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1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92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170篇
内科学   7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799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98篇
  7篇
中国医学   2059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269篇
  2020年   248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循经艾灸预防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上肢水肿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乳腺外科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手术侧上肢循经艾灸。于术前1 d、术后第14天和术后1个月,测量两组患者患侧上肢水肿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循经艾灸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水肿,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索《针灸大成》中与气海穴治疗作用相关的文献条文,总结气海穴在治疗各系统疾病中运用频次较高的疾病及其配穴规律,为临床针灸对气海穴的使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中华医典》(第五版)中《针灸大成》作为文献检索来源,将气海穴及气海穴的别称“脖胦”“下肓”“丹田”“肓之原”“肓原”“下言”和“气泽”为检索词,用计算机检索工具及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检索符合要求的文献条文,通过建立本研究的数据库,频次分析、条形统计图比较分析等方法,总结出气海穴在治疗各系统疾病中的运用频次及其配穴规律。结果:在《针灸大成》所涉及的条文中,气海穴尤善治疗内科疾病,在治疗内科疾病中排名前3位的是脾胃系病症、气血津液疾病、肾系病症和妇科疾病,气海穴配穴习惯为上下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以及前后配穴法,其中主要为前后配穴法和同名经配穴法。结论:气海穴《针灸大成》中单穴应用占比最高,而在气海穴众多配穴中,运用了本经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配穴归经主要来自任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同名经配穴法,同气相求,可增加疗效;与气海穴配伍较多的足太阳膀胱经以背腧穴为主,此为前后配穴法,亦称腹背阴阳配穴法,腹部为阴,腰背为阳,前后配穴法可起到“从阳引阴”亦可“从阴引阳”的作用,以达到调节阴阳,调和脏法,调畅经络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至阳八阵穴隔附子饼灸治疗脾胃气虚型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及对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影响。方法86例脾胃气虚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治疗组给予至阳八阵穴隔附子饼灸;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12周后观察胃轻瘫主要症状指数量表症状积分改善情况、胃排空率及血清GAS、MTL、VIP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在胃轻瘫主要症状指数量表症状积分及胃排空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GAS、MT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VI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1%(P<0.05)。结论采用至阳八阵穴隔附子饼灸能快速促进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功能的恢复,改善症状和体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患者血清GAS和MTL水平,降低VI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80例健康青年分别经针刺或艾灸肺俞穴后的肺功能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针刺与艾灸肺俞穴对健康人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我们选择了20-22岁健康男性8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艾灸组各40例,于针刺,艾灸前和针刺,艾灸后10min测试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量(FEV1.0),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MF),最大呼气流量(PEFR),75%,50%,2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V75,V50,V25),结果:显示经针刺和艾灸肺俞穴后2组FVC,FFV1.0均显著增加,P<0.05,2组间比较针刺组FVC明显高于艾灸组,P<0.05,而且艾灸组MMF,V25亦显著降低P<0.05,结论:健康人经针刺和艾灸肺俞穴后均可使大气道阻力减少,肺容量增加,提示一定量的艾燃烧后的烟雾可使健康人肺功能受到影响,使肺的小气道收缩,出现阻塞性改变。  相似文献   
5.
艾灸对30例健康人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瑞林  赵宁侠  任秦有  张周良  李斌 《医学争鸣》2002,23(12):1112-1114
目的:探讨艾灸对健康人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学员及武警战士各30例,年龄20-22岁,应用江苏协达公司生产的XDM-1型微循环电脑检测仪及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生产的LG-R-80血液粘度计,LG-B-190型红细胞变形/聚集测试仪。固定专人操作,分别于艾灸前及艾灸后,测试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艾灸八邪及三阴交穴后,甲皱微循环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变化,经统计学处理,红细胞聚集程度、血流速度、流态积分、管周积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项指标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亦有明显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全血低切相对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全血高切相对粘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项指标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八邪及三阴交穴后可明显改善红细胞聚集程度,降低血液粘度,加快血流速度,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相似文献   
6.
艾灸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艾灸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按1∶1比例等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两组基于等同的基础治疗之上,联合组用艾灸联合弥可保治疗,对照组单纯用弥可保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和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均改善,以联合组改善更明显;联合组和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是52.5%、32.5%、15.0%和35.0%、27.5%、3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建立于基础治疗之上的艾灸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优于单纯弥可保治疗。  相似文献   
7.
隔姜灸加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隔姜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30例采用隔姜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29例采用隔姜灸配合0.9%生理盐水穴位注射治疗,针刺组29例采用针刺治疗。30天后统计疗效。结果与结论观察组在降低血清IgE值及临床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和针刺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和前列腺痛(PD)的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体外短波热疗联合前列腺灸及α1A-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哈乐治疗CNP和PD患者26例,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前列腺炎症状评分(CPSI)与最大尿流率(MFR)变化。结果 有效率为80.8%。治疗前后CPSI和MFR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体外短波热疗联合前列腺灸及哈乐治疗CNP和P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介绍我国援外医疗队在 3 6个国家以 17种治疗方法为主治疗 40多种病的概况。  相似文献   
10.
艾灸对宫颈癌放疗患者血象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艾灸减轻放疗对宫颈癌患者血液系统损伤的作用。方法 61例宫颈癌患者分为艾灸治疗组、对照组,观察艾灸对宫颈癌放疗患者血象的影响。结果 艾灸能提高宫颈癌放疗患者的红细胞(P<0.05)、血色素(P<0.01)及血小板数,减轻放疗对白细胞的损害(P<0.01)。结论 艾灸具有抗放疗对宫颈癌(肿瘤)患者血液系统损害的作用,起到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利机体康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