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体外研究重组可溶性MHCⅠ类分子相关A(soluble MHC classⅠchain-related gene A,sMICA)蛋白对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 cell)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natural killer group 2 member D)的表达、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活性和分泌IFN-γ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分选健康人外周血NK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重组sMICA组(200、500、800μg/L三亚组),相互作用24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NKG2D表达水平,LDH释放法检测N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杀伤活性,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的水平。结果:200、500、800μg/L sMICA作用组与对照组相比,NK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均下调[(68.79±6.87)%,(55.75±9.31)%、(45.14±5.70)%vs(92.75±6.91)%,P<0.05或P<0.01],均抑制NK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K562的活性[(18.67±2.35)%、(15.01±2.25)%、(7.33±2.52)%vs(36.33±2.51)%,P<0.05或P<0.01],均抑制IFN-γ的分泌[(164.48±22.48)、(112.71±10.89)、(70.23±9.64)vs(313.72±16.06)pg/ml,P<0.05,P<0.01]。结论:急性白血病细胞表面脱落的sMICA可下调NK细胞NKG2D的表达和IFN-γ的分泌,抑制了N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化学治疗对白血病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局限,目前有许多靶向免疫负调控药物及其相关的抗体研究,以求在血液病治疗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几年,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 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 4,CTLA 4)、程序性死亡受体 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PD L1)及中药等负性免疫调控因素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靶向免疫负调控药物在血液病中的应用及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应用沙利度胺联合环孢素A(CsA)及强的松(TCP方案)治疗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观察其临床疗效、免疫学反应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06年5月—2012年7月收治的59例低危MDS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TCP方案(A组,n=29)和单用环孢素A(B组,n=30)治疗,评估TCP方案治疗的有效性、免疫学反应及副作用。结果 A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5)。对59例患者中的23例(A组13例为a组,B组10例为b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观察,结果如下:a、b两组IFN-γ水平及CD3^+CD4^+、CD3^+CD8^+细胞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a组治疗后IL-10水平及CD4^+CD25^+细胞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b组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均未出现3、4级血液学毒性。共有9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其中A组5例,B组4例;A组1例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B组0例。所有肝肾功能异常者停药或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TCP方案是治疗MDS的有效组合方案,安全、毒副作用轻,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继发伴TP53、RUNX1突变的治疗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t-AML)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ASCT治疗T-LBL继发伴TP53、RUNX1突变的t-AML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 男性, 30岁。2020年6月因确诊前体T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瘤8年余、发热2周入院。经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活组织检查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分型、染色体和白血病基因检查, 明确诊断为伴TP53、RUNX1突变t-AML。患者T-LBL继发t-AML确诊后, 予阿扎胞苷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化疗, 截至2022年1月, 该患者尚在治疗中, 但一直处于未缓解状态。结论 ASCT可能增加t-AML的患病风险, 阿扎胞苷治疗t-AML优于传统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6.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以单克隆B淋巴细胞增殖为特征,尚不能彻底治愈的血液系统肿瘤。一些新型小分子药物的出现为复发/难治的CLL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包括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磷脂酰肌醇3 激酶(phosphoinositide 3 kinase delta, PI3K)抑制剂、脾酪氨酸激酶(Syk)抑制剂等。本文就Syk抑制剂在CLL中的作用机制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沙利度胺联合环孢素A及泼尼松(TCP方案)治疗中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观察临床疗效,并探讨TCP方案对Th17、Th22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 2009年6月-2013年9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收治的62例中低危MDS患者分为2组,A组(35例)接受TCP方案,B组(27例)单用环孢素A,评估TCP方案治疗的有效性。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治疗前后Th17、Th22细胞表达水平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因子IL-17、IL-22、IFN-γ、IL-10。结果 A组有效23例(65.71%),高于B组(4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A组的23例和B组的13例进行了Th17和Th22细胞表达水平观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Th17和Th22细胞比例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Th17细胞在治疗后均减低(P<0.05),A组Th22细胞在治疗后减低(P<0.05),B组Th22细胞在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IL-17、IL-22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17、IL-22水平也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A组IL-10水平在治疗后升高(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3、4级血液学毒性。A组9例和B组4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A组1例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所有肝、肾功能异常者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TCP方案是治疗MDS的有效组合方案,联合检测Th17和Th22将有助于指导免疫调节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白血病自发缓解(spontaneous remission,SR)临床罕见,多认为与严重感染等因素有关,确切机制不详.浆样树突状细胞(pDC)和髓样树突状细胞(mDC)是机体调节免疫的重要细胞,分别发挥调节初始免疫和继发免疫的关键作用.在感染诱发的白血病SR患者中观察到pDC数量明显增多并伴有IFN-α水平升高,推测细菌感染激活了pDC,在SR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菌能否活化pDC并观察其功能.选择健康献血员及白血病SR患者,以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应用免疫磁珠阴性选择及流式细胞阳性分选法,得到纯化的人pDC和mDC.将所得pDC分别与不同细菌共培育,利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检测共培育后细胞表面标志(CD40、CD86和HLA-DR)及细胞因子(IFN-α、IL-12、IFN-γ IL-2、IL-4、IL-10)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能激活pDC分泌大量IFN-α并促使初始CD4+T细胞向Th1分化.经细菌激活的pDC表面分子CD40、CD86表达明显增高,具有较强的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细菌具有活化pDC的能力,活化的pDC能够产生大量干扰素,发挥初始免疫效应,提示细菌活化的pDC在感染诱导的白血病SR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细菌活化pDC的确切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趋化因子是一类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为(8~12)×103 的趋化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属于其中之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CD8+T 细胞、肿瘤杀伤细胞和髓系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s)等多种细胞均可产生 IL-8[1].IL-8 可通过细胞膜上的 CXC趋化因子受体(CXCR)1 和 CXCR2 激活多个 G 蛋白介导的信号级联通路,如磷脂酰肌醇 3-激酶(PI3K)/蛋白激酶 B (Akt )、磷脂酶 C (PLC )/蛋白激酶 C (PKC)、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p38 途径(但不包括c-Jun氨基末端激酶的磷酸化)、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 3(STAT3)等多条信号通路[2],参与多种与肿瘤相关的活动,包括介导肿瘤的免疫逃逸,促进肿瘤的血管形成、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3];IL-8 还与肿瘤的免疫微环境密切相关,其不仅能通过CXCR1 或 CXCR2 募集 MDSCs 来增加肿瘤内血管的生成及调节免疫微环境[4],而且还能诱导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 )的形成[5].NETs是中性粒细胞坏死或凋亡后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其不仅参与了机体的抗菌免疫过程,而且还可能具有增强肿瘤侵袭能力并促进肿瘤细胞转移及肿瘤免疫逃逸的作用[6].IL-8 作为一种趋化因子,在多种疾病中高表达.近年来,关于IL-8 与血液系统疾病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与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对近年来 IL-8 在血液系统肿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属于克隆性髓性肿瘤,临床表现为同时具有MDS和MPN的特点,即病态造血、血细胞升高、肝脾肿大等重叠表现。尽管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治疗还限于对症和延用MDS有效的药物如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sA)、去甲基化药物等,疗效不甚理想,单药有效率在20%左右。沙利度胺及雷那度胺等作为抗血管新生和免疫调节剂,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中取得了较好疗效(40%~50%),CsA在低危MDS也取得了30%~50%的临床反应率。本研究设计了沙利度胺、环孢素A和小剂量激素(TCP方案)三药联合治疗具有重叠表现的MDS/MPN,观察临床疗效及对相关免疫学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