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栓性外痔是外痔最常见的一种,常因便秘排便、咳嗽、用力过猛或持续剧烈运动后,肛缘静脉破裂,血液在肛缘皮下形成圆形或卵圆形血块,临床表现为患者突觉肛缘出现肿块,有较为剧烈的疼痛及异物感。对比较大的血栓,治疗一般多采用手术取栓的方法。笔者以手术切剥的方法结合中药外敷治疗本病20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3.
我们于 1 995年 9月开始对 1 3例相对正常骨髓(缺铁性贫血 )进行激活骨髓 (ABM)的基础研究 ,并对 9例血液肿瘤患者采用了自体ABM回输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9例患者均为我科 1 996年 1 2月~ 2 0 0 3年 3月住院患者 ,男 2例 ,女 7例 ,年龄 1 3~ 65岁。其中M2 、M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各 2例 ;M1、M4、多发性骨髓瘤 (MM)各 1例。M3及M1 各 1例分别采用自体ABM回输 2~ 9个疗程 ;1例MM为 60岁男性患者 ,6年来曾多次赴广州、北京等地联合化疗 32个疗程 ,未见缓解 ,采用自体ABM回输1个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采用PCR联合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分析检测TCRVγI-Jγ基因重排在常见血液病的中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初步探讨TCRVγI-Jγ基因重排在常见血液病的中的表达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CR对115例血液病的骨髓进行TCRVγI-Jγ基因重排检测,阳性者行SSCP分析。结果(1)TCRVγI-Jγ基因重排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小性紫癜、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阳性率分别为77.78%、71.43%、21.62%、33.33%、77,78%、66.67%、50,00%和100%。(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部分缓解、完全缓解患者与初治患者积分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13、0.02)。在SSCP中,TCRVγI-Jγ基因重排在不同血液病中表达不同,恶性肿瘤患者表现为单克隆带,有优势寡亚克隆带.非恶性肿瘤患者表现为无优势寡亚克隆带,多克隆带.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1)TCRVγI-Jγ基因重排检测对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有辅助作用。(2)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也存在TCRVγI-Jγ基因重排。(3)PCR—SSCP检测TCRVγI-Jγ基因重排对良、恶性血液病的鉴别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武汉地区人群HPA-1~17基因的多态性及其表达频率,建立HPA基因型资料库。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对284名健康的已加入中华骨髓库的血小板捐献者HPA基因进行分型,计算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结果:武汉地区健康血小板捐献者中检测出HPA-a基因中的1a~17a基因;各基因独立的分布频率中,HPA-1a(98.77%)、2a(97.01%)、3a(59.68%)、4a(99.82%)、5a(99.82%)、6a(98.42%)、15a(49.47%),HPA-7a~14a、16a和17a均为100%。仅检测出HPA-b基因中HPA-1b(1.23%)、2b(2.99%)、3b(40.32%)、4b(0.18%)、5b(0.18%)、6b(1.58%)、15b(50.53%),未检测出HPA-7b~14b、16b和17b。文中调查和分析了HPA基因组合型及其频率,发现武汉地区HPA基因有28种组合型,其中仅有3种基因组合型频率10%(44%),另外25种基因组合型的频率均9%(56%)。在与国内外不同地区人群HPA基因多态性分布的比较分析中发现,武汉地区人群中HPA基因频率与上海、成都地区人群没有差异性,与美国、英国、欧洲人群有较有明显差异,而与日本人群的差异较小。结论:HPA-3、15系统具有多态性,在随机血小板输注中,供受者HPA-3、HPA-15系统不配合的机会分别为36.54%、37.50%,是HPA配合性输注关注重点。HPA基因多态性研究数据有利于指导地区性血小板供者库库容的设计,配合临床开展选择适合性血小板输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血栓性外痔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起病突然,局部肿痛明显,由于发作时疼痛难忍,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目前对该病治疗有手术治疗和保守的药物治疗等多种方法,但每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和不足之处,如何对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加以改进和完善、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法,是我们临床工作者应该努力的方向.本文综述了血栓性外痔的治疗近况,使得对该病目前的治疗情况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旨在通过比较研究改进治疗方法,从而提高对本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供体与受体的骨髓移植来诱导受体对供体的特异性免疫耐受。方法30只雄性和30只雌性新西兰大白兔分别作为供者和受者,随机配对,将30对大白兔再随机分为5组,即无处理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单纯骨髓移植(BMT)组、实验组(照射+BMT)和无关皮肤供体对照组,每组6对。受者给予7Gy的全身照射(TB I),24小时后耳缘静脉输注骨髓单个核细胞,5天后再次回输相同供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两次总的细胞数量为l~1.5×108/kg,在第二次回输细胞的同时,移植皮肤。观察皮肤移植存活时间、对第三方皮肤的排斥反应及对供体的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并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嵌合体的形成。结果单纯照射和骨髓移植不能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也没有形成供受者混合嵌合;实验组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45.83±3.97 d)比无处理对照组(10.83±0.75)、单纯照射组(12.5±1.0488)、单纯骨髓移植组(11.33±0.8165)、无关皮肤供体对照组(12.17±1.169)明显延长(P<0.01)。结论对大白兔模型,采用全身照射加大剂量骨髓移植的方法,可形成较长时间的混合嵌合,并获得一定程度的特异性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晚期恶性肿瘤合并脓毒血症患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组织因子(TF)含量的变化及其与严重感染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FPI、TF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晚期恶性肿瘤非感染组血浆中TFPI、TF抗原含量升高(P<0.05),感染组TFPI、TF抗原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晚期恶性肿瘤非感染组比较,晚期恶性肿瘤感染组TFPI、TF抗原水平升高 (P<0.05).结论 晚期恶性肿瘤合并脓毒血症病人在感染早期TFPI、TF抗原含量比非感染期进一步升高,有利于肿瘤患者合并严重感染的早期判断.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的体内最强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中,能将肿瘤抗原呈递给T细胞,引发机体产生抗肿瘤的免疫应答。利用DC制备肿瘤疫苗可望提供一种有效的白血病免疫治疗方法。本文主要介绍DC肿瘤疫苗在白血病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人重组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hrsTRAIL)单用或联合阿糖胞苷(Ara—C)诱导HL-60细胞凋亡作用及其机制。在体外以人类急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为研究对象,分5组进行细胞培养:对照组、Ara—C组、rsTRAIL组、同时给药组(Ara—C+rsTRAIL)、先后给药组(Ara—C→rsTRAIL)。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Annexin V/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的Ara—C对细胞表面DR5表达水平的影响及rsTRAIL单药组、先后给药组细胞表面DR5表达水平和细胞内caspase-8活性。结果表明:rsTRAIL能抑制HL-60细胞生长并诱导HL-60细胞凋亡。先后给药组诱导HL-60细胞凋亡率大于同时给药组。先后给药组细胞表面DR5表达水平和细胞内caspase-8的活性高于rsTRAIL组。5mg/L、10mg/LAra—C作用于HL-60细胞24小时,其细胞表面DR5表达水平升高,大于对照组。结论:rsTRAIL抑制HL-60细胞生长.诱导HL-60细胞凋亡。Ara—C上调HL-60细胞表面DR5表达水平。增强rsTRAIL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Ara—C和rsTRAIL联合用药时,在先加Ara—C、再加rsTRAIL组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效果比同时给药组效果好,其机制可能与Ara—C上调细胞表面DIL5表达水平和(或)增强细胞内caspase-8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