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旨在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狂犬病毒药物,为狂犬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小鼠动物模型的随机对照实验,实验组腹腔注射0.4 mg/只、3.2 mg/只西咪替丁及50 mg/只维生素C,用生存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生存差异,评价药物的疗效.结论 0.4 mg/只和3.2 mg/只的西咪替丁药量治疗狂犬病毒感染的小鼠,实验组和对照组生存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维生素C 50 mg/只剂量经腹腔给药,其实验组与对照组生存率也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小鼠狂犬病模型中并没有发现西咪替丁及维生素C具有抗狂犬病毒的作用,目前仍然没有单一有效的抗狂犬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2013—2014年度黑龙江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筛查结果 的意义。方法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大庆市常住人口中,通过危险因素问卷调查评估出高危人群,分别进行相应的临床筛查(肺癌、肝癌、乳腺癌、上消化道癌和结直肠癌),探讨黑龙江省癌症早诊早治的防治效果。结果 2013—2014年度黑龙江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工作,共邀请了15628人参加临床筛查,临床筛查高危人群10299人次,共筛查出66例疑似癌症病例。结论 黑龙江省顺利的完成了2013—2014年度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早诊早治项目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目的,对于提高检出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此项目也为黑龙江省在癌症早诊早治方面的工作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哈尔滨市南岗区1992—2007年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乳腺癌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利用哈尔滨市南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登报中心提供的1992—2007年乳腺癌的发病、死亡资料以及相应的人口资料,计算粗发病/死亡率、世调率、截缩率、累积率和年龄别发病/死亡率,时间趋势分析采用Joinpoint模型。结果 哈尔滨市南岗区女性乳腺癌1992—2007年发病率的世调率在17.55/10万~31.43/10万之间,死亡率为4.94/10万~9.26/1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发年龄主要集中在45~70岁,相对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乳腺癌年龄别发病率各年龄组,除35岁组和85岁组有小幅度下降外,其它年龄组均表现不同幅度的升高。乳腺癌年龄别死亡率以70岁组为分界点,70岁之前各年龄组略有升高,而之后各年龄组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1992—2007年哈尔滨市南岗区乳腺癌的调整发病率,而与死亡率未出现明显变化,APC分别为2.7(1.2~4.2)%和1.4(-0.4~3.3)%。结论 由于危险因素多元化和人口增长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乳腺癌将会是影响女性生存质量和疾病负担最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防与控制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个性行为特征、情绪状态和生活事件等心理社会因素与大肠癌发生的相关性,为更有效的防治大肠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256人和对照组488人采用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对其生活事件、情绪反应及应对方式三方面进行测评。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人际关系不协调(OR=32.245)、子女前途问题(OR=3.773)、个人健康状况变化(OR=1.655)、着急(OR=1.894)、遇事压到心底(OR=3.300)和苦恼时喜欢一个人独处(OR=1.928)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而心情愉快(OR=0.310)和遇事换个环境排解(OR=0.194)为大肠癌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某些负性生活事件、消极的情绪及应对方式均与大肠癌的发病有关,而常保持心情愉快与遇事乐观态度会降低大肠癌的发病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哈尔滨市南岗区2005年居民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对2005年南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登记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其发病及死亡率。[结果]2005年南岗区恶性肿瘤的粗发病率为236.37/10万,男性256.75/10万,女性219.72/10万,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前五位均为肺癌、肝癌、胃癌、大肠癌,胰腺癌。女性发病率前五位为肺癌、肝癌、胃癌、大肠癌和乳腺癌,死亡率前五位为肺癌、乳腺癌、大肠癌、胃癌、肝癌。[结论]肺癌、乳腺癌和消化系统肿瘤是哈尔滨市南岗区居民主要恶性肿瘤,应作为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哈尔滨市南岗区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及其变化趋势,旨在为甲状腺癌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甲状腺癌发病数据来源于1992—2013年间哈尔滨市南岗区基于全人群户籍的肿瘤登记系统,人口数据辖区的公安户籍系统。计算甲状腺癌的粗发病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ASIRC)、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ASIRW),发病时间变化趋势分析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1992—2013年,哈尔滨市南岗区甲状腺癌平均发病率为5.09/10万,其中男性发病率为2.56/10万,女性发病率为7.64/10万。男性最高发病年龄在45~49岁间,发病率为5.49/10万;女性最高发病年龄在50~54岁间,发病率为17.33/10万。发病率AAPC为12.6%(t=3.9, P<0.01),女性AAPC为11.7% (t=5.1, P<0.01),男性AAPC为13.8%(t=6.4, P<0.01)。 结论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特别是2008年后呈现快速上升势态,因此寻找甲状腺癌病因,避免过度诊疗是甲状腺癌的防治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脑胶质瘤的预后风险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方法:从开放的癌症基因图谱(TCGA)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数据平台下载脑胶质瘤样本转录水平数据,采用R语言比较分析脑胶质瘤和正常脑胶质样本差异表达基因,使用Cox分析构建风险模型,通过DAVID基因功能和KEGG通路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通路富集分析。利用qPCR评价HOXA-AS2的表达量与脑胶质瘤的临床组织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通过比较分析脑胶质瘤样本和正常脑组织样本基因组表达数据,获得差异表达的lncRNA 424个(211个上调,213个下调),mRNA 3 827个(1 618个上调,2 209个下调)。构建了包含9个lncRNA的风险模型,参与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主要集中于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神经信号转导等相关通路。qPCR方法验证HOXA-AS2在脑胶质瘤中高表达。结论:筛选出HOXA-AS2可能是脑胶质瘤的预后风险lncRNA,为后续脑胶质瘤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黑龙江省大、中学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方法.对黑龙江省哈尔滨、佳木斯、绥化3座城市29所大、中学校10 800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黑龙江省大中学生上网率为54.66%,成瘾倾向率为8.38%,电子游戏成瘾倾向率为19.33%,赌博类似的娱乐活动报告率为13.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网络成瘾倾向与性别、孤独感、电子游戏、自杀过、计划自杀、想过自杀、赌博等呈正相关.其OR值分别为1.948,1.592,2.979,2.325,2.324,1.489,1.497等.结论 黑龙江省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以中等城市居多.网络成瘾与性别、孤独感、自杀意念、电子游戏、赌博等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哈尔滨市南岗区1992年-2006年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变化及趋势,为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哈尔滨市南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2年-2006年登记的肿瘤发病和死亡病例,计算其粗发病率,粗死亡率,采用Jionpoim模型估计年龄调整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率,评价该市南岗区恶性肿瘤死亡率和发病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1992年-2006年间南岗区恶性肿瘤的粗发病率在152.15/10万-236.37/10万之间,死亡率在111.73/10万-137.92/10万。总粗发病率及粗死亡率APC分别为3.00%、0.96%。15年恶性肿瘤的合计粗发病率显著分为3个阶段,但死亡率无显著结点。男女粗发病率和粗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无时间段上的改变,但标化死亡率下降,标化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结论哈尔滨市南岗区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死亡率相对变化缓慢,提示肿瘤的防治工作应侧重控制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宋冰冰  孙惠昕  陈王洋 《中国肿瘤》2018,27(10):733-737
摘 要:[目的] 估计2014年全国子宫体癌的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 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制定的评价标准和审核方法对全国449个肿瘤登记处上报的2014年肿瘤登记数据进行评估,最终共339个登记处的数据符合标准,入选汇总数据库。本研究提取子宫体癌发病和死亡个案信息,结合2014年全国人口,估算全国子宫体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人口标准化率根据全国2000 年人口普查的人口结构和Segi’s世界人口结构为标准。[结果] 2014年估计全国子宫体癌新发病例6.41万,死亡病例1.64万。子宫体癌发病率为9.61/10万,中标率为6.81/10万,世标率为6.60/10万。城市地区子宫体癌发病率为10.31/10万,中标率为6.93/10万;农村地区子宫体癌发病率为8.73/10 万,中标率为6.60/10万。子宫体癌死亡率为2.46/10万,中标率为1.56/10万,世标率为1.54/10万。城市地区子宫体癌死亡率为2.45/10万,而农村地区子宫体癌死亡率为2.46/10万。子宫体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上升,55岁以后逐渐下降。死亡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按区域划分,相对于农村地区,城市地区子宫体癌发病率较高,而死亡率基本一致。[结论] 时时动态监测子宫体癌发病和死亡情况是子宫体癌防治的基础工作。子宫体癌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是女性重点预防的恶性肿瘤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