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0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46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609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84篇
内科学   239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249篇
综合类   201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71篇
  1篇
中国医学   90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5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2篇
  196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euro-Chirurgie》2022,68(4):414-425
Intraoperative monitoring of cerebral blood flow (CBF) has become an invaluable adjunct to vascular and oncological neurosurgery, reducing the risk of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Several technolo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 including laser-based techniques, videomicroscopy, intraoperative MRI,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and thermography. Although these technologies have been thoroughly studied and clinically applied outside the operative room, current practice lacks an optimal technology that perfectly fits the workflow within the neurosurgical operative room. The different available technologies have specific strengths but suffer several drawbacks, mainly including limited spatial and/or temporal resolution. An optimal CBF monitoring technology should meet particular criteria for intraoperative use: excellent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integration in the operative workflow, real-time quantitative monitoring, ease of use, and non-contact technique. We here review the main contemporary technologies for intraoperative CBF monitoring and their current and potential future applications in neurosurgery.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高呼气末正压(PEEP)条件下肺泡微循环的变化情况以及液体复苏在高PEEP情况下对肺泡微循环的影响。 方法选用北京当地的15条健康成年杂种狗进行实验,分别观察基线(PEEP 5 cmH2O,1 cmH2O=0.098 kPa)、高PEEP(平均动脉压下降≥20 mmHg,1 mmHg=0.133 kPa)及液体复苏后的呼吸、系统循环及肺泡微循环情况,肺泡微循环利用旁流暗视野成像(SDF)技术进行观察、留取视频结果,线下利用AVA3.2软件进行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数据之间的差异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高PEEP可导致中心静脉压(CVP)升高(P=0.001)及心输出量(CO)下降(P=0.002),肺泡微循环表现为总微血管数量(TVDa,P=0.036)、灌注血管数量(PVDa,P=0.002)、灌注血管比例(PPVa,P=0.003)、血流状态(MFIa,P=0.002)显著下降,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密度下降不明显(TVDs,P=0.319);液体复苏恢复整体循环后,微循环参数均无显著改善。 结论过高的PEEP水平可导致肺泡微循环的显著恶化,通过液体复苏不能改善由此产生的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3.
4.
甲襞微循环监测在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襞微循环监测在嗜铬细胞瘤术前药物准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取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对20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用竹林胺药物准备前、后,以及术后2~3个月,通过WXT-4型微循环图象计算机分析系统监测甲襞微循环,在微循环形态、血管流态、血管周围的情况三方面共22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与t检验。结果:20例患者经药物准备前后,在血管襻清晰度、管襻数、输入支管径、输出支管径、管襻长度、红细胞聚集程度、血色、形态积分、流态积分、总积分这10项微循环指标的统计学检验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手术前后微循环各项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襞微循环可以较好地反映全身微循环的状况,甲襞微循环监测可作为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的一项重要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遏制急性胰腺炎向重症转化的非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将4年间收治的286例轻型急性胰腺炎分为对照组和治疗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非手术治疗措施;观察组加用改善胰腺微循环,防治细胞钙超载和抑制胰酶的治疗方法。结果 :对照组144轻型有20例转化为重症胰腺炎,14例发生全身性并发症;观察组142例轻型有8例转化为重症,2例出现全身性并发症。观察组重症患者血C-反应蛋白和Balthazar CT严重度指数在治疗后各时点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改善胰腺微循环,防治细胞钙超载和抑制胰酶的治疗措施可能有助于阻止轻型急性胰腺炎向重症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内脏器官激光多谱勒血流灌注图象的显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栋  马惠敏  李顺月  王淑友 《中国微循环》2006,10(2):147-149,i0004
目的显示内脏器官血流灌注和分布的图象,探讨激光多谱勒血流成像技术在内脏微循环检测中的价值。方法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灌注成像仪(LDPI),对大鼠和家兔腹部脏器(肝、脾、肾、膀胱、胃、大小肠和肠系膜等)的血流灌注进行扫描和血流图显示。结果在体内脏器官显像清晰,肝、肾、脾、膀胱等微循环血流的整体分布较均匀;而胃、肠系膜、回盲肠等激光多谱勒血流图上大血流线状显示极其显著;大鼠与家兔两种动物之间相同脏器血流图上的差异并不明显。结论LDPI能将内脏器官的微循环状态以图象的形式显示,该新技术方法在检测内脏血流方面将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急性胰腺炎病因和诊治十年变迁(附725例报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礼  王兴鹏 《胃肠病学》2004,9(5):280-283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和早期诊治一直是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目的:探讨近十年来急性胰腺炎病因、诊断和治疗的变迁及其对预后和住院费用的影响,总结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将725例人选患者分为两组.1993年4月~1998年12月就诊的患者为第一组,1999年1月~2002年8月就诊的患者为第二组:分析两组患者病因、诊断指标、治疗方案、并发症、预后、住院费用方面的变化。结果:比较两组病因,两组患胆囊炎胆结石者分别占72.3%和75.8%,高脂血症者分别占25.3%和25.8%,酗酒者分别占10.6%和9.7%。血清淀粉酶水平高于正常上限3倍的总检出率为66.9%.CT诊断总阳性率为92.0%。第一组46.9%的患者应用生长抑素,31.1%的重症患者发生胰腺假性囊肿,2.2%发生胰腺脓肿,死亡率为15.6%。第二组72-3%的患者应用生长抑素,13.2%的重症患者发生胰腺假性囊肿,2.2%发生胰腺脓肿,死亡率为6.5%。第二组的住院费用与第一组相比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差异。结论:胆道疾病仍为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血清淀粉酶和CT是急性胰腺炎较常用和可靠的检查手段。通过早期足量应用胰酶抑制剂(尤其是生长抑素)、肠道去污和改善胰腺微循环,可改善急性胰腺炎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8.
甲襞微循环观测辅助诊断的初步研究胡金麟*田牛*刘凤英*宋欣*李向红*规范化的甲襞、球结膜、舌、口唇、牙龈、耳廓、皮肤、子宫颈、阴茎头微循环观测方法标志着我国临床微循环的研究与应用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2]。临床微循环观测结果的数学公式表达,促进了...  相似文献   
9.
对使用蝮蛇抗栓酶、维脑路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各50例进行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蝮蛇抗栓酶组用药后,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各项异常指标显著下降(P<0.01~0.05)。而维脑路通对脑血栓的微循环障碍、血液粘度、β-脂蛋白、甘油三酯、血小板聚集等异常指标改善不大(P>0.05)。提示:蝮蛇抗栓酶是优于维脑路通的降粘药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闭合式颅骨开窗的方法制成脑微循环小室,以显微镜摄像系统连续观察双侧颈总动脉阻塞前后软脑膜微循环的变化,发现双侧颈总动脉阻塞后,软脑膜动脉管径和平均动脉压分别增加了40%和58%;静脉内血球流速减少至原值的70%;软脑膜动脉对动脉血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及低血压所引起的扩张反应受到明显抑制。实验结果提示:双侧颈总动脉阻塞后,虽然脑动脉明显扩张、血压上升。仍不足以代偿由于脑局部灌注压的下降所造成的脑血流量减少。提示双侧颈总动脉阻塞时,脑血流的自动调节功能受到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