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98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堵管因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99年11月至2004年6月施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29例,术后26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分流管梗阻11例,现将这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以寻求其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腰椎穿刺置管持续腰池引流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改进后的持续腰池引流方法的效果,为降低引流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 将7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行腰穿置管引流.观察组改进穿刺手法,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依次连接输液延长管、三通及引流袋.结果 两组置管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堵管、疼痛发生率分别为0、2.78%,对照组分别为16.67%、28.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改进后的腰池置管引流方法可减少引流管堵塞率、减轻患者局部疼痛.  相似文献   
3.
常规气管切开患者在拔管前先试行堵管,观察24~48h无呼吸困难可拔管,但无论是塑料、硅胶还是金属气管套管,目前都没有配备成套的堵管用具,给堵管带来不便。临床常用的堵管用具有软木塞、胶布缠绕棉棒等,以上方法存在制作麻烦、安全性不强、不够美观等缺陷。我科在临床实践中就地取材,利用玻璃瓶翻边瓶塞制作气管套管堵管用具,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不同冲洗液对慢性创面上应用的封闭负压吸引装置进行冲洗,对比两种冲洗方法的优劣,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比两组冲洗液冲洗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疼痛度,堵管率,住院天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情况。结果呋喃西林组对比于生理盐水组能更好的促进肉芽组织生长[(9.41±1.12)vs(7.76±0.67)],能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29.44±1.88)vs(32.79±1.74)]d,但是对于减轻疼痛度、降低堵管率方面两者效果相当(P>0.01)。同时细菌培养显示创面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呋喃西林组细菌检出率低于生理盐水组(62.5%vs 82.5%);呋喃西林组部分细菌对呋喃西林产生耐药性,而生理盐水组这种情况较之少见(68%vs 36.36%)。结论 (1)呋喃西林冲洗在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平均住院日方面优于生理盐水组。(2)两种方法均能有效防止引流管的堵塞情况。(3)呋喃西林冲洗可降低细菌检出率,但能使部分细菌产生对呋喃西林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将生理盐水封管替代肝素盐水封管在临床的应用效果,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方法将使用浅表静脉留置针患者按优质护理示范病房责任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输液结束用肝素钠盐水(50U/ml)封管,观察组输液结束用无菌生理盐水封管,两组均采用脉冲正压封管方法封管,观察次日管道通畅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管道通畅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浅表静脉留置针封管能替代肝素钠盐水封管,既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又可避免凝血功能障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高秀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3,(33):4381-438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堵管现象与封管时间的关系。方法将154例老年患者根据静脉留置针封管时间间隔,分为3组,A组:〈8h封管1次,B组:〉8h且〈12h封管1次,c组:〉12且〈24h封管1次。观察5d内堵管的发生情况。结果A、B、C3组堵管发生率分别为5.8%,8.3%和27.4%。A、B2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封管间隔时间〈12h,可明显降低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降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堵管的发生。方法将植入静脉输液港的36例患儿分为两组各18例,在输液间歇期,对照组使用脉冲式正压封管;观察组使用360°旋转式冲封管。比较两组输液间歇期堵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输液间歇期发生6次堵管,堵管率4.8%;对照组发生15次堵管,堵管率1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60°旋转式冲封管可降低患儿输液间歇期堵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赵丽梅  赵剑英 《全科护理》2012,(33):3119-3120
摘要:[目的]总结在使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管输液时防止堵管的护理方法。[方法]在输液过程中通过开管、冲管、封管、夹管四个环节的护理来保护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结果]在临床工作中无堵管现象发生,取得较满意效果。[结论]加强在输液过程中对锁骨下静脉穿刺管的护理,可有效防止堵管。  相似文献   
9.
屠莉 《天津护理》2012,(5):329-329
经鼻肠管滴注营养液是肠内营养的方法之一,由此可提供人体各种必需的营养,维护肠黏膜的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移位,防止肠源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衰竭。导管堵塞是肠内营养较常见的现象,维持管道通畅是成功实施肠内营养的保证。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我科对45例患者行鼻肠管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306名置管术后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堵管原因,施以相应护理,使堵管发生率下降。方法:对12例堵管患者采取药物溶栓及冲管。结果:11例置管堵塞通过溶栓、冲管后通畅,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继续使用,1例失败后予以拔管。结论:正确的护理干预可杜绝堵管的发生,使堵管的发生率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