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139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53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33篇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豪  胡波  周桃  谭安安 《微循环学杂志》2007,17(3):48-49,52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平板运动试验中ST段抬高患者TIMI血流分级的影响。方法:将平板运动试验ST段抬高患者35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双盲分为受试组(n=18)和对照组(n=17),受试组在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等基础治疗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所有患者疗程结束后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SCA)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TIMI血流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受试组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后TIMI血流分级提高,达2级血流者比例高于对照组(44.44%比11.76%,P<0.05);受试组完全闭塞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5.56%比35.29%,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改善平板运动试验中ST段抬高患者TIMI血流分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冠脉内应用硝普钠与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收集153例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进行急诊PCI冠脉内应用硝普钠与替罗非班治疗(实验组)76例和急诊PCI冠脉内应用硝酸甘油与替罗非班治疗组(对照组)77例。追踪测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Ⅰ,cTnⅠ)、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erminalpro-B-type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内皮素(Endothelin,ET)、一氧化氮(NO)、血栓素B_2(Thromboxane 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rostaglandin F1 alpha,6-keto-PGF1α)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分级)、心功能改善效果。结果实验组c TnⅠ、GSH、SOD、NT-pro BNP、IL-6、TNF-α、ET、NO、TXB_2、6-keto-PGF1α、LVEF、心功能改善效果、TIMI的追踪组间得分及复测组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129、24.742、25.510、26.048、26.444、25.371、28.320、22.322、25.317、26.372、24.314、24.512、22.147,均P<0.05)。结论急诊PCI冠脉内应用硝普钠与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于心功能改善效果显著提高,并其受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并发症、病变血管数量以及干预前心功能等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分析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心梗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血流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入院36例STEMI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8例,其中观察组PCI术前开始采用盐酸替罗非班,对照组采用常规PCI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冠状动脉血流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恢复TIMI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TIMI血流3级发生率为(94.4%),常规PCI的对照组术后TIMI血流为(83.3%),P0.05。结论 在对STEMI患者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采用替罗非班可改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脉内灌注盐酸替罗非班在处理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时术中急性血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11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发生血栓患者,发生血栓后,均于微导管内靶向灌注盐酸替罗非班6ml,同时静脉泵注5ml/h,然后每5~10分钟造影观察血管溶通情况,直至血栓消失或血管开通。术后进行CT或MRI随访,观察有无脑梗塞或脑出血。结果 11例术中造影血管均完全再通,术后第1天、第7天及术后1月行头颅CT或MRI检查,均未发现与手术相关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发生。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时,术中出现急性血栓并发症时,经动脉靶向灌注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并评价采用替罗非班对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微循环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状况、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1.5 h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牙龈出血4例,对照组3例,两组均未见颅内出血与血小板减少症。术后观察组凝血因子TF与vWF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T与AFTT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替罗非班对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能够争取更多时间,以防止大量心肌细胞发生永久性坏死,有效解除心肌微循环障碍,明显降低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开始静脉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78例老年 STEMI 患者,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38)。对照组按急性心梗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观察替罗非班对患者手术前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30 d和60 d不良心脏事件(MACE)、出血情况。结果术后两组 TTIMI3级血流分级、术后30 d和60 dMACE发生率(主要是心绞痛和再发心肌梗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和对照组出血并发症无差别。(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改善PCI手术前后的 TIMI 血流,有利于改善急性心梗缺血心肌的供血,同时未增加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时经血栓抽吸后冠脉应用替罗非班对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2组,比较2组TIMI血流、TMPG分级、心功能的改变、出血事件以及住院期间MACE事件率。结果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血流及TMPG分级均优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MACE低于对照组(P<0.05),2组出血事件及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栓抽吸后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是处理冠状动脉内血栓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减少慢血流或无血流的发生,改善心肌灌注及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接受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的观察组,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小板CD40L表达、血清CRP水平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等情况。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CD40L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1,P<0.05);2给药后1 d、1周和4周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3,t=2.748,t=4.719;P<0.05);3接受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93,P<0.05)。结论:围术期替罗非班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小板表达及炎症水平,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梭形动脉瘤术中及术后24 h内,在标准双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短期应用小剂量替罗非班在降低缺血并发症方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分析我中心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颅内未破裂梭形动脉瘤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并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24 h内静脉接受替罗非班(0.1 μg/kg/min)预防血小板聚集的患者资料。记录并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动脉瘤栓塞程度及术后3个月随访时的mRS评分。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8例患者,39枚动脉瘤,动脉瘤平均直径(6.4±2.1)mm。其中,26枚动脉瘤接受了单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13枚动脉瘤接受了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即刻78.9%(30/38)的动脉瘤实现完全栓塞;在26例接受脑血管造影复查的患者中,92.3%(24/26)的患者动脉瘤实现完全闭塞。围手术期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7.9%(3/38);无出血并发症发生。3个月随访的良好预后率为97.4%(37/38) (mRS评分为0~1分)。 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梭形动脉瘤术中及术后24 h内,静脉加用小剂量替罗非班未增加出血并发症。但是,由于样本量偏少,缺少对比,在降低缺血并发症方面的有效性尚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