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归脾汤联合西药治疗心脾两虚型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心脾两虚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规范抗心律失常西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归脾汤,观察周期为2个月。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动态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总数、室性期前收缩危险分层(Lown分型)、中医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室性期前收缩总数、危险分层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78.57%,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联合西药治疗心脾两虚型室性期前收缩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陈赟虎 《河南中医》2014,(5):964-965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常用的活血药物有丹参、三棱、莪术、乳香、没药、三七、血余炭、水蛭、川芎、桃红、血竭等。通过不同的配伍可治疗各种血瘀之证,如虚劳、痹症、中风、肺痈、瘰疬、癥积等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3.
代谢综合征在临床上较为多见,是多种疾病的集合体,其基本病理改变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是其特点,其中任何一项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同时合并多种异常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更大,目前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关于代谢综合征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研究较多,初步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本文分别将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及中医药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研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清肝滋肾方联合常规降压西药治疗对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鸢尾素(Irisin)表达水平及代谢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肥胖型高血压阴虚阳亢证患者8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及持续常规西医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肝滋肾方, 疗程均为8周, 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人体测量学指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体质量(Weight, WT)、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代谢特征指标[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鸢尾素(Irisin)、血清脂肪因子[脂联素(Adiponectin, ADP)及瘦素(Leptin, LEP)]以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 2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下降(P < 0.05, P < 0.01), 且观察组在改善头痛眩晕、急躁易怒、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口燥咽干、五心烦热、便秘尿黄症状及总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 < 0.05, P < 0.01);观察组中医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Irisin水平明显升高(P < 0.01), 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SBP、DBP明显下降(P < 0.05), 优于对照组(P < 0.05);2组WT、WC、TC、TG、LDL-C、ADP、LEP水平均明显改善(P < 0.05, P < 0.01),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清肝滋肾方联合常规降压西药能调节肥胖型高血压阴虚阳亢证患者Irisin表达,改善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5.
心衰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西医对于心衰的治疗效果得到世界的公认,但中医作为传统医学治疗心衰仍有一席之地,余在规范心衰的西医治疗基础上常配伍中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聚类分析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太仓地区心悸疾病中医辨证论治规律,为太仓地区心悸疾病中医辨证论治的客观化、规范化提供参考依据和新思路。方法:收集2017年06月-2018-06月在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心病科住院治疗的心悸疾病患者共142例。其中男52例,女90例,平均年龄(66±13.89)岁,按统一标准记录所有入组患者的中医四诊及用药资料,用聚类分析技术探索太仓地区心悸疾病常见证型及用药规律。结果:①经频数统计,太仓地区心悸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心悸、胸闷不舒、恶闻声响、唇甲青紫、心烦不安等;常见的舌、脉象主要为青紫舌,红色,裂纹舌,齿痕舌,苔少,苔腻,苔黄,脉弦,脉涩,脉细等。②经聚类分析,太仓地区心悸疾病辨证分为阴虚血瘀类、痰瘀互阻类、痰火扰心类、心脾两虚类等较为合适。③治疗心悸疾病最常用中药为丹参、生地黄、赤芍、龙骨、牡蛎等。④常用的中药对有:陈皮,法半夏、石菖蒲、远志;丹参、檀香、砂仁等。结论:太仓地区心悸疾病证型主要以阴虚血瘀类、痰瘀互阻类、痰火扰心类、心脾两虚类为主。用药上多用丹参、生地黄、赤芍、龙骨、牡蛎等药物,常用的配伍用药有陈皮、半夏、石菖蒲、远志等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