间的V-APCO_2、V-ALac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V-APCO_2、V-ALac可较可靠地反映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脑代谢状况,对预测此类患者的短期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5.
不同气腹压力对小儿呼吸和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腔镜临床应用己有近40年的历史,因其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腹腔镜手术时麻醉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人工气腹和特殊体位对患者的病理生理造成的干扰。关于腹腔镜手术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国内外己有很多报道,本文将小儿各年龄段不同气腹压力下呼吸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及LC术后进行O2气置换对胃肠动力的影响。笔者对15例腹腔O2气体置换行LC的患者(O2置换组)与同期15例仅行LC的患者(常规LC组)进行对照,于术前、术后行胃电图检查及胃肠激素检测。结果示,O2置换组LC术后3d内全部病例气腹均未完全吸收,占100%;常规LC组LC术后3d内均完全吸收。O2置换组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慢;O2置换组LC术后气腹存留时限明显长于常规LC组(P<0.01)。提示术后腹腔气体存留可能不利于胃肠动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撞击伤后腹腔镜CO2气腹状态下胃血流量的变化及胃粘膜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 建立肝撞击伤动物模型,按从股动脉抽血量的不同(6、12ml/kg)以及CO2气腹压力的不同(5、10、15mmHg),将4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6组(Ⅰ~Ⅵ)。采用彩色微球法检测气腹前、气腹30分钟、气腹2小时以及撤去气腹后30分钟共4个时相点的胃血流量的变化,并在实验结束后取胃黏膜作病理检查。结果当失血达6ml/kg、CO2气腹压力达5mmHg,气腹2小时以及撤去气腹后30分钟的胃血流量较气腹前呈明显下降;当失血达6ml/kg、CO2气腹压力达10mmHg、在气腹30分钟以及气腹2小时时胃血流量呈显著下降(P〈0.05),当撤去气腹后胃血流量逐渐恢复正常。当失血量达6ml/kg和12ml/kg,CO2气腹压力在10mmHg时,虽然气腹30分钟,胃血流量无显著下降(P〉0.05),但6ml/kg组胃血流量在气腹2小时时则显著下降(P〈0.05),撤去气腹后胃血流量逐渐恢复。而当失血达6ml/kg和12ml/kg,CO2气腹压力达15mmHg时,胃血流量在气腹30分钟时即显著下降(P〈0.05)。当失血量相同,在不同的CO2气腹压力下,胃血流量在气腹30分钟时均无显著差别(P〉0.05)。本组胃组织病理学显示,胃缺血后胃黏膜间质呈现明显水肿,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肝撞击伤后,在CO2气腹状态下胃血流量的变化受失血量、气腹压力以及气腹持续时间3因素的影响较大。胃血流量减少均导致各组胃黏膜的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8.
9.
唐文 《保健医苑》2006,(9):24-25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微循环包括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在微血管、微淋巴管和组织间的循环。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实现血液和组织液的物质交换:运送养料(营养物质和氧气)、排出废物(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正常情况下,微循环血流量与人体组织、器官代谢水平相适应,使人体内各器官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运行。微循环功能障碍或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减少时,营养物质和氧气不能满足组织氧化代谢的需要,同时组织器官中的废物不能及时排出,可导致组织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是许多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现代医学证明:人体衰老、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都与微循环有密切关系。所以,微循环的功能正常与否,是人体健康状态的重要标志。微循环也因具有这种重要的生理功能,被当今医学界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  相似文献   
10.
大面积烧伤治愈后期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35岁。不慎被火焰烧伤全身,伤后5 h收入笔者单位。入院前在当地医院输液3 000 ml,其中低分子右旋糖酐1 000 ml。查体:体温36.5℃,脉搏9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0/70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意识清楚、鼻毛烧焦、四肢冰冷。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头颈部、躯干及四肢烧伤,总面积85%TBSA,四肢、前躯创面苍白,面积45%TBSA。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及血生化检查结果:白细胞10.38×109/L、中性粒细胞0.92、红细胞3.39×1012/L、血红蛋白96 s/L。尿常规结果:红细胞(+++)、白细胞(++)、蛋白(++)。丙氨酸转氨酶33 mmol/L、天冬氨酸转氨酶37 mmol/L、总蛋白47.9g/L、白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