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04篇
综合类   115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过氧化脂质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方法:20例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异丙酚组和依托咪酯组。分别在心肌缺血再灌注前后取血做过氧化脂质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测定,同时记录心电图和平均动脉压。结果:过氧化脂质在异丙酚组主动脉插管时下降,主动脉开放后升高,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依托咪酯组主动脉开放后明显升高,亦高于异丙酚组同时值,差异均显著(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主动脉开放后两组均下降(P<0.05,P<0.01),两组间无差异。主动脉开放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电击复跳例数异丙酚组少于依托咪酯组。结论:异丙酚可明显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过氧化脂质含量,减少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现象。  相似文献   
2.
依托咪酯对大鼠皮层、海马脑片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依托眯酯对大鼠皮层、海马脑片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0只,体重90-100 g,制备大脑皮质和海马脑片,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组、3 μmol ·L-1依托咪酯组、6μmol·L-1依托咪酯组、15 μmol·L-1依托咪酯组和6 μmol·L-1依托咪酯+γ-氨基丁酸 A(GABAA)受体拮抗剂Picrotoxin 50 μmol·L-1组。各组脑片缺氧10 min复氧120 min时,测定经三苯基氯化四唑氮染色的吸光度(A490),Fluo-3荧光染色后计算细胞内Ca2+浓度。结果缺氧复氧可导致大脑皮层、海马A490降低,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不同浓度依托咪酯可减弱缺氧复氧导致的上述改变,以 6 μmol·L-1依托咪酯的效果较好,且此作用可被GABAA受体拮抗剂完全拮抗。结论依托咪酯对大鼠皮层、海马脑片缺氧复氧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GABAA受体介导,并降低Ca2+负荷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听诱发电位能否作为临床麻醉深度监测手段,采用非镇痛性麻醉药依托咪酯分次注入豚鼠腹腔,根据用药剂量模拟浅、中、深度麻醉,观察豚鼠听觉中潜伏期反应及听性脑干反应变化.结果显示,依托咪酯对听觉中潜伏期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且随麻醉深度加深而增强,但到一定深度后,出现“饱和”现象;中潜伏期反应谱峰明显向低频移动.依托咪酯对浅麻醉时听性脑干反应影响不显著,当麻醉加深时亦出现明显改变.提示中潜伏期反应及听性脑干反应结合使用,可以作为监测麻醉深度的客观电反应指标.  相似文献   
4.
雷米芬太尼对依托咪酯引发肌震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预注雷米芬太尼对依托咪酯引发肌震颤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体重指数在20~24 kg/m2,无神经肌肉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择期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雷米芬太尼0.5μg/kg组(R0.5组)、雷米芬太尼1μg/kg组(R1.0组)和对照组(C组)。预注雷米芬太尼或生理盐水,2 min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记录预注前即刻(T0)、预注雷米芬太尼或生理盐水结束后1 min(T1)、2 min(T2)的SBP、DBP、HR、SpO2、RR、潮气量(VT),观察肌震颤程度并进行评分。结果与C组相比,R0.5和R1.0组依托咪酯引发肌震颤程度降低(P<0.01),R0.5和R1.0组相比肌震颤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重60 kg以上的患者与其他体重段的患者相比肌震颤相对易发生且程度严重(P<0.05);各组同一时点的SBP、DBP、HR、SpO2、RR、V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注雷米芬太尼0.5或1μg/kg均能够显著降低依托咪酯引发的肌震颤,对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对罗库溴铵插管条件和起效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对罗库溴铵插管条件和起效时间的影响。方法 60例ASA Ⅰ~Ⅱ级拟行择期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均分为依托咪酯诱导组(E组)和丙泊酚诱导组(P组)。两组术前及其他术中用药相同,采用TOF-WATCH加速度仪监测肌松,并记录诱导前后的血压、心率。结果两组的插管条件无显著性差异(P>0.05)。E组的起效时间明显快于P组(P<0.05),P组诱导后的MAP明显低于E组(P<0.05)。结论 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均可提高罗库溴铵的插管条件。相对于丙泊酚,依托咪酯可缩短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6.
氯胺酮和依托咪酯的BIS50及其对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别测定氯胺酮和依托咪酯诱导时半数患者入睡时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即BIS50和半数有效量(ED50),比较他们对BIS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无服用精神药物和镇静催眠药、无术前用药的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n=20)和依托咪酯组(E组,n=20),以半数效量序贯法分别进行氯胺酮和依托咪酯诱导的睡眠观察,以对语言指令不应和睫毛反射消失为入睡指标,同时记录BIS的变化。对取得的数据以直线回归的方法和加权均数法分别求得氯胺酮、依托咪酯的BIS50和ED50。结果 氯胺酮和依托咪酯诱导后,BIS明显下降(P=0.000983),但两者各自BIS下降幅度在入睡与未睡患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920501和0.956263)。氯胺酮的BIS50和ED50分别是78.81(95%可信区间67.27~97.10)和0.757mg/kg(95%可信区间0.535~1.071mg/kg),依托咪酯的BIS50和ED50分别是60.00(95%可信区间49.74~76.95)和0.089mg,/kg(95%可信区间0.073~0.107mg/kg)。结论 氯胺酮和依托咪酯皆显著降低BIS,但仅凭BIS难以准确预计是否进入睡眠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芬太尼复合用于瓣膜置换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心功能Ⅱ~Ⅳ级的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40例,其中心功能Ⅲ~Ⅳ级13例并有反复心衰史,40例中二尖瓣置换术22例,主动脉瓣置换11例,双瓣置换术7例。麻醉诱导用依托咪酯0.3mg/kg,芬太尼0.5μg/kg,泮库溴铵0.08mg/kg,气管插管。结果注射时无注射部位的疼痛、肌震颤或不自主肌肉运动等不良反应,未见心电图波形和心率的特殊改变;麻醉前后比较SBP(kPa)由16.7±2.3降至12.8±3.9(P<0.01),MAP(kPa)由12.5±3.1降至9.7±1.6(P<0.05),而 SPO2均在97%以上,CVP亦无明显变化。结论依托咪酯-芬太尼复合诱导可获平稳的血流动力学,有效的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和依托咪酯的不良作用,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心功能差及危重病人良好的麻醉诱导药。  相似文献   
8.
王强  陈敏  巩固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8):926-928,931
目的:观察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全麻诱导对心脏瓣膜置换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功能Ⅲ级,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病人5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及依托咪酯组(E组),每组25例,分别静脉注射丙泊酚2.5m g/kg和依托咪酯乳剂0.3m g/kg,再给予维库溴铵0.15m g/kg和芬太尼4μg/kg,3m in后行气管内插管。记录诱导前、诱导后1m in、3m in以及插管后1m in、3m in和5m in时的心率(HR)、动脉收缩压(SBP)、动脉舒张压(SD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用药后两组病人血压和心率均呈不同程度下降,诱导后3m in,丙泊酚组SBP、DBP比诱导前显著降低(P<0.01)、HR显著减慢(P<0.05),而依托咪酯组SBP、DBP、HR与诱导前比较无显著差异。气管插管后两组SBP、DBP和HR均上升,但与诱导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组间比较,两组病人诱导后3m in,丙泊酚组SBP、DBP明显降于依托咪酯组(P<0.05)。结论:对心功能差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依托咪酯比丙泊酚诱导可获得平稳的血流动力学,有效地抑制插管时的心血管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9):136-13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与依托咪酯对胃癌全麻醉根治术后镇痛疗效及对感染和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3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69)。对照组予依托咪酯诱导麻醉,观察组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比较两组疼痛评分、感染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麻醉后,两组疼痛评分均显著下降(t=11.259,P=0.000;t=8.524,P=0.000);且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1.690,P=0.000)。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9%(χ2=4.652,P=0.031)。用药及拔管时,对照组心率均低于观察组(P0.05);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与依托咪酯对胃癌全麻醉根治术后麻醉镇痛疗效良好,可有效降低疼痛,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注布托啡诺对预防依托咪酯导致肌阵挛的效果。方法:拟在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180例,ASAⅠ或Ⅱ级,男85例,女95例,年龄20~65岁,体重42~59 kg,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舒芬太尼组(S组)和对照组(N组),每组各60例。B组给予布托啡诺20μg/kg(总量不大于2 mg);S组给予舒芬太尼0.2μg/kg、N组给予同容积的生理盐水,1 min后三组患者均静注依托咪酯0.3 mg/kg,注射时间30 s,并持续观察2 min,观察痉挛发生情况和评估严重程度。结果:诱导期间三组患者的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Sp O297%;与N组比较,B组、S组患者肌阵挛1、2、3级例数明显减少,肌阵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预注20μg/kg布托啡诺可有效减少依托咪酯诱导时导致的肌阵挛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