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9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78篇
内科学   95篇
神经病学   408篇
特种医学   182篇
外科学   91篇
综合类   817篇
预防医学   84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262篇
  4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19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采取改良的枕颈侧入路切除枕骨大孔区肿瘤的相关手术技巧。方法13例枕骨大孔区大型肿瘤直径均大于4cm,其中神经鞘瘤7例,脑膜瘤4例,脊索瘤2例。根据肿瘤同脑干及上颈髓的关系将肿瘤分为:腹正中型4例,腹侧方型6例,背侧型3例。采用改良的枕下侧入路,切除肿瘤一般要求从瘤周蛛网膜的界面处进行,保留枕骨髁,显微镜下从侧方入路,在副神经根间隙切入点分离并分块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1例,脑膜瘤和脊索瘤各1例次全或大部分切除。随访1 ̄3年,12例病人基本恢复正常,1例脊索瘤术后1年临床症状逐渐加重。结论改良的枕下侧入路有利于肿瘤的显露和切除,手术的关键是从蛛网膜的界面处分离,以副神经根间隙为切入点分离肿瘤。  相似文献   
3.
儿童鞍区常见肿瘤26例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鞍区肿瘤是儿童期发病率较高的颅内肿瘤,约占儿童颅内肿瘤的10.0%。其种类和成人有较大差异,成人鞍区肿瘤以垂体瘤为主,可达54.8%,而儿童鞍区肿瘤中以颅咽管瘤最为常见,可达54.0%。影像学多有异种同像或同种异像表现,给儿童鞍区肿瘤定性诊断带来一定困难。为提高对儿童鞍区肿瘤的认识,笔者对26例鞍区肿瘤患儿的CT及MRI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儿童鞍区肿瘤的定性诊断能力,以对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颅内肿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肿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42例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42例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33例,感染率为7.47%。非脑膜瘤手术颅内感染率为10.04%,高于脑膜瘤术后颅内感染率3.83%(P〈0.05);手术时间≥4h者颅内感染率为9.87%,高于手术时间〈4h者颅内感染率4.78%(P〈0.05);有脑脊液漏者颅内感染率为15.00%,高于无脑脊液漏者颅内感染率6.28%(P〈0.05);引流管留置≥24h者颅内感染率为11.58%,高于未留置或留置〈24h者颅内感染率5.03%(P〈0.05)。结论 手术时间≥4h、引流管留置时间≥24h、存在脑脊液漏是颅内肿瘤切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1病例资料例1男,16岁。1周前被人推倒,伤后因剧烈头痛在当地医院治疗,未行特殊检查。出院当日患者突然倒地、抽搐、神志不清。入我院时已清醒,检查无阳性神经体征。CT检查:右侧脑室内有一团块状高密度影,约有3.5cm×3cm大小,右侧脑室轻度增大。CT增强示肿物轻度强化,边界清楚。手术探查发现右侧脑室近室间孔有一带蒂状息肉样肿块,呈暗红色,予以手术切除。病理诊断:脉络丛乳头瘤。例2男,38岁。1h前从1m高处坠地,入院体检:浅昏迷,右侧瞳孔3mm,光反射迟钝;左侧瞳孔2mm,光反射存在。CT检查:右额颞叶大片挫伤出血灶,近中线有一边界不清的团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原理,对累及大脑皮层运动区的颅内胶质瘤患进行术前、术后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即对患手指运动的皮层定位检查,分辨这些重要的功能皮层区与病变的相邻关系。方法 对15例颅内占位性病变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采用血氧依赖水平(BOLD)原理进行扫描,并经计算机处理获得相应的脑功能区的影像表现。结果 所有患均能在脑功能成像中表现局部功能活动区(相应的手指运动支配功能区)规律的信号一时间变化曲线,以及由于病变造成的皮层功能区的移位和缩小等形态学改变。结论 在常规MR成像后进行功能性MR成像研究,对需实施颅内占位病变,特别是对额、顶中央沟累及运动皮层的胶质瘤切除术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很少见的颅内肿瘤,多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近年来随着免疫功能异常者的增多,此肿瘤发病率有增长趋势,本文收集17例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颅内生殖细胞瘤联合化疗的临床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长春新碱(VCR)、甲氨喋呤(MTX)、平阳霉素和顺铂(PDD)四种药物静脉给药对8例颅内生殖细胞瘤进行联合化疗,皆取得满意的疗效,其中4例肿瘤完全消失,4例肿瘤缩小90% ̄95%。化疗结束后1 ̄2月再辅以局部放疗,至今随访已2 ̄15月,全部病人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多数已恢复上学或工作。  相似文献   
9.
王海秋  黄长铭 《江苏医药》1997,23(11):820-820
我们于1996年3月~8月用进口机械可脱性微弹簧圈成功地栓塞治愈2例大脑前部循环动脉瘤。例1男,44岁,突发头痛3天,于1996年1月19日入院。脑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神经系统体征阴性,经治疗后头痛好转。3周后又突发前额胀痛,伴呕吐一次;颈项强直。复查脑CT发现前额底纵裂池内有较多积血,经DSA全脑血管造影见前交通动脉瘤约1.ZcmXI.ocm,呈葫芦形、瘤蒂宽、瘤体向后上方倾斜。于1996年3月22日在局麻厂行右股动脉穿刺,用Seldinger技术,通过交换导丝将SF导引管送人右颈内动脉C。平面;行血管造影并与第一次造影片比较。见…  相似文献   
10.
颅内肿瘤伴发三叉神经痛者为数不多,但由于肿瘤所致的三叉神经痛多为首发,或其主要症状在发病过程中较长时间内未出现或仅有轻微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每易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相混淆,从而延误肿瘤切除时机。本文收集我科1970~1987年经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