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比较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8例斜视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R&R),研究组患者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BLR-rec)。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术后眼位正位率、欠矫率、过矫率,视觉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正位率为89.06%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视近度、视远度和平均斜视度比较,两组患者融合功能和立体视功能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斜视度较治疗前均出现了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斜视度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视觉功能恢复率均明显增加(P<0.05),且研究组恢复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眼外直肌后徙术较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有更好地临床效果,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对156例(191眼)白内障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或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术,观察术前及术后患者眼底情况的变化。结果156例患者中,60例(85眼)分别于术后1周至半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两期以上或由非增殖期进入增殖期。结论白内障手术可加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术前或术后尽早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可有效阻止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3.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极为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高达50%[1],据国内外文献统计,其发生率为3%~5%[2].1996年1 月至2007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食管中下段癌550余例,术后发生胸内吻合口瘘25例,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吻合口瘘的病死率,本文就胸内吻合口瘘患者的护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李军  刘亚丹  陈红娟  李丹  陈光 《医学争鸣》2009,(16):1471-1471
0 引言 近年来对泪液蛋白的分析成为国际上千眼症领域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我们分别对干眼症患者和健康人泪液中乳铁蛋白(LF)及表皮生长因子(EGF)进行了检测,研究泪液LF及EGF与干眼症的关系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F2α类药物对青光眼患者房水TGF-β2、NO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12/2010-01于本院进行治疗的40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对其采用前列腺素F2α类药物进行治疗,后选取4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对青光眼患者和健康人的房水TGF-β2、NO及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检测,同时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治疗前青光眼患者的TGF-β2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P0.05),而治疗前青光眼患者NO及红细胞生成素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腺素F2α类药物对青光眼患者房水TGF-β2、NO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较大,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云教学"模式下护生的学习倦怠现状、应对策略与心理资本的关系.结果表明,"云教学"模式下,心理资本在学习倦怠和应对策略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应对策略会通过心理资本间接作用于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额肌瓣悬吊术与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重度上睑下垂患儿104例(157眼),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额肌瓣悬吊组(n=52例,73眼,采用额肌瓣悬吊术)和提上睑肌缩短组(n=52例,84眼,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oftearfilm,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test,SIt)、角膜荧光染色(Fluorescent staining,FL)检查结果,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提上睑肌缩短组患者术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78/84)显著高于额肌瓣悬吊组的82.19%(6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d、术后1个月FL高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F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上睑肌缩短组术后7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SIt、FL与额肌瓣悬吊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上睑肌缩短组术后7dBUT低于额肌瓣悬吊组(P0.05),而提上睑肌缩短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BUT与额肌瓣悬吊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额肌瓣悬吊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22%(6/73),提上睑肌缩短组为3.57%(3/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额肌瓣悬吊术相比,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患儿的疗效更为确切,且安全性与其相当,临床可考虑将提上睑肌缩短术作为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患儿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双特异性CAR-T(bs CAR-T)细胞,观察其对表达表皮生长因子Ⅲ型突变阳性(EGFRvⅢ+,简称vⅢ+)和CD133+胶质瘤干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方法:基于前期研制的vⅢ/CD133双特异性微抗体和二代CAR构建的双特异性CAR(bs CAR),制备慢病毒载体转染人外周血T细胞,FCM和WB法检测bs CAR转染效率和表达水平。bs CAR-T细胞和vⅢ+/CD133+U87胶质瘤干细胞共培养,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IFN-γ分泌实验检测其特异性杀伤作用和对IFN-γ分泌的促进作用。制备裸鼠vⅢ+/CD133+U87干细胞移植瘤模型检测bs CAR-T细胞对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vⅢsc Fv和CD133sc Fv通过重叠PCR无缝连接入二代CAR表达框(S-vⅢscFv/CD133scFv-Hinge-TM-CD137-CD3ζ)中,然后克隆入p CDH-MSCV-MCS-EF1-copGFP载体的Eco RⅠ和Bam HⅠ位点(pbs CAR)。3种质粒(p VSV...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12月135例(170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24例(28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24例(28眼)发生率为18%。发生原因:滤过性强15例,结膜漏8例,脉络膜脱离3例,其中,5眼行手术治疗,其他患者采用加压包扎、散瞳、抗炎、甘露醇静脉滴注保守治疗前房恢复。结论浅前房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的主要并发症,术前降压、术中操作精细、切口对合准确、术终重建前房,术后密切观察、早发现、及时恢复前方,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日至2018年1月30日期间某院接收的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100例200眼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配戴框架眼镜、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将2组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的裸眼视力、眼轴增长率、角膜曲率、屈光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配镜1周内、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12个月后的裸眼视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眼轴增长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配镜后的角膜水平曲率、垂直曲率和屈光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与对照组1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可对青少年轻中度近视进行较好地控制,有助于裸眼视力的提高,矫正角膜曲率和屈光度,安全性与戴框架眼镜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