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05篇
  免费   795篇
  国内免费   501篇
耳鼻咽喉   153篇
儿科学   102篇
妇产科学   181篇
基础医学   717篇
口腔科学   391篇
临床医学   2607篇
内科学   738篇
皮肤病学   153篇
神经病学   773篇
特种医学   15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1778篇
综合类   5099篇
预防医学   580篇
眼科学   143篇
药学   1454篇
  14篇
中国医学   495篇
肿瘤学   1546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292篇
  2020年   317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274篇
  2016年   340篇
  2015年   353篇
  2014年   632篇
  2013年   675篇
  2012年   920篇
  2011年   939篇
  2010年   933篇
  2009年   978篇
  2008年   1009篇
  2007年   1069篇
  2006年   1005篇
  2005年   968篇
  2004年   822篇
  2003年   869篇
  2002年   807篇
  2001年   719篇
  2000年   526篇
  1999年   454篇
  1998年   408篇
  1997年   393篇
  1996年   357篇
  1995年   286篇
  1994年   242篇
  1993年   195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152篇
  1990年   124篇
  1989年   114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华医学杂志》2022,(22):1648-1652
目的评估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3年9月至2021年9月经手术治疗且病理结果确诊为肝PEComa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与开腹组,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资料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腔镜组27例, 男5例, 女22例, 年龄(40.0±10.4)岁;开腹组15例, 男5例, 女10例, 年龄(44.5±12.6)岁;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39±156)min和(348±103.0)min, 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2±2.4)d和(13.7±4.9)d, 腔镜组均明显优于开腹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术中出血量、肿瘤良恶性、肿瘤部位、肿瘤直径、Ki67指数、术后并发症(如胆漏、切口感染、胸腔积液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时间2~103个月, 其中失访1例, 腔镜组死亡2例, 开腹组死亡1例。腔镜组5年总体生存率(OS)与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80.8%与83.0%, 开腹组则均...  相似文献   
2.
3.
本文报道1例以高雄激素血症为临床表现, 术后病理证实为卵巢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的病例。患者为绝经后女性, 临床表现为"胡须生长、头发稀疏、皮疹、阴蒂增大"。生化提示血睾酮、硫酸脱氢表雄酮、雌二醇升高, 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降低。影像学见左侧肾上腺低密度小结节及左侧附件区实质占位。完善ACTH兴奋试验、hCG兴奋试验、双侧肾上腺及卵巢静脉采血后, 考虑过多的雄激素来源于卵巢。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后, 睾酮水平下降至正常范围。后行腹腔镜双附件切除术, 病理提示左附件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本例报道旨在提高对具有高雄激素临床表现的卵巢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睾丸生殖细胞瘤(TGCT)是最常见的睾丸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然而,睾丸肿瘤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尚未明确,新兴的第2代测序技术(NGS)已成为TGCT发病机制研究的主流手段。本文将对多年来TGCT基因组学研究进行总结,以便从基因层面上揭示该肿瘤的发病机制。总结发现基因表达差异、基因突变、易感基因主导的信号通路及性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的改变在TGCT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睾丸肿瘤的基因组学研究意义重大,找出关键致病基因,为从基因水平上早期诊断筛查及后续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6.
《右江医学》2019,(11):846-850
目的探讨含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后不同间隔时间行胃镜检查对患者咽喉部刺激及祛泡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行胃镜检查的4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胃镜检查前不服用任何药物,其余3组均给予10 mL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含服,B、C、D组分别于含服5 min、10 min、15 min后行胃镜检查,比较四组患者胃镜清晰度、麻醉效果总有效率、祛泡总有效率及记录不良反应和药物毒副作用。结果 B、C、D三组的各部位黏膜视野可见度评分均低于A组(P<0.01),C组、D组的评分低于B组(P<0.01),C组和D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三组的咽部黏膜表面麻醉效果总有效率均优于A组(P<0.01),C组和D组总有效率优于B组(P<0.01),C组和D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三组的祛泡总有效率均优于A组(P<0.01),C组和D组总有效率优于B组(P<0.01),C组和D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能够提高胃镜视野清晰度,减轻对咽喉部刺激,提高祛泡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且含服10 min以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5):1374-1379
[目的]探讨氩气等离子体(argon beam coagulation,ABC)对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5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3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根据氩气等离子体使用情况,分成氩气等离子体组(试验组)及99%无水酒精组(对照组);术后从肿瘤复发、患肢功能等方面全面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24~46个月,试验组无复发及病理性骨折,对照组复发率17%;试验组(ABC)及对照组(NABC)第3、6个月MST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个月及末次随访两组MST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良率92%高于对照组的78%。[结论]氩气等离子体可引起肿瘤组织坏死,不引起病理性骨折,同时控制局部复发率,可获得良好肢体关节功能,氩气等离子体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措施治疗骨巨细胞瘤。  相似文献   
8.
颞骨巨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3岁。因右侧太阳穴处刺痛半年入院。体检:右颞部、颞下窝肿胀,有压痛,皮温不高,张口受限Ⅱ°,双侧颞颌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异常,心、肺、腹(-),血常规及生化正常。影像表现:X线片见右侧颞骨圆形局限性骨质密度减低,边缘清,无硬化。CT示右颞骨溶骨性骨质破坏,未见死骨、硬化带及骨膜反应,破坏区内见软组织肿块向内伸至颞窝,边界不清,CT值42HU,增强后明显强化,CT值76HU,诊断右颞占位性病变(图1)。MRI示右颞部类圆形稍长T1、短T2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大小约2.5cm×2.0cm,边缘模糊不清,并向周围组织侵犯,病灶向前外侵犯咬肌…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10岁。因腹痛、消瘦2个月,腰痛1周就诊。体检:腹部增大,可扪及盆腔包块,腹水征阳性。左肾区及L(2~5)水平椎体叩痛。心、肺无异常。B超:示肝脏、盆腔肿块,肾积水、腹水。  相似文献   
10.
【病例】女,26岁。妊娠27周,产前检查发现血压180/120mmHg,诊为妊娠高血压,1周后发生胎盘早剥,行剖宫取胎术,术中病人虽出血约800ml,血压却波动在140~160/100~110mmHg,心率110~130/min,在补足血容量及充分镇静后,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追问病史发现患者有发作性头痛,每次发作持续1~2分钟,考虑有嗜铬细胞瘤。术后1周B超检查报告为右肾上极囊肿,未进一步检查。出院后患者间断服用降压药,10个月后出现乏力,蛋白尿,再次入院。CT报告:右肾上腺肿物;尿儿茶酚胺测定:E393.03nmol/d,NE3893.63nmol/d。确诊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遂转外科手术切除,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