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川东北地区泌尿系结石的发病情况、成分以及分布特征,为其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64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标本,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系统对结石成分进行分析,并将患者的地域、性别、年龄、结石部位等数据进行分组,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64例结石患者的地域分布有差异:以嘉陵区、顺庆区为多,占患者总数的17.8%和20.2%;周边地区以广安地区为多,占患者总数的9.8%。男性多于女性,二者的比例为1.42∶1。结石发病年龄分布较广:以40~59岁龄段所占构成比最高,约为53.00%。40~59岁患者主要以输尿管结石为主(52.0%,P<0.01),其次为肾结石(41.6%,P<0.01);≥60岁患者主要以肾结石为主(48.6%,P<0.01),其次是输尿管结石(40.5%)及膀胱结石(9.0%),<20岁及20~39岁年龄段结石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结石成分:以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最多(29.8%,P<0.01),其次为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20.4%,P<0.01)、无水尿酸(11.8%,P<0.01),不同年龄段及不同地区主要结石成分均有差异。结论川东北地区作为泌尿系统结石的高发地区,发病情况存在一定的年龄及地域差异,根据结石分布特点及成分分析结果,为泌尿系结石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复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红色荧光蛋白(DsRed)标记小鼠膀胱癌生长转移的分子荧光影像学特征.方法 采用脂质体2000介导基因转染法将chickenβ-actin-DsRed-Neo载体转染到小鼠膀胱癌BTT739细胞株;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表达DsRed的单克隆细胞(BTT739-DsRed);615小鼠24只随机分3组,后肢皮下注射细胞悬液,第1、2组注射BTT739-DsRed细胞,第3组注射BTT739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MAESTRO活体成像仪设定激发光波长560~580 nm,发射光波长590~610 nm,曝光时间5000 ms,连续观察4周,第2组每周处死小鼠并剖开成像,记录肿瘤生长转移的荧光影像,测定肿瘤大小及荧光信号值.统计分析肿瘤大小与荧光信号值,全身成像与剖开成像之间的关系.结果 第1周观测到发红色荧光的肿瘤,第2周观测到肿瘤中央局部荧光缺失,病理证实为肿瘤坏死组织及少量结缔组织,第4周观测到局部淋巴结转移,未见远处转移.第1组连续4周肿瘤荧光信号值依次为(89±18)、(122±55)、(133±69)、(715±343)counts;肿瘤大小依次为(13±4)、(45±22)、(83±29)、(253±67)mm2;第2组全身成像4周肿瘤大小依次为(12±3)、(50±23)、(90±29)、(290±74)mm2,剖开成像依次为(12±5)、(72±30)、(141±43)、(524±237)mm2;肿瘤大小与荧光信号强度呈线性正相关(r=0.74,t=3.97,P<0.05),全身成像与剖开成像肿瘤大小呈线性正相关(r=0.97,t=10.00,P<0.05),全身成像测得的肿瘤大小为剖开后成像的(70.85±17.13)%. 结论小鼠膀胱癌红色荧光移植瘤模型可以直观、连续、敏感地观察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随着肿瘤增大,荧光范围也增大,肿瘤发生坏死后荧光消失,肿瘤发生转移后红色荧光表达亦随之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可视、直观评估Ag85A/BDNA疫苗联合抑瘤效应的科学方法。方法:采用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Express标记小鼠膀胱癌细胞BTT739,经G418抗性筛选获得稳定表达RFP的细胞克隆BTT739-RFP,将BTT739~RFP细胞接种到615小鼠皮下,建立可视化膀胱癌移植瘤模型。将建模成功的32只小鼠随机分为pVAX1-Ag85A/B联合组:BCG组;空白质粒(pVAX1);生理盐水(NS)。建模后第7、14、21天注射相应的药物。分别于给药前即第7和第28天进行活体荧光成像,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于第28天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和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构建了稳定表达RFP的BTT739细胞;成功建立可视化膀胱癌模型,成瘤率100%;经治疗后,pVAX1-Ag85A/B组的荧光强度明显低于pVAX1组和NS组,与BCG组无统计学差异。pVAX1-Ag85A/B组的抗体滴度为1:1000,BCG免疫组的抗体滴度为1:800。pVAX1-Ag85A/B组和BCG组均可提高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Ag85A/BDNA疫苗可提高膀胱癌小鼠的免疫功能,其效果与BC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体红色荧光体外成像的评估体系与细胞水平的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四川南江县人民医院经腔镜治疗尿路结石的构成情况,为泌尿系结石的病因诊断、临床治疗及其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8月南江县人民医院收治285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数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结石部位及结石成分),并按年龄进行分组,进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活体红色荧光成像技术及影像学特征评估Ag85A DNA 疫苗和Ag85B DNA 疫苗对膀胱癌的免疫治疗效果。方法:构建稳定转染香菇珊瑚红色荧光蛋白(discosomasp red fluorescent protein, DsRed)基因的小鼠膀胱癌BTT细胞(BTTDsRed),建立BTTDsRed细胞移植瘤小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24 只小鼠随机分为pVAX1Ag85A DNA 疫苗组、pVAX1Ag85B DNA 疫苗组和生理盐水治疗组,各组分别于肿瘤细胞接种后的第6天肌内注射pVAX1Ag85A、pVAX1Ag85B及生理盐水,然后用活体荧光成像系统检测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情况。结果:成功制备了稳定转染DsRed基因的BTTDsRed细胞,BTTDsRed接种小鼠建立可视化红色荧光膀胱癌移植瘤模型。重组质粒pVAX1Ag85A和pVAX1Ag85B治疗后的第2周,活体荧光成像显示pVAX1Ag85B 治疗组小鼠肿瘤荧光强度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治疗后第3周,pVAX1Ag85A 和pVAX1Ag85B组小鼠肿瘤荧光强度都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但pVAX1Ag85B 与pVAX1Ag85A组无明显差别(P>0.05);pVAX1Ag85B 组小鼠淋巴结转移率(25.0%)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87.5%,P<0.01)和pVAX1Ag85A组(625%,P<0.05)。结论:应用活体红色荧光成像技术能够动态、灵敏、可视化地评估 DNA 疫苗对小鼠膀胱癌移植瘤的疗效;Ag85A和Ag85B DNA 疫苗均具有抗肿瘤免疫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坠积性肺炎采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临床疗效与可行性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9月以来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坠积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等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血必净注射液、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注射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咳嗽咯痰、体温、血象及X线检测肺部情况。结果经过2周的治疗,观察组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肺片复常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咯痰消失时间以及患者血象复常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老年坠积性肺炎,治疗效果良好,能够显著改变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静息态功能MRI(rs-fMRI)分数低频振幅(fALFF)观察长时程电刺激(LTES)诱发健康人肢体麻木感后不同脑区功能变化。方法 前瞻性对27名健康人以LTES诱发单侧肢体麻木感,每日1次、每次30 min,持续1周;分别于开始刺激前日及末次刺激次日采集脑rs-fMRI,并于予5 min短时程电刺激后要求受试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麻木感进行评分。比较LTES前、后各脑区fALFF,针对存在显著差异脑区分析其fALFF值变化及其差值与VAS评分差值的相关性。结果LTES后双侧顶上小叶、右侧颞中回、左侧海马旁回及右侧缘上回fALFF值降低,而双侧伏隔核、右侧中央后回、左侧小脑及右侧壳核fALFF值升高(P均<0.05)。LTES前、后左侧顶上小叶fALFF差值与VAS评分差值呈负相关(r=-0.422,P=0.029)。结论 LTES所诱发的肢体麻木感涉及感觉运动皮层及情绪等相关脑区,尤以左侧顶上小叶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汪海龙 《西部医学》2017,29(2):196-198+202
【摘要】 目的 探讨鞘中鞘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118 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60例与对照组58例,实验组患者采用鞘中鞘经皮肾镜取石术,对照组患者采用F20单鞘经皮肾镜取石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手术并发症三项指标。结果 118例中一次性碎石成功99例,二次碎石成功5例,其中经肾上盏建立碎石通道61例,肾中盏建立碎石通道52例。 实验组60例患者,结石取净55例,占病例总数的9166%; 对照组58例患者,结石取净44例,占病例总数的7586%,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缩短,结石取净率较高(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鞘中鞘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中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结石清除率,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及医疗成本,而且学习曲线低,熟悉掌握时间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构建以Ag85B基因为基础的DNA疫苗,并用活体红色荧光成像探讨其在动物体内免疫原性。方法:以pET28a—Ag85B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扩增获得Ag85B全长基因;将PCR产物构建成pUCm—Ag85B亚克隆;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克隆人pVAX1载体中构建pVAX1-Ag85B,酶切、DNA测序鉴定。并将构建的DNA疫苗经肌肉免疫可视化膀胱癌移植瘤模型,通过活体红色荧光成像,从整体上直接、可视地观测Ag85B的免疫原性。结果:经NheI和HindⅢ双酶切、DNA测序鉴定后证实,Ag85B基因定向克隆人pVAX1载体,碱基无突变,序列完全正确。免疫小鼠后,pVAX1-Ag85B组和BCG组均可提高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但效果不及卡介苗。结论:成功地构建了pVAX1-Ag85B质粒,为膀胱肿瘤的基因免疫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免疫小鼠后,可提高膀胱癌小鼠免疫水平,但效果不及卡介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C臂X线和超声定位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中的优劣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156例行MPCNL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89例在C臂X线引导下,67例在超声引导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首次目标盏穿刺成功率,两组手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结石Ⅰ期取净率、手术并发症等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X线组89例患者,首次目标盏穿刺成功69例,手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为(16.2±7.4)g/L,结石Ⅰ期取净62例,发生手术并发症12例,超声组67例患者,首次目标盏穿刺成功31例,手术前血红蛋白下降值为(19.5±8.2)g/L,结石Ⅰ期取净42例,发生手术并发症10例。两组患者在首次目标盏穿刺成功率、手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Ⅰ期取净率及手术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M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中,X线引导相对于超声能明显提高首次目标盏穿刺成功率,减少术中出血,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较好方法。医师应根据其医疗设备、手术技能和临床经验的特点,为患者制定最优穿刺定位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