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三氧痛点阻滞及康复治疗急性枕部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 对急性枕部肌筋膜炎患者12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60例)采用局部药物阻滞及颈部功能康复治疗,B组(60例)采用医用三氧痛点阻滞、局部药物阻滞、颈部功能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视觉模拟评分(VAS)、颈部活动度、头晕及恶心的情况。结果 A组VAS 评分治疗前为(8.7±1.3)分、治疗后为(5.2±1.2)分,B组VAS 评分治疗前为(8.8±1.2)分、治疗后为(0.8±0.4)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治疗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改善程度、局部活动度缓解幅度均低于B组(P值均<0.05),A组治疗后头晕及恶心明显缓解所需要的时间均高于B组(P<0.05)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三氧痛点阻滞治疗急性枕部肌筋膜炎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动物实验模型建立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模拟第三腰椎横突周围无菌性炎症的方法,建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动物实验模型,于两种不同动物重复用同一造模方法以考察其可靠性。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材料实验组及模型组。于造模后4、10、30 d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4、lO、30 d进行全血、前列腺环素、内皮素、5-羟色胺观察;0、l、8、15 d进行机械性压迫痛阈实验;将20只日本大耳白纯种兔随机分为四组;模型组、材料实验组、假手术组及正常组。于造模后4、lO、30 d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4、10、30 d进行全血、前列腺环素、内皮素、5-羟色胺观察;0、1、8、15 d进行机械性压迫痛阈实验。结果本模型可以在第三腰椎横突周围出现明显无菌性炎症、淤血、水肿及后期有瘢痕形成,经组织细菌培养,无细菌感染。模型组炎性递质等指标显著高于材料实验组、假手术组及正常组(P<0.01)。结论本模型可以对第三腰椎横突周围无菌性炎症作出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天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0例合格受试患者分为天灸组、药膏贴敷组和超短波组,每组30例,观察其疗效和SF-36评分的改变。结果天灸组有效率96.67%,药膏贴敷组73.33%,超短波组76.67%。天灸组与药膏贴敷组和超短波组相比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天灸组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天灸可以改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浮针结合枝川疗法治疗颈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分析80例患者的资料,采用浮针结合枝川治疗肌筋膜炎.结果:80例中痊愈26例,占33% 显效37例,占46% 有效14例,占18% 无效3例,占4%.总有效率96%.结论:浮针结合枝川疗法治疗颈腰背肌筋膜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热式低周波与远红外辐射、拔罐加颈肩腰背肌功能训练综合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2例肌筋膜炎患者,应用温热式低周波与远红外辐射治疗,1次/d,25~30min/次, 拔罐,1次/2d,之后进行颈肩腰背肌功能训练,1次/5d。对照组52例患者应用与治疗组相同的物理因子疗法。10次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显效率86.54%,VAS评分2.55±1.59,优于对照组的 65.38%和3.29±1.53(P<0.05)。结论物理因子疗法能镇痛、松解痉挛,有效控制症状,运动疗法可使肌肉充分伸展,增强肌肉力量,加快康复。两者合用,有积极的治疗和预防复发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合谷刺法治疗肩背部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背部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选用合谷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进行治疗,1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0%、96.67%,对照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6.67%、90%。两组治愈率和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应用合谷刺法治疗肩背部肌筋膜炎有良好疗效,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