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刘洪金  付艳  贾森浩 《中国肿瘤》2015,24(8):708-714
摘 要:[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对结直肠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相关受体的影响。[方法] 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浓度贝伐珠单抗对结直肠癌肿瘤细胞VEGF相关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贝伐珠单抗药物组结直肠癌细胞的VEGF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VEGFR1和VEGFR2表达水均明显上调(P<0.05)。[结论] 贝伐珠单抗可引起了结直肠癌细胞VEGFR1和VEGFR2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7年2月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肝脏肿瘤研究与诊疗中心收治的303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感染性并发症297例,未发生感染性并发症2737例,分别随机抽取153例感染患者、46例非感染患者为感染组、非感染组。感染组中男133例,女20例,年龄34~75岁,平均(56.41±6.69)岁;非感染组男37例,女9例,年龄47~74岁,平均(57.52±11.12)岁。分析可疑危险因素与原发性肝癌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关系。计量资料符合正态性分布的数据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数据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OR=5.048,P0.001)、乙型肝炎病程长(OR=2.446,P=0.035)、HBV DNA阳性(OR=2.618,P=0.005)、Child-Pugh评分高(OR=0.167、P=0.004)、Alb水平低(OR=0.834,P0.001)、胆碱酯酶水平低(OR=0.999,P0.001)、PT长(OR=1.299,P=0.007)、肝癌病程长(OR=0.433,P=0.016)、肿瘤最大直径大(OR=0.389,P=0.005)、AFP水平高(OR=0.470,P=0.032)、合并门静脉癌栓(OR=2.378,P=0.018)、WBC水平高(OR=1.170,P=0.001)、ALP水平高(OR=1.004,P=0.004)、GGT水平高(OR=1.004,P=0.006)是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并发感染与患者发病年龄、乙型肝炎及肝癌病程、肿瘤直径、门静脉癌栓、HBV DNA及AFP水平、肝功能等危险因素有关,临床上应对此给予足够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串珠素小干扰RNA(siRNA)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CT15和HT29结直肠癌细胞,将构建好的串珠素siRNA载体转染培养细胞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qRT-PCR法检测串珠素mRNA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串珠素蛋白表达,MTS法检测串珠素siRNA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串珠素siRNA转染肿瘤细胞48 h后,肿瘤细胞串珠素mRNA、蛋白水平均出现降低(P<0.05).串珠素siRNA对肿瘤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 串珠素siRNA对结直肠癌肿瘤细胞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对肝癌细胞HepG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相关受体的影响。 方法 通过不同浓度的贝伐珠单抗降低培养液中VEGF 来模拟低浓度VEGF 的肿瘤微环境,RT-PCR、ELISA、Western lotting 检测肿瘤细胞VEGF 相关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细胞培养液的VEGF 浓度大幅度下降(P < 0.05) ;可溶性VEGFR2 的浓度出现了上升(P < 0.05) ;HepG2 细胞VEGF 和VEGFR1 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 > 0.05) ;VEGFR2 表达水平出现了明显的上调(P < 0.05)。 结论 贝伐珠单抗导致了肝癌细胞HepG2 大幅度上调了VEGFR2 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澂江县11年来出生缺陷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出生缺陷人群监测方法,对全县孕满16周后至5岁以下儿童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并对其影响关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出生缺陷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出生缺陷发生率乡村高于城镇,与孕母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新生儿出生季节特征别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民族、性别及单、双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的前5位依次为:外耳其它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其它畸形、多指(趾)和先天性脑积水。[结论]降低出生缺陷预防是关键,重点推广一级预防,加强二级预防,积极处理三级预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