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方薤白胶囊(CLOC)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 MCY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H)大鼠肺组织匀浆中SOD活性、MDA和HYP含量的影响。方法:SD(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MCT进行一次性腹腔注射(按60mg/kg),正常对照组一次性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造模第2天开始给药。给药第21天,随机每组取6—8只大鼠进行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平均右心室压(mRVP)的测定,测定新鲜肺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羟脯氨酸(HYP)的含量。另一部分用以观察肺小动脉及右心室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PAP明显增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SOD活力显著下降(P〈0.01),模型组小动脉及右心室厚度明显增厚,小动脉管腔甚至闭塞,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较明显;匀浆中MDA、HYP含量增高不明显(P〉0.05)。CLOC大、小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mPAP明显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匀浆中MDA明显下降,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CLOC大、小剂量组小动脉及右心室厚度明显减轻;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轻,组间比CLOC大剂量组优于CLOC小剂量组。HYP各组之间无差别(P〉0.05)。结论:CLOC具有有效的降低MCT诱导大鼠PH的作用,降低肺组织中的MDA含量,增加SOD活性,改善肺小动脉及右心室重构,减轻MCT引起的淋巴细胞浸润现象。可能的机制是CLOC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保护EC,维持VSMC的正常舒张功能。提示CLOC将是防治PH的有效中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真皮内注射二甲氨基乙醇(DMAE)和复方氨基酸溶液(AA)对皮肤胶原代谢和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80只大鼠随机分成衰老治疗组(60只)、衰老对照组(10只)和正常对照组(10只).皮下注射半乳糖制备衰老模型.衰老治疗组从第18天开始,在两侧臀部真皮内分别注射0.2% DMAE+AA、0.1% DMAE+AA、0.2% DMAE、0.1% DMAE、AA、生理盐水(NS),每周1次,连续4周.观察各组皮肤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切片组织学变化并测定皮肤中含水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羟脯氨酸(HYP)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0.2%DMAE+ AA组、0.1% DMAE+AA组表皮、真皮厚度和胶原纤维面积均高于衰老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2% DMAE+AA组、0.1% DMAE+ AA组与其他各衰老组相比,HYP含量增加、SOD活力升高、MDA含量降低,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0.2% DMAE+AA组、0.1%DMAE+ AA组之间HY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皮肤含水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真皮内注射0.2% DMAE+AA、0.1% DMAE+AA能显著增加表皮、真皮厚度和胶原纤维面积及HYP含量,提高SOD活力、降低MDA含量,表明其有清除皮肤自由基、提高抗氧化能力和促进皮肤胶原代谢的作用,从而延缓皮肤衰老.  相似文献   
3.
杨振平  张萍  牛玉杰 《河北医药》2007,29(10):1050-1052
目的 探索木尘对肺组织损伤的机制.方法 以0、100、400、800 mg/kg木尘和博来霉素阳性对照通过气管内注入的方式对大鼠进行染尘,于染毒后7、15、30、60 d测定肺组织匀浆的内皮素-1、丙二醛、羟脯氨酸和胶原蛋白的含量.结果 实验期间木尘染尘组大鼠羟脯氨酸和胶原蛋白升高不明显,第7天内皮素-1、丙二醛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并呈剂量-反应关系,第15天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 肺染木尘可引起肺组织内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造成结缔组织和上皮、内皮细胞的损伤,但不刺激肺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蛋白,致肺纤维化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Introduction and Aim: The indiscriminate use and adverse effects of the main conventional antifungal agents compromise the effectiveness of treating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 mainly caused by the species Candida albicans.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and the in vitro and in vivo anti-candida potential of the hypericin (HYP)-loaded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 (NLC). Materials and Methods: Empty NLC and NLC-HYP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technique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o evaluate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its morphologies. The in vitro inhibition photodynamic effect of the systems was tested to reduce the planktonic viability of C. albicans. The therapeutic assay photodynamic of the systems was performed to treat VVC in mice. Results: Empty NLC and NLC-HYP presented values of average hydrodynamic diameter, polydispersity index, and ζ-potential from 136 to 133 nm, 0.16 to 0.22, and -18 to -30 mV, respectively, on day 30. Microscopically, the systems showed spherical morphologies and nanoscale particles. Furthermore, in the in vitro inhibition assay, the treatment of PDT with NLC-HYP (NLC-HYP+) show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the C. albicans planktonic viability compared to YNB negative control after 5 min of LED light irradiation. In the in vivo therapeutic assay, the antifungal group (vaginal antifungal cream) and NLC-HYP+ evaluated in the dark and by PDT, respectively, had a significant log10 reduction in fungal burden compared to the infected group on day 8 of the VVC treatment. Conclusion: Due to the in vitro and in vivo anti-candida potential, PDT-mediated systems can be an effective strategy in VVC therapy.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实验性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和EGCG大、中、小剂量组。通过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BLM)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于造模后d 2各治疗组开始给药,给药后d7、14、28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观察形态学变化,并测定生化指标。结果EGCG能减少实验性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胶原沉积及降低肺系数(P<0.05,P<0.01),提高T-AOC、SOD水平(P<0.05,P<0.01),减轻肺部的病理损害。结论EGCG对BLM诱导产生的大鼠肺纤维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复方丹参黄芪汤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实验研究了复方丹参黄芪汤对CCl4诱发的SD大鼠肝纤维化影响。结果表明:复方丹参黄芪汤不仅可以明显降低血清甘胆酸(SCG)含量,提高肝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还能显著降低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及减少Ⅰ、Ⅲ型胶原纤维,抑制Ito细胞分化等,从而提示,临床处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时,若能同时配合中药疗法,其疗效可能会改观。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索补肺活血胶囊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C57BL/6J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吡非尼酮组及补肺活血胶囊高、低剂量组,每组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气管滴注博来霉素建立肺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第1天开始干预治疗,补肺活血胶囊低、高剂量组分别ig 315、630 mg/(kg∙d)的补肺活血胶囊溶液,吡非尼酮组ig吡非尼酮200 mg/(kg∙d),对照组、模型组ig等剂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8 d后取材,收集小鼠的肺组织,分别运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马松(Masson)法观察小鼠的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法检测肺组织Ⅰ型胶原蛋白(COL-I)、纤连蛋白1(Fn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相对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磷酸化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和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结构明显被破坏、炎症细胞渗出及胶原纤维沉积增多,肺组织中HYP含量明显升高,COL-I、Fn1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PI3K和p-Akt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肺活血胶囊高剂量组、吡非尼酮组小鼠肺组织结构改善明显、炎症细胞渗出以及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减少,肺组织中HYP含量明显降低,COL-ⅠFn1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PI3K和p-Akt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 补肺活血胶囊具有抗纤维化的作用,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痹祺胶囊对实验性大鼠膝骨关节炎(OA)一氧化氮(NO)、羟脯氨酸(HYP)的影响。[方法]选Wistar大鼠,木瓜蛋白酶膝关节注射造模,痹祺胶囊灌胃治疗8周,测定血清NO、HYP和尿HYP的含量。[结果]模型组造模后第1天尿HYP明显升高[(17.07±4.10)mg/L],第15天[(9.92±3.09)mg/L]和第64天[(13.77±1.32)mg/L]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模型组大鼠血清NO含量明显升高(22.64μmol/L);痹祺胶囊高、中治疗组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NO含量(18.24μmol/L和19.14μmol/L)。[结论]痹祺胶囊具有降低OA大鼠血清NO的含量,减轻由NO介导的对关节软骨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以往封闭式负压引流在外伤、切割伤等感染创面治疗上效果较为满意,但其对爆炸伤的治疗效果却少见报道。 目的:以猪后肢软组织爆炸伤为治疗模型,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对爆炸伤的治疗效果。 方法:用雷管先后于4只活体健康白猪双后肢肌肉组织发达处行模拟爆炸,建立爆炸伤动物模型,并造成伤口污染后,一侧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对侧行常规治疗即每日用双氧水、新洁尔灭、生理盐水冲洗,油纱覆盖。实验动物于爆炸伤后第3,5,7 天分别进行细菌学检查,羟辅氨酸含量测定,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对比双侧各项指标的差异。 结果与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3 d后,治疗侧细菌数量少于对照侧(P < 0.05)。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侧在治疗后第3,5,7 天羟辅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侧(P < 0.05),相比对照侧,封闭式负压引流侧无明显炎症细胞渗出,碎裂区外侧可见大量肉芽组织形成。由此可见,封闭式负压引流能够加快爆炸伤创面愈合,可减少感染和各种并发症发生概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