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肾解毒通络方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中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8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40)。治疗组予补肾解毒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予单药甲氨蝶呤治疗。记录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中医证候疗效评估、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中VEGF、bFGF、TGF-β1的数值变化,并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在中医症状评分、VAS、DAS28评分、CRP较治疗前均值均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TGF-β1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仅血清VEGF、bFG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相比,治疗组中医症状评分、VAS、DAS28评分、CRP均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TGF-β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补肾解毒通络方能有效缓解活动期RA临床症状,同时可通过下调RA患者血清中VEGF、bFGF,并上调TGF-β1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新生血管增生,表明该方临床疗效可,且在对RA血管翳的形成可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内科学”教学中采用“三明治教学法”教学流程的合理性,验证其“组间交叉学习讨论”环节存在的必要性。方法 将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学生33名,随机分为控制组(用标准三明治流程授课)和对照组(用简化的三明治流程授课),课后采用DREEM量表测定两组学生对教学环境体验的评价,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控制组DREEM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控制组学术知觉分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其中“我对通过今年的考试充满信心”等3项优于对照组(P<0.05);其他知觉维度的分量表总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控制组在“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气氛很和谐”等9项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明治教学法”可为学生创设积极、有效的支持性教育环境,其交叉讨论环节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有助于增加学生学术自信与学习成就感,有助于创建和谐师生及学习伙伴之间的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体验,此教学环节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索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证候类型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探索PBC证候内涵和规律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CQVIP)、万方数据库以及外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建库至2017年8月31日PBC有关文献,采用Note Express2.0软件进行PBC证候文献筛选,应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1篇,报道病例总数849例,经规范后PBC证型19种,与PBC相关的证候要素18个。从证候出现频次以及病例构成比两个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得到PBC核心证候类型依次为: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病位证素主要为:肝、脾、肾;病性证素主要为:气虚、湿、阴虚、气滞、血瘀、热。临床症状期证型主要为: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胃气虚证,病位证素主要为:肝、脾,病性证素主要为:气虚、气滞、阴虚、湿阻。肝硬化失代偿期证型主要为:肝肾阴虚证、肝肾亏虚证、湿阻血瘀证,而病位证素主要为:肝、肾,病性证素主要为:阴虚、湿阻、血瘀、精亏。结论初步概括了PBC常见证型及证素的分布规律,为形成PBC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上较为少见.现将收治的1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实验室特点及治疗方案进行总结,以资共鉴.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5岁,因“反复四肢多关节肿痛12年”于2015年4月入院.2003年曾于外院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予强的松、甲氨蝶呤、氯喹治疗2年余,效果欠佳,后自行停口服药物,长期予针灸及外用膏药对症处理.201 1年1月因反复肝功能异常,行肝穿刺病理检查,提示:内见约6~7个肝小叶结构,穿刺边缘小叶结构较紊乱.  相似文献   
5.
从现代医家对类风湿关节炎继发肺间质病变(RA/I LD)的认识、治疗及中药研究2方面入手探讨中医药治疗RA/I LD的优势,指出本病病因不外乎虚实之分,发病过程与卫气营血相关,临床各医家在认识本病时侧重点各有不同,治疗上存在差异。中药汤剂、成药、单体治疗本病疗效较好,显示出中医药治疗方法的多样性,但仍需要更多研究从临床症状及肺部病变整体出发,并进行细胞、分子、基因等多靶点研究,为中医药治疗RA/I LD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属于慢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若不予及时有效治疗可进展至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终末期肝病。PBC治疗主要目的是预防终末期肝病的发生,并改善相关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时准确地风险分层可使难治性PBC患者受益。准确评估PBC患者的预后对于临床治疗至关重要。从宿主因素、实验室检查、药物治疗等方面综述近十年PBC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介绍沈丕安教授治疗白塞综合征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病机为肝肾内损,奇经八脉失于充养,以致湿热毒邪内侵,瘀热阻络;治疗宜补益肝肾、清热利湿、化瘀解毒。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评价中成药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自建库至2018年8月31日正式发表的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提取相关性研究指标,应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RCT研究,共计1133例患者,其中治疗组568例,对照组56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成药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13,95%CI(1.06,1.20),P0.05]、改善肝功能(TBIL、ALP、GGT、ALT、AST、ALB)、血清肝纤维化指标(PCⅢ、HA、IV-C、LN)、免疫学指标(IgM、IgG)及临床症状方面均优于单用UDCA(P0.05)。两组肝脏弹性硬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成药联合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疗效优于单用UDCA治疗,但纳入的研究方法学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肾解毒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R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解毒通络方。2组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除肿胀关节数、ESR外,其余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除疼痛、健康评分,其余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在西药基础上加用补肾解毒通络方能提高RRA临床疗效,并可明显改善症状、体征及炎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