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从中医“肾虚”理论出发,观察中药龟丝补骨片对绝经后早期妇女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将63例加岁以上的自然绝经1年以上但不超过5年的健康妇女,先完成中医肾虚证症状量化表调查、并采用DEXA测量BMD,根据骨密度值T-score低于-2.0为标准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组(OP)和非骨质疏松症组(NO),依就诊次序按1:2比率序贯进入尼尔雌醇组(n)和龟丝补骨片组(g)。单盲观察尼尔雌醇和龟丝补骨片的治疗作用6个月。成功随访率达93.65%。治疗前和后第3、6个月分别检测骨转换标志物血清BGP和尿Dpd/Cr,治疗结束时复查BMD。结果 采用龟丝补骨片治疗后,第6个月无论NO组还是0P组,血清BGP水平均显著升高;尿Dpd/Cr比值更早、更显著地降低,在OP组治疗第3、6个月时降低分别有显著和极显著性意义,OP-g组尿Ca^2 /Cr排出明显下降。干预治疗第6个月,龟丝补骨片和尼尔雌醇都有增加骨量的作用,各组BMD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发现对治疗的反应性似乎骨质疏松者比非骨质疏松者好,腰椎较股骨好,其中椎体部分最好,股骨颈最差。结论 龟丝补骨片具有保护绝经早期妇女的骨丢失作用,我们认为,这一保护作用主要与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作者将Ⅱ型糖尿病伴高粘滞血症患者61例随机分为A、B、C、D四组,分别予以降糖灵(A组)、健脾益气方Ⅰ(B组)、活血化瘀方Ⅱ(C组)和方Ⅰ合方Ⅱ(D组)治疗四周,观察其治疗前后血糖、血胰岛素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发现,活血化瘀(方Ⅱ)有增强健脾益气(方Ⅰ)的降糖作用。认为其降糖机理除增进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外,尚具有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推测至少与组织血液循环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3.
作者将体重指数≥25,排除有明确病因的继发性肥胖症的单纯性肥胖症20例分为二组,与正常对照组,NIDDM肥胖组分别进行血糖、糖耐量、胰岛素释放功能和红细胞胰岛素受体测试,发现单纯性肥胖者血糖和糖耐量的平均值在正常范围,但有高胰岛素血症,且有胰岛素受体数量和质量的缺陷,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改变心肌细胞自发钙火花形态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心肌细胞雷诺丁受体(RyR)活性的影响及钙调控作用,从而阐明糖尿病心肌病心脏功能障碍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在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观察自发钙火花发放频率以及钙火花的形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GEs大幅度增加钙火花的发放频率,其中10 mg/L AGEs组增加48%(P<0.01),50 mg/L组AGEs增加200%(P<0.01);而150 mg/L组AGEs组增加110%(P<0.01)。AGEs改变自发钙火花的形态、降低钙火花的幅度、宽度和钙火花持续时间并增加心肌细胞静息期钙离子水平。结论: AGEs引起自发钙火花的发放频率,从而增强钙火花介导的肌浆网Ca2+漏流,增加心肌细胞静息期钙离子水平,这可能是引起糖尿病性心肌病收缩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 ,2 6岁。因反复双下肢关节疼痛 ,乏力伴恶心、呕吐 1个月入院。患者平素体健。四年前体检时B超发现双侧肾结石 ,经服中药治疗后复查B超结石消失。近 1~ 2年常感乏力 ,活动后出现双膝关节疼痛。近 1个月来出现双侧髋、膝和踝关节疼痛 ,行走无力 ,活动后为著 ,伴纳差。近一周明显乏力 ,逐渐发展至不能站立和起床 ,并有恶心、呕吐 ,不能进水进食。外院住院检查 :血钙 3.2 8~ 3.6 7mmol/L ,血磷 0 .5 6~ 0 .78mmol/L ,血碱性磷酸酶 (ALP) 743IU/L ,胃镜示食道多发性溃疡 ,拟诊高血钙原因待查。给予静滴生理盐水 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葡萄糖钳夹技术(HGCT)在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评估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非胰岛素注射组(NIns组,n=8)和糖尿病胰岛素注射组(Ins组,n=10)及正常对照组(NC组,n=10)。用改良评估法与传统计算方法计算HGCT过程中胰岛素增加值,评价对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结果NIns组按胰岛素增加值计算有8例判为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1PH)减退,6例判为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2PH)及最大胰岛素分泌量(MIS)减退,与传统计算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s组按传统法计算的1PH、2PH及MIS均高于NIns组,与临床实际情况不符,而按胰岛素增加值计算Ins组的△2PH及△MIS均低于Nlns组。结论对于需外源性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良计算法优于传统计算法。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探讨采用唑来膦酸联合骨化三醇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对其骨代谢指标、骨密度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7 年 7 月至 2019 年 7 月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68 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 及对照组各 34 例。对照组予以患者骨化三醇及钙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患者唑来膦酸注射液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代谢及骨密度水平、国际骨质疏松生活质量评估表(QUALEFFO–41)评分以及治疗期间用药安 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LAP)水平高于对照组,Ⅰ型胶原交联 C 端肽(β–CTX)、骨钙 素 N 端中分子片段(N–MID)及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异构体 –5b(TRACP–5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者的腰椎、股骨颈、髋部骨密度水平较对照组更高,QUALEFFO–41 评分中疼痛程度、社会功能、 心理状态、身体健康状况自我评价、活动性、日常及家务活动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唑来膦酸联合骨化三醇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骨 代谢指标与骨密度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疗效好、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8.
姚涛  刘萍  张清  王云霞  阎德文  吴芝勋 《广东医学》2014,35(15):2400-2402
目的 探讨妊娠期妇女体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滴度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根据TPOAb滴度水平高低不同将孕期TPOAb阳性的104例孕妇(病例组)分为3组,其中6.0~ 500μIU/mL组43例,501~1 000 μIU/mL组35例,>1 000 μIU/mL组26例,正常对照组100例,分别统计各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100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1.0%,病例组104例不良妊娠发生率为44.2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POAb不同滴度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44.19%、42.88%和46.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TPOAb呈阳性的孕妇其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升高,但TPOAb滴度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中西医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2月到本院就诊的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7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阿仑膦酸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糖脉康进行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连续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骨密度值为(0.841±0.017)g/cm2,与治疗前的(0.731±0.028)g/cm2及对照组的(0.768±0.011)g/cm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进行中西医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对患者的骨密度状况加以改善,并且安全、可靠,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A1(the high mobility group A1,HMGA1)在垂体腺瘤的表达特征,探讨其与腺瘤侵袭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HMGA1蛋白在侵袭与非侵袭性腺瘤、复发与非复发性腺瘤表达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52例腺瘤HMGA1均呈阳性表达,信号定位细胞核分布较均匀。 HMGA1蛋白的表达率,在功能性与非功能性腺瘤间( P=0.79),不同免疫表型腺瘤间(P=0.28),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侵袭与非侵袭性腺瘤((0.50±0.20) vs(0.24±0.17),P =0.000)),复发与非复发性腺瘤((0.60±0.20)vs(0.24±0.18),P=0.000)),微腺瘤、大腺瘤与巨大腺瘤((0.18±0.17)vs(0.40±0.23)vs(0.52±0.20),P=0.03)),HardyⅠ级、Ⅱ级与Ⅲ-Ⅳ级腺瘤((0.18±0.17) vs(0.30±0.20) vs(0.50±0.20),P=0.003))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MGA1预测腺瘤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8(>0.90)。当HMGA1表达率49.2%时,对腺瘤复发预测的特异性达90.5%,敏感度71.4%。结论 HMGA1表达水平与腺瘤的体积、侵袭性及复发显著相关,其预测腺瘤复发风险的准确度较高;HMGA1表达特点有利于病理医师对其准确与可重复性判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