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五味消渴方加减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五味消渴方加减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血糖变化情况,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 PG)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五味消渴方加减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较单用盐酸二甲双胍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阴阳升降论"与补中益气汤皆为李东垣脾胃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试分别阐述"阴阳升降论""阴火"等理论,并由此对补中益气汤进行剖析。补中益气汤本旨乃治内伤热中证,其法为"甘温除热"。通过研究,笔者认为"甘温除热"为求雨之天气。以甘温补之,则阳升阴应。云雨乃成,雨降则火灭。  相似文献   
3.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历代医家多从"治未病""五行生克"角度进行剖析。现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从另一角度赋予新的理论思想,提出"肝"为形态学之肝,"脾"为藏象学之脾。中医藏象之脾,其形态学器官与西医肝脏相对应,故"知肝传脾"实为脏器与功能之间在病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西医交汇,临床上很多疾病在认识上出现了中西差异与分歧。文章针对长期以来中西医对黄疸的不同认识,从"脾主运化"理论出发,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及临床实践,初步探讨黄疸的病位、病机、诊治,并提出胆红素产生、加工、排泄的过程实为"脾主运化"的功能表现。  相似文献   
5.
从中医脾虚“不能散精”论治肝硬化腹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运用陈国忠教授脾虚"不能散精"的理论观点对肝硬化腹水的临床应用和理论依据进行探讨,认为脾虚"不能散精"为该病发生的病机关键。脾虚"不能散精"为其本,"气滞""水饮""血瘀"为其标,本虚标实为该病的病理特点。健脾益气、散精祛浊为治疗本病的最佳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枳实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纳入有关枳实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按照RCT质量评价的修改后Jadad量表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iew Man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 :共纳入16个RCT研究,包括134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枳实消痞汤治疗FD在临床总有效率、治愈率、上腹痛、腹胀及早饱等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显示出较好的疗效。结论 :研究表明,枳实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疗效,但还需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支持。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改善,胆石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文章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并从中医"脾论"出发,强调胆石病的诊治重在预防。提出"其因在脾"的观点,分别从脾主血脂,脾主胆红素,节食伤脾,脾病伤肝等不同角度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三仁汤加减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湿热困脾兼瘀血阻滞型肥胖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三仁汤加减+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仅使用西医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定量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分别为90.0%和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仁汤加减方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传统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作为其基本病机。邓小敏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20余载,博采众长,学验俱丰。邓师根据临床经验,提出五脏柔弱为糖尿病的重要病机,基于脏腑辨证理论,总结前人经验,结合现代药理成果,自拟五味消渴方加减治疗糖尿病,取得满意疗效。余跟师二载,收益良多,现将邓师治疗糖尿病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心脾相关"为李东垣《脾胃论》中重要理论之一。文章试分别阐述心脾间生理与病理之间的联系,探讨"心之脾胃病"及情志病与脾胃的关系。《脾胃论》中所载的心脾理论创新性强,提出"心之脾胃病"的概念,并通过"阴火"理论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