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白纹伊蚊的鉴定特征、地理分布、吸血习性、栖息习性、孳生习性及季节消长等方面论述了白纹伊蚊的生态学特性,并介绍了对蚊虫进行综合治理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研究诱卵器法在口岸媒介监测现场的应用技术。方法诱卵器法。结果 (1)诱卵器放置不同高度时,0m组和1m组的诱卵指数分别为87.68和83.79,0m组高于1m组(χ2=13.24,P〈0.005),0m组和1m组的幼虫密度分别为13.21条/个和11.23条/个,0m组高于1m组(t=2.259,P=0.05);(2)诱卵器放置不同时间时,4d、7d和10 d组的诱卵指数分别为28.00、74.50和76.41,4 d组低于7 d组(χ2=86.54,P=0.000)和10 d组(χ2=92.69,P=0.000),4d、7d和10d组幼虫密度分别为2.095条/个、9.11条/个和11.36条/个,4d组低于7d组(t=2.334,P=0.024),7d组低于10 d组(t=4.691,P=0.000);(3)诱卵指数和幼虫密度呈较为密切的正相关(0 m组r=0.779,P=0.008;1 m组r=0.794,P=0.006),不同监测时间和监测点诱卵指数和容器指数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结论在福州口岸建议诱卵器放置在地面上,放置时间为7~10d,以提高成蚊产卵率,增加敏感性;需进一步研究诱卵器法和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和容器指数在口岸地区的关联性,探索评价指标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马尾口岸港区媒介生物分布情况及对居住区媒介生物分布的影响,为媒介生物控制以及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马尾口岸地理分布和港口类型,随机抽取4个港口和1个居民点实施为期1年、每月1次的调查,按照《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制定鼠、蚤、蚊、蝇、蜚蠊、蜱、螨、蠓8种媒介生物监测方法。结果(1)港区平均鼠密度(2.18%)、总染螨率(9.33%)、染蚤率(2.84%)及平均蝇密度[94.06/(笼.日)]明显低于居住区[分别为5.59%,28.95%,6.67%及149.5/(笼.日)],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蚊、蜚蠊密度港区与居住区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未捕获到蜱、蠓。(2)鼠、革螨、蝇、蚊在港区与居住区的种群组成基本一致。(3)居住区的各媒介生物优势种与港区不同。(4)135份肺和肝标本,经检测流行性出血热抗原阳性标本10份,阳性率为7.4%,阳性标本60%来自居住区;鼠疫抗体均阴性。结论(1)各媒介生物种群组成均属福建省普遍存在的种类,未发现新的品种,(2)居住区媒介生物的种群构成受港区影响。  相似文献   
4.
登革热与旅行卫生保健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当前登革热的流行现状及旅行卫生保健机构在防止登革热传播,避免旅行者感染登革热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从信息咨询、防护措施、应急措施、监测、灭蚊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由于STD的病原及所致疾病的种类繁多,远期后果危害极大。STD的控制已成为国家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而旅行能使个体感染STD的危险性增高,因此应加强旅行保健,为旅行者提供教育和信息咨询,并提供屏障保护和药物预防,以使旅行者改变不良的性习惯,预防感染STD。并为已感染者提供完善的检验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霍乱的发病和流行情况仍不容忽视。由于人类感染霍乱弧菌后能获得一定的免疫力,而且OI群各生物型和血清型之间有交叉免疫保护,所以有可能通过对霍乱菌苗的研究,提高机体对霍乱的兔疫保护力,以达到防治霍乱的目的。从1883年Koch发现霍乱弧菌至今,一直使用霍乱全菌体灭活菌苗(WC)经肠道外途径免疫预防,但该菌苗不能有效防御霍乱的发病、流行和隐性感染[.l’,为此不再推荐使用。八十年代以来已将注意力转向发展能更有效刺激肠道免疫力的口服菌苗,现就霍乱口服菌苗的候选株比较及发展综述如下。l口服菌苗侯选株…  相似文献   
7.
马尾口岸出入境人员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今后该口岸的疾病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方法] 对马尾口岸1996年6月~2000年5月共12602名出入境人员疾病监测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 检出HBsAg阳性者1385例;梅毒74例;HIV感染者2例。[结论] 应将船员作为性病感染的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加强HBsAg的监测。对船员进行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福州港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生态习性、孳生习性和危险程度,为制定防制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在2001~2003年的7~9月之间,每月在福州港居民、单位内外的不同环境和容器采集伊蚊幼虫,计算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和布雷图指数,检查伊蚊幼虫孳生阳性率。[结果] 福州港尚未发现埃及伊蚊的存在,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是福州港的优势蚊种。白纹伊蚊房屋指数7.18%,容器指数5.04%,布雷图指数10.78。[结论] 福州港白纹伊蚊的媒介数量已处于危险程度,一旦有传染源进入,可能引起登革热甚至登革出血热的爆发流行,应制定有效措施,降低白纹伊蚊密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马尾口岸媒介生物的构成情况,为媒介生物控制以及口岸传染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马尾口岸地理分布和港口类型,抽取4个港区和1个居民点实施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共捕鼠形动物226只,鼠密度2.75%,经鉴定隶属2目2科3属4种,臭鼩鼱为优势种群,其次是褐家鼠;带螨鼠35只,共检获革螨283只,总染螨率为15.49%,经鉴定隶属1科2属3种;带蚤鼠9只,共检获蚤25只,总染蚤率为3.98%,经鉴定隶属1科1属2种;鼠肺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抗原135份,阳性12份,携带率为8.89%,阳性鼠主要为成年雄性褐家鼠;共捕获蝇类24047只,经鉴定隶属4科14属19种,年平均密度为100.2只/笼·日,以大头金蝇为优势蝇种;共捕获成蚊74只,平均蚊密度为2.47只/人工小时,隶属2属3种;共捕获蜚蠊1284只,年平均密度为0.546只/盒,成虫若虫比例为1:1.68,蜚蠊成虫隶属2科3属6种;蜱、蠓未捕获。结论基本了解马尾口岸媒介生物构成情况;马尾口岸居民区存在发生流行性出血热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马尾口岸供水点和出入境船舶管网末梢生活饮用水(以下简称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保障船员饮水安全,防止传染病的传播。方法2004年12月-2005年11月之间,对马尾口岸供水点和出入境船舶进行现场调查,并对管网末梢饮用水进行采样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马尾口岸供水点和出入境船舶饮用水水质不佳,供水点全部指标合格的水样只有9.09%,其中混浊度、铁和余氯合格率较低;出入境船舶余氯合格率2.46%,浑浊度合格率61.97%,铁合格率63.38%,细菌学指标合格率较低。结论应采取措施,加大对供水点和出入境船舶饮用水卫生监督力度,提高饮用水水质,并逐步完善对饮用水卫生进行科学评价、合理干预、有效监督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