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春伟  崔冰  许爱国 《医学信息》2006,19(2):312-314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 49例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全部对象均给予常规糖尿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加予缬沙坦80mg/d,与对照组比较12周前后UAER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UAER明显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有益于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排泄,对DN有延缓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前列地尔(凯时)对尿蛋白及肌酐清除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凯时注射液)静点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排泄量及肌酐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对4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凯时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及肌酐清除率对照。结果凯时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及肌酐清除率均有改善(P<0.05)。结论凯时可以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及肌酐清除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衰宁颗粒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汉中市铁路中心医院2016年8月—2018年6月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缬沙坦胶囊,1粒/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肾衰宁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血清胱抑素C(Cys-c)、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白介素-8(IL-8)、尿白蛋白尿排泄率(UAER)/24 h、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8.18%、90.9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上升(P0.05),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Cys-c、AGEs、IL-8、UAER/24 h、BUN、Scr、FPG和HbA1c水平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些指标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衰宁颗粒联合缬沙坦可有效的减轻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降低血糖,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1],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亦无特异性治疗措施[2]。DN早、中期肾脏表现为肾小球、肾小管上皮细胞肥大,肾小球高滤过,胶原Ⅲ、Ⅳ、Ⅴ、层粘连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FN)增加[3];晚期表现为肾小球、肾小管基底膜增厚,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外基质增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纤维结节形成,最终发生肾小球硬化[4]。本实验通过对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糖肾合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2组均予饮食、运动及控制血糖、血压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服糖肾合剂,每次1袋,每日1次;对照组加服洛丁新10 mg,每日1次口服。2组均30日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UA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PG、2 hPG、HbAlc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肾合剂是临床治疗早期DN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坎地沙坦和福辛普利联合治疗高血压伴早期糖尿病肾病(DN)及糖尿病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门诊长期随访的2型糖尿病并早期DN及糖尿病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福辛普利组、坎地沙坦组与联合治疗组(福辛普利+坎地沙坦),观察16周。检测各组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及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并监测其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水平。结果3组治疗前后M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尿清蛋白排泄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尿清蛋白排泄率下降最明显(P<0.05)。结论福辛普利和坎地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12月-200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观察组采用补气益肾降浊汤联合前列地尔。[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EDN),有效率为90.62%,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UAER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并且显著改善患者的血脂状况。[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显著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而且能明显减少尿蛋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益气活血补肾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益气活血补肾法(治糖保肾冲剂)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将63例DN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治糖保肾冲剂)32例,西药组(洛丁新)31例,疗程3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均明显下降(P<0.01),血浆内皮素(ET-1)亦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P>0.05;中药组治疗后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明显下降(P<0.05),西药组NO水平下降,但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P<0.05,提示益气活血能的治糖保肾冲剂治疗早期DN的机理与调整ET-1,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肾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及机理。方法45例DN患者随机分为糖肾通络方组(25例)及络丁新组(20例),采用中医证候积分法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积分,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中的内皮素(ET)、心钠素(ANP)含量,采用生化法检测血中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及尿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糖肾通络方组明显低于络丁新组(P<0.01),临床总有效率糖肾通络方组明显优于络丁新组(P<0.05),虽然2组患者血中ET、ANP和FBG、HbA1c及UAE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但糖肾通络方组下降明显优于络丁新组(P<0.05,P<0.01),治疗后糖肾通络方组的TC、TG、LDL-C下降,HDL-C升高较络丁新组明显(P<0.05,P<0.01)。结论糖肾通络方具有较好的调整血脂、血糖,尤其是改善全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并且能够减低或阻止ANP、ET的产生和分泌,改善肾脏受损的微血管,促进肾小球硬化的修复,达到改善肾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测定对临床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Be.phropathy,DN)的意义。方法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18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A组,4l例,UAER〈30mg/24h)、临床早期DN组(B组,39例,30mg/24h≤UAER〈300mg/24h)及临床DN组(c组,38例,UAER≥300mg/24h)。从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中随机选择40例为对照组(D组)。分别测定各组UAER及血清Lp(a)。各组均数的比较用方差分析,各组分别比较UAER和Lp(a)间的直线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各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Lp(a)升高(A组与D组比P〈0.05,B、C组与D组比P〈0.01),且随DN之肾脏病变进展(UAER增加)而递增(B组与A组比P〈0.01,C组与B组比P〈0.05)。A组与B组血清Lp(a)水平与UAER呈直线正相关(A组r=0.356,P〈0.05;B组r=0.438,P〈0.01)。结论血清Lp(a)水平与DN肾损害程度相关,可以作为诊断早期DN的辅助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