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桥型椎间融合器(ROI-C)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中应用的价值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6—2015-02采用桥型椎间融合器(ROI-C)进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24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比较术前、术后7 d、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临床及影像学指标。结果本组手术时间75~110 min,平均93 min;术中出血量80~200 ml,平均110 ml。24例均获得随访10~29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2例出现暂时性吞咽困难,Bazaz分级均为轻度吞咽困难,对症处理1周后缓解。术后7 d、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VAS评分、NDI指数、Cobb角、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VAS评分、NDI指数较术后7 d进一步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维持良好,与术后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椎间融合器ROI-C具有零切迹及自稳定的特性,在融合节段获得骨性融合的同时,减少了颈前路内固定系统的相关并发症,其应用于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文题释义:零切迹融合器ROI-C:又称为前路颈椎桥形固定嵌片融合器,通过前入路进行颈椎关节融合的外科植入体。前路颈椎间盘融合器ROI-C是在切除颈椎椎间盘后,通过填充自体骨、同种异体骨源骨替代物植入椎间盘形成人造椎间盘,将桥形固定嵌片固定在上下椎体之间,在前路椎体上可做到完全无突出的零切迹。 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指因各种原因使得3个椎体2个间隙的颈椎椎骨间连接结构退变,如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刺、钩椎关节增生、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或钙化,导致颈椎脊髓受压或脊髓缺血,继而出现脊髓的功能障碍等症状的一种颈椎病。 背景:自锁式自稳型零切迹颈椎融合器ROI-C是传统钛板融合器的改进和升级,但目前ROI-C内固定系统用于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全面评估临床研究不多,其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试验缺乏全面的临床疗效评估。 目的:全面系统评估小切口颈前路自锁式自稳型零切迹颈椎融合器ROI-C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7例,其中男30例,女27例,年龄34-77岁,其中33例进行小切口颈椎前路自锁式自稳型零切迹颈椎融合器ROI-C植入治疗(观察组),另24例进行小切口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术后2周及1,3,6,12个月评估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Odom标准手术疗效、目测类比评分、吞咽困难程度、颈椎前凸Cobb角、融合节段成角、椎间盘高度及颈椎融合率。研究得到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术后Odoms手术标准评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57例患者均获得术后12个月随访,均未见内固定松脱及椎体结构的改变,未见嵌片或钛板松脱、断裂等并发症发生;②两组术后的JOA评分、NDI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观察组术后2周、1个月的吞咽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两组术后的颈椎前凸Cobb角、融合节段成角、椎间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两组末次随访颈椎融合率均>95%,融合效果良好,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融合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⑥结果表明,小切口颈前路自锁式自稳型零切迹颈椎融合器ROI-C和前路钛板内固定治疗双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均有显著疗效,但使用ROI-C能够减少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 ORCID: 0000-0002-9649-6105(张俊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传统cage-钛板与颈椎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结合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 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脊柱外科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133例。根据使用的内固定材料分为cage-钛板组(69例)和ROI-C组(64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同时进行24个月的随访。采用VAS评分、JOA评分和NDI评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颈椎X射线摄片测量患者颈椎曲度和椎间隙高度变化;采用Bazaz评分评估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情况,采用kellgren标准评定邻近节段退变,并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1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24个月随访。ROI-C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cage-钛板组[(60.9±18.2)min vs(75.4±20.6)min,P<0.05],但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3个月、12个月、24个月2组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VAS评分、JOA评分和NDI均优于术前(P<0.05),但2组间比较,各个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4.35% vs 3.13%,P>0.05)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5.80% vs 4.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而言,应用传统cage-钛板和ROI-C融合器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使用ROI-C融合器可缩短手术时间,但不能显著降低术后吞咽困难及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97-102
目的 探讨ROI-C 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术治疗CSR 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5 年1 月~2018 年12 月于我院行ROI-C 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术及ACDF 术治疗CSR 病例62 例,分别观察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NDI、EQ-5D、EQ-VAS 评分、Cobb 角、椎间高度,Odom 评价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ROI-C 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ACDF 组,ROI-C 组术后3 d 的NDI、EQ-5D、EQ-VAS 评分分别为(0.54±0.07)分、(19.09±1.28)分和(16.09±3.21)分,ACDF 组术后NDI、EQ-5D、EQ-VAS 评分分别为(25.97±1.27)分、(0.66±0.07)分和(25.67±2.17)分。ROI-C 组术后NDI、EQ-5D、EQ-VAS 评分均优于ACDF 组(P<0.05)。ROI-C 组及ACDF组Odom 总优良率分别为96.9%和86.7%。影像学表现中ROI-C 组术后3 d Cobb 角为(16.10±5.47)°,ACDF 组术后为(13.60±1.51)°,ROI-C 组术后3 d 椎间高度为(0.73±0.07)cm,ACDF 组术后为(0.67±0.08)cm,ROI-C 组术后Cobb 角及椎间高度均优于ACDF 组(P<0.05)。ROI-C 组出现1 例轻度声音嘶哑,1 例轻度吞咽困难,出现Ⅰ级邻近椎体退变1 例,ACDF 组出现4 例轻中度吞咽困难,出现Ⅰ级邻近椎体退变3 例,Ⅱ级2 例。两组术后X 片显示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ROI-C 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术是传统ACDF 术良好的替代术式,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短期内疗效明显、并发症少且轻微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路自锁式自稳型零切迹颈椎融合器(ROI-C)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南京江北医院骨科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的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固定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ROI-C固定组(简称ROI-C组...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对比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或cage联合前路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ROI-C在颈椎病前路手术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1月我科采用桥形锁定椎间融合器或cage联合前路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患者共104例。其中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组(A组)患者46例,共89个节段,作为观察组;应用cage联合前路钛板内固定组(B组)患者58例,共106个节段,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均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动力位X线片,CT冠矢状重建,MRI检查,术后3d摄片复查,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定期随访,行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片复查,选择性复查CT及MRI,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吞咽困难、术前术后JOA评分及改善率、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Cobb角)、椎间高度、融合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方面有无差异。结果: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8个月。A组手术时间(一个节段73.2±8.1min,两个节段127.4±13.4min,三个节段152.7±19.4min)及术中出血量(1个节段62.3±20.2ml,2个节段83.2±32.4ml,3个节段 110.5±54.3ml)均明显低于B组(手术时间:一个节段84.3±7.2min,两个节段147.6±13.1min,三个节段184.1±21.3min;术中出血量:1个节段100.2±22.1ml,2个节段128.3±35.3ml,3个节段190.6±57.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术后JOA评分分别为9.49±0.83分和12.45±1.00分,B组分别为9.21±1.00分和12.04±0.89分,两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术后VAS评分分别为2.94±0.56分和1.24±0.44分,B组分别为2.88±0.54分和1.26±0.43分,两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JOA评分及改善率、VA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前、术后Cobb角分别为20.35°±7.12°和26.82°±6.13°,B组分别为18.34°±7.32°和25.32°±8.91°,两组术后颈椎生理曲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前、术后病变椎间隙高度分别为5.83±1.02mm和8.47±1.83mm,B组分别为5.54±1.82mm和8.03±2.43mm,两组术后病变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6.52%,46例患者中仅有3例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且症状在1个月内逐渐缓解;B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34.48%,58例患者中,轻度吞咽困难13例,中度吞咽困难7例。A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A组45例融合,融合率为97.8%;B组55例融合,融合率为94.8%;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未融合病例,至末次随访时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改善明显,无相关不适。两组患者均无气管、食管损伤及喉返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颈椎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能有效地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可以获得满意的融合率,且手术操作相对简便,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周围组织损伤较少,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等优点,有望替代cage联合钛板固定应用于治疗颈椎病的前路融合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颈前路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置入术与传统术式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CDH)对JOA评分、Cobb角的影响。 〖HTH〗方法〓〖HTK〗回顾性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94例行颈前路治疗的CDH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ROI-C组(n=41)与传统组(n=53)。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相关指标、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颈椎生理曲度(Cobb角)情况;统计植骨融合率及手术并发症,并与末次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ROI=C组手术耗时明显短于传统组(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口长度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NDI评分、JOA评分、Cobb角明显优于术前(均P<0.05),ROI-C组与传统组NDI评分、JOA评分、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OI-C组吞咽困难、相邻节段退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颈前路ROI-C置入术与传统术式均可有效治疗CDH,两者在临床疗效、颈椎生理曲度及植骨融合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但ROI-C置入术手术时间短,吞咽困难、相邻节段退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