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趋化因子受体CCR4和CCR5在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计数法对113例SLE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CR4和CCR5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及评价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CR4+和CCR5+T淋巴细胞的百分数。结果非狼疮性肾炎(nLN)SLE组外周血CCR4+CD4+T%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狼疮性肾炎SLE组外周血CCR4+CD4+T%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LNSLE组外周血CCR4+CD4+T%明显高于nLNSLE组(P〈0.01);nLNSLE组外周血CCR5+CD4+T%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LNSLE组外周血CCR5+CD4+T%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LNSLE组外周血CCR5+CD4+T%明显高于nLNSLE组(P〈0.01)。SLE活动组血清CCR4+CD4+T%与CCR5+CD4+T%较非活动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活动性狼疮性肾炎(LN)与活动性无肾损伤组及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nLNSLE组外周血CCR4+CD4+T%与CCR5+CD4+T%有相关性(r=0.619,P〈0.05);LNSLE组外周血CCR4+CD4+T%与CCR5+CD4+T%有明显相关性(r=0.68,P〈0.01);血清CCR4+CD4+T%水平随着SLE疾病活动水平明显升高,与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密切相关(r=0.6382,P〈0.001);与SLEDAI肾评分亦密切相关(r=0.6980,P〈0.001);而CCR5+CD4+T%与疾病活动度不相关(r=0.16,P〉0.05)。结论以上结果表明CCR4和CCR5在T细胞趋化至病变部位的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CCR4+CD4+T%与CCR5+CD4+T%可能在肾损伤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血清CCR4+CD4+T%、CCR5+CD4+T%与SLE疾病活动密切相关,可作为SLE疾病活动,尤其是监测狼疮性肾损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雄激素致前列腺良性增生的分子机理,分离培养了人胎儿前列腺间质细胞,并给予DHT(1~10000μg/L)刺激,MTT法测定。结果显示,DHT对该细胞具有刺激增殖作用,其最适刺激浓度为1000μg/L。斑点杂交结果显示,鸟氨酸脱羧酶(ODC)mRNA的表达在DHT(1000μg/L)刺激6h时开始升高,24h时达高峰,30h时有所降低。提示雄激素刺激前列腺间质细胞增殖的分子机理部分是通过刺激前列腺间质细胞的ODC基因表达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活性变化在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作用.方法用速率法测定血清PK活性.结果非白血病组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组血清PK活性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组酶活性分别呈轻度升高(140±11 IU/L)、中度升高(241±32 IU/L)、高度升高(495±151 IU/L),与对照组(63±18 IU/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酶活性随治疗好转而逐渐降低,病情完全缓解时,酶活性稳定在正常范围内.结论检测血清PK活性可作为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和疗效的动态观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决定血管生长程度与速度的因子,伴随着物理修复和再生而与血管的重建有关.VEGF的过量产生与各种疾病(包括癌症)的发展有关,因为它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从而借助于增加转移和新血管形成而导致肿瘤的扩散(Dvorak等,1995),也许在控制恶性造血细胞增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Ratajczak等,1998).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水平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NO采用硝酸还原酬法,TNF-α,STNF-R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果AP患者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且轻、重症AP病人水平相差显著(P<0.001或<0.01);AP并发SIRS病人水平也升高显著(P<0.001或<0.01或0.05).结论AP患者、轻重症AP病人及并发SIRS病人体内促炎因子,抗炎因子及炎性介质存在失控性释放,TNF/TNF-R、NO/ET与其他细胞因子构成的免疫网络平衡失调,促炎>抗炎,炎症反应占优势.检测AP患者NO、TNF-α、STNF-R水平,有利于观察病情变化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EGF诱导前列腺增殖的分子机理。方法 :以MTT法测定不同浓度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前列腺癌细胞PC 3的促增殖作用 ;以最适浓度EGF(5 0ng/ml)刺激该细胞 ,分别于 0、1、3、6、12、2 4h提取总RNA ,用斑点杂交法分析测定各组细胞中ODCmRNA丰度 ;用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术两种方法检测EGF刺激细胞后ODC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①EGF能促进PC 3细胞的增殖 ,而且随着EGF浓度的升高 ,细胞增殖活性增加 ;②斑点杂交显示 ,EGF刺激细胞后 3h ,ODCmRNA开始明显升高 ,12h达高峰 (约为 0h的 3.6 6倍 ) ,至 2 4h时有所降低 ;③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 ,EGF刺激细胞 3d后ODC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升高。结论 :EGF诱导ODC基因表达可能是其促进前列腺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MCF-7/BCRP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表达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的耐药细胞系MCF-7/BCRP。方法:提取MCF-7细胞的总RNA,设计BCRP基因上下游引物,用RT-PCR法克隆出BCRP基因全长并连接到真核表达栽体pcDNA3.1(-)上,转染MCF-7细胞后以G418筛选细胞。采用米托蒽醌外排实验、细胞毒性实验、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免疫荧光法鉴定构建的耐药细胞系。结果:MCF-7/BCRP对米托蒽醌耐药指数增加至14.72:外排米托蒽醌的作用增强;细胞群体倍增时间较亲代细胞延长:MCF-7/BCRP细胞能表达一定量的BCRP。结论:MCF-7/BCRP细胞能够表达BCRP并具有BCRP的耐药表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非探针标记荧光定量PCR的SNP检测技术,分析人脂联素(APM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Ⅱ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 设计3'末端碱基特异性引物,进行定量PCR反应,通过比较各对引物的扩增效率判断基因型,并进行测序验证.利用该方法确定20例T2DM、24例肥胖及28例同年龄组正常人APM1基因的45位和276位碱基的SNP.结果 该方法能有效地区分不同的基因型,与测序结果符合率100%.APM1基因45位SNP与T2DM相关(P<0.05),基因型为TT纯合子者发生T2DM的危险性是G/T和GG者的3倍;而肥胖与APM1基因45和276位点SNP无关.结论 等位基因3'末端碱基特异性引物定量PCR可以用于基因SNP检测.APM1基因45位碱基的SNP与T2DM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鸟氨酸脱羧酶(ODC)基因作为宫颈癌治疗靶基因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沉默Hela细胞ODC基因,建立ODC稳定沉默的细胞系Hela/ODC,用定量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ODC的表达水平。用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倍增时间和细胞周期分析评价ODC基因沉默对Hela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Hela/ODC的ODC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mRNA水平下调93.4%。Hela/ODC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细胞倍增时间从22.3h延长到32.0h,细胞周期分析S期细胞增加,G0/G1期和G2/M期细胞显著减少。结论:慢病毒载体介导RNA干扰能够稳定沉默ODC基因表达,从而成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表明以ODC基因为靶基因进行宫颈癌的基因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在卵巢癌中的作用和逆转其介导的MDR,建立表达BCRP的耐药细胞系3AO/BCRP。方法提取MCF-7细胞的总RNA,设计BCRP基因上下游引物,RT-PCR克隆出BCRP基因全长并连接到pcDNA3.1(-)上,转染3AO细胞后以G418筛选存活细胞。采用米托蒽醌外排实验、细胞毒性实验、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定量PCR、Western blot等方法鉴定构建的耐药细胞系。结果3AO/BCRP对米托蒽醌耐药指数增加至11.58;耐药细胞外排米托蒽醌的作用增强;细胞中BCRPmRNA的水平升高,细胞能表达一定量的BCRP。结论3AO/BCRP细胞具有BCRP的耐药表型,可作为进一步研究BCRP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建立其介导的耐药逆转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