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5篇
  免费   458篇
  国内免费   83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39篇
口腔科学   117篇
临床医学   719篇
内科学   202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1247篇
外科学   232篇
综合类   714篇
预防医学   199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213篇
  1篇
中国医学   61篇
肿瘤学   20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471篇
  2002年   494篇
  2001年   451篇
  2000年   258篇
  1999年   197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肝细胞癌SCT表现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细胞中nm2 3 H1基因和C erbB 2基因的表达和其与SCT表现的关系。方法 对 3 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螺旋CT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的肝细胞癌病例 ,观察其SCT表现特征 ,如包膜、子灶、门静脉癌栓、肝门淋巴结转移、肿瘤的大小和强化特征。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癌组织中nm2 3 H1基因和C erbB 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肝细胞癌细胞中 ,nm2 3 H1阳性 2 1例 ,阳性率为 5 8.3 % ,转移高危组 (子灶、门脉癌栓、肝门淋巴结转移 )nm2 3 H1基因的表达低于转移低危组 (P <0 .0 5 ) ;C erbB 2基因阳性 2 2例 ,阳性率为 71.1% ,C erbB 2基因的表达在中等大小肝癌组表达高于小肝癌组和大肝癌组 (P <0 .0 5 )。结论 肝细胞癌的SCT表现与nm2 3 H1和C erbB 2基因的表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王凯 《实用医技杂志》2002,9(11):825-826
目的 :根据直肠癌的 CT表现 ,探讨 CT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5 4例经手术和 /或活检病理证实的直肠癌病人的 CT资料 ,观察其 CT征象。结果 :典型直肠癌在 CT平扫时表现为低密度的软组织块影 ,肠壁不规则增厚 ,肠腔狭窄 ,增强扫描强化较明显 ,对于判断肿瘤大小及侵犯范围的价值最大。 期 18例 , 期 2 9例 , 期5例 , 期 2例。结论 :CT为直肠癌早期诊断 ,临床分期 ,判断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CT-脑立体定向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CT-脑立体定向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CT-脑立体定向仪完成28例次脑立体定向手术,分析其临床诊疗效果。结果 立体定向活检术10例,术后病理诊断明确;定向开放手术12例,病灶一次切除;立体定向穿刺分流术6例,术后症状改善明显。手术均一次成功,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CT-脑立体定向手术能精确定位,确定最佳手术路径,为颅内多种疾患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江涛  赵玲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2,27(6):540-541,F004
目的:提高对肺癌脑转移CT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癌脑转移的CT表现及特征.结果:腺癌21例,鳞癌11例,小细胞癌1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多发灶41例,单发灶7例.CT发现脑部转移灶126个;囊性病灶99个,实性病灶16个,囊实性病灶11个.幕上病灶112个,幕下病灶14个.结论:CT对肺癌脑转移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马来酸罗格列酮胃漂浮型缓释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根据流体动力学平衡控释原理(HBS)研制了马来酸罗列酮胃漂浮型缓释片。方法;以体外释放度和漂浮情况为筛选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设计相结合, 对胃漂浮缓释片的处方、制备工艺及体外释放条件进行优化筛选;采用γ闪烁照相技术对优化处方的内漂浮情况进行胃内动态观察。结果:马来酸罗格列酮胃漂浮缓释片在释放介质中迅速起漂,持漂时间超过12h,12h达最大累积释放;初步确定在胃内滞留时间达3h以上。结论:优化处方的释放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释放机制为异常扩散;胃漂浮片在胃滞时间明显长于普通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人群不同年龄组骨质疏松患病率及同年龄组男女骨质疏松患病的差异,强调早期预防治疗老年人及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重要性,方法:应用单能量X线(SXA)骨密度仪测量246例正常人的右跟骨骨密度,结果:男性大于60岁组较小于60岁组骨密度(BMD)降低明显(P<0.05);女性50岁以上组与小于50岁组相比,BMD下降差异有极显性(P<0.01);各年龄组男女相比,男性BMD明显高于女性(P<0.05)。结论: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大多以绝经后为主,雌激素在维持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SXA检测的跟骨含95%小梁骨,能较好地确定骨质疏松的风险水平,且其具有价廉、简便,快捷,较准确等特点,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临床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钡灌肠和CT及MRI对结直肠癌诊断的比较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钡灌肠(BE)、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结直肠癌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4例经临床拟诊结直肠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例患者中39例行BE检查,31例行螺旋CT检查,42例行MRI检查。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54例。BE、CT和MRI对结直肠癌检查的敏感度分别为96.9%、96.2%和97.1%;准确度分别为92.3%、83.9%和90.5%。CT和MRI对结直肠癌T分期诊断的准确度分别为73.1%和82.9%。结论BE是结直肠癌的基本影像学检查方法,CT和MRI是BE必要的补充检查手段,BE加MRI是诊断结直肠癌的优选组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肺内小病灶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的研究:附76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76例肺内小病灶(直径≤3cm)病例进行了CT-病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短毛刺征,深分叶征、棘状突起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等对于诊断周围型小肺癌有重要临床价值;而尖角征、局限性胸膜肥厚粘连对诊断良性病灶有意义。本文重点讨论了血管集束征的定义,CT表现及病理基础;并就有争议的胸膜凹陷征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旨在提高肺内小病灶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国人鼻泪管冠状位CT扫描基线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国人鼻泪管冠状位CT扫描的最佳基线。②方法 随机选取 2 8例 (男 2 0例 ,女 8例 )正中矢状位切开的尸头 ,解剖鼻泪管 ,观察鼻泪管的走向并测量鼻泪管在矢状面上的投影与额最高点至前鼻棘连线的夹角 ,并根据此角度对随机选取的 5例完整尸头进行冠状位CT扫描 ,同一角度对扫描后的尸头进行冠状位切片 ,并比较两种方法所测鼻泪管是否吻合。③结果 鼻泪管在矢状面上的投影与额最高点至前鼻棘连线的夹角为8.74°± 1 .39° ,两种方法所测鼻泪管结果一致。④结论 依此角度进行冠状位CT扫描 ,可以完整地显现出鼻泪管全貌  相似文献   
10.
翼腭窝的CT三维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三维成像评价翼腭窝解剖结构的价值。材料和方法:使用Philips Mx8000型多层CT检查仪对5个成人头颅标本进行准直1mm或0.5mm的容积采集,并将数据输入配套Mxview工作站(SGI02)进行三维重建处理,包括容积显示(VR)和三维正交多平面重建(MPR)。鼻腔内侧壁相关结构进行测量并与标本测量进行对比。结果:CT三维正交多平面重建图像可以十分清楚地显示翼腭窝结构及其6个通路结构,VR可以清楚、准确地显示鼻腔内侧壁结构,并均可以获得准确测量。结论:CT容积采集结合合理的三维重建可以直观、立体地显示翼腭窝解剖及其相关通连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