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双腔球囊导管在插管失败的输卵管阻塞介入再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45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应用常规法行介入再通术,其中输卵管开口插管失败采用改良双腔球囊导管行介入再通,统计分析常规法组与联合改良双腔球囊导管法组(联合法组)的输卵管开口插管成功率、输卵管阻塞的开通率。结果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45例,共阻塞输卵管90条,采用常规法输卵管开口插管成功32条,其中开通成功31条,插管成功率为35.56%,开通率96.88%。采用联合法输卵管开口插管成功90条,输卵管开通83条,插管成功率为100%,开通率92.22%,7条输卵管因阻塞病情严重无法开通,其中双侧均未能开通1例。所有患者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2个月,妊娠率48.65%。常规法组与联合法组输卵管开口插管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574,P=0.000),而输卵管开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8,P=0.619)。结论对于常规法输卵管开口插管失败者,采用联合改良双腔球囊导管可提高输卵管开口插管成功率。采用改良双腔球囊导管介入再通与常规法开通效果相当,可作为常规介入再通输卵管开口插管失败的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癌变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于2013年6月—2019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因结直肠LST行内镜治疗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病变的内镜学特征和病理学特点。用单因素分析寻找癌变的影响因素,对于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了323例患者341处病变。假凹陷型LST的癌变率最高[85.48%(53/62)],其次为结节混合型[76.97%(117/152)],均显著高于颗粒均一型[29.51%(18/61),P均<0.001]和扁平隆起型[24.24%(16/66),P均<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假凹陷型(P<0.001,OR=18.40,95%CI:7.46~45.42)、结节混合型(P<0.001,OR=10.45,95%CI:5.30~20.58)、位于直乙部位(P<0.001,OR=2.33,95%CI:1.47~3.69)、直径≥2 cm(P<0.001,OR=2.60,95%CI:1.60~4.00)是病变发生癌变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假凹陷型(P<0.001,OR=17.51,95%CI:7.06~43.43)、结节混合型(P<0.001,OR=8.25,95%CI:4.07~16.73)、直径≥2 cm(P=0.032,OR=1.80,95%CI:1.05~3.08)是结直肠LST发生癌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当LST为假凹陷型、结节混合型或直径≥2 cm时病变发生癌变的风险高,需要采取整块切除的方式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糖耐量成年男性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与脂代谢、腹腔内脏脂肪面积(VFA)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九〇三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男性新诊断T2DM患者以及我院体检健康者,根据OGTT结果分为正常糖耐量组(NGT,n=179)、IGR组(n=90)和新诊断T2DM组(T2DM,n=204)。比较各组生化指标、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VFA等。结果 与NGT组比较,IGR组WC、WHR、BMI、HbA1c、FPG、2 hPG、2 h Ins、TG、VFA升高,SHBG降低(P<0.05);T2DM组WC、SBP、DBP、HbA1c、FPG、2 hPG、2 h 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G、FFA、VFA、VFA/SFA升高,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SHBG降低(P<0.05);与IGR组比较,T2DM组SBP、HbA1c、FPG、2 h PG、2 hIns、HOMA-IR升高,HOMA-β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健脾化痰方对裸鼠前胃癌(murine foregastric carcinoma,MFC)肝转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MFC细胞接种于裸鼠脾脏,建立裸鼠肝转移模型后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5-fu注射液组及健脾化痰方高、中、低剂量组,健脾化痰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80、40、20g/kg的健脾化痰方煎剂,5-fu组腹腔注射60mg/kg 5-fu注射液,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共4周.实验结束时计算裸鼠体重、脾脏瘤重,评估肝脏转移情况,用RT-PCR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P53、Bcl-2基因和相应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健脾化痰方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裸鼠体重[(21.40±1.43)g、(21.70±1.02)g比(20.37±1.17)g]明显增加(P<0.05),脾脏瘤重[(0.26±0.13)g、(0.16±0.05)g比(0.63±0.17)g]明显减轻(P<0.05);健脾化痰方中、高剂量组裸鼠肝脏表面转移瘤数目较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化痰方低、中、高剂量组P53 mRNA表达[(8.32±0.38)、(5.42±0.45)、(3.09±0.26)比(9.67±1.31)]、Bcl-2 mRNA表达[(4.65±0.61)、(3.22±0.21)、(2.49±0.19)比(5.32±0.42)]均降低(P<0.05);健脾化痰方低、中、高剂量组脾脏接种瘤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6.11±5.23)、(45.20±3.77)、(23.11±3.14)比(81.63±5.01)]均低于模型组(P<0.05),Bcl-2蛋白[分别为(58.67±5.27)、(32.00±3.13)(19.00±2.54)比(63.00±4.10)]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健脾化痰方可抑制裸鼠前胃癌移植瘤的生长及肝转移,下调P53、Bcl-2基因和相应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方对裸鼠前胃癌肝转移瘤的影响,探讨其对瘤组织中相关凋亡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将MFC细胞接种于裸鼠脾脏中,建立裸鼠前胃癌(Mouse forestomach carcinoma,MFC)肝转移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5-fu组及健脾化痰方高、中、低剂量组,实验结束后,测定移植瘤的质量、肝脏质量及评估转移瘤分级,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Survivin、Bax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健脾化痰方能明显抑制转移瘤生长,减少转移瘤数目;明显下调Survivin蛋白及mRNA的表达、上调Bax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论健脾化痰方对裸鼠前胃癌移植瘤的生长及转移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与下调Survivin、上调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子宫输卵管加压造影联合输卵管再通术在继发性不孕中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妇科2018年1—12月就医的女性继发性不孕患者共64例,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加压组,分别为34例、3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输卵管再通术,加压组接受子宫输卵管加压造影联合输卵管再通术。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输卵管造影结果和再通程度、成功妊娠率以及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加压组患者的输卵管再通率80.00%、成功妊娠率73.33%均明显高于常规组55.88%、47.06%,并发症发生率10.00%也显著低于常规组32.35%,(P<0.05);加压组输卵管堵塞复发率10.00%,常规组11.76%,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子宫输卵管加压造影联合输卵管再通术治疗女性输卵管堵塞导致的继发性不孕症有显著的输卵管再通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成功妊娠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生儿脐带血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男性缺乏率和酶活性测定法在女性杂合子中的检出率。方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G6PD酶活性,根据测定的结果,计算出新生儿脐带血的基因频率和女性杂合子的检出率。结果新生儿脐带血的G6PD缺乏症在本地区发病率为3.07%,男性的G6PD缺乏率是4.04%,酶活性测定法在女性杂合子中的检出率是21.95%。结论采用酶活性检测法在女性杂合子检出率中效果不理想,这有利于在遗传咨询和新生儿出生缺陷等方面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慢性肾病(CKD)1期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腹内脂肪面积(VFA)的相关性,为早期防治糖尿病肾病(DN)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9年3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〇三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患者228例,采用CT测量VFA;测量血糖、TC、TG、LDL-C、HDL-C、游离脂肪酸(FFA)、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肌酐、尿素氮、白蛋白等生化指标水平,计算eGFR并分组[90≤eGFR<120ml/(min·1.73m2)为A组,eGFR≥120ml/(min·1.73m2)为B组],探讨T2DM患者eGFR与VFA相关性。结果A组与B组间VF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VFA是eGFR的独立相关因素(均P<0.05)。结论T2DMCKD1期患者的eGFR随着VFA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近视眼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瑶  曾骏文 《眼科新进展》2013,33(7):691-693
本文回顾了最近国内外近视眼药物治疗的相关研究,从常见药物治疗和针对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两方面作了介绍,并为未来的治疗方向提出了一些设想.本文主要介绍了阿托品、哌仑西平、阿扑吗啡、7-甲基黄嘌呤等传统药物的新用法,同时也阐述了光动力疗法、单抗类药物用于近视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2种不同输血方式在不同择期手术老年患者中的预后。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各种择期手术老年患者80例,使用电脑数字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64.82±2.71)岁,为开放性输血,红细胞输注时机为血红蛋白(Hb)<100 g/L;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5.67±3.39)岁,为限制性输血,输血时机为Hb<70 g/L。记录并比较手术前(T0)、手术结束时刻(T1)、术后1 d(T2)及术后7 d(T3)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及有效性指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T0时,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Hb、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及肌酐(Crea)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T2、T3时,观察组MAP、HR、PT-INR及Cre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观察组Hb水平为(81.50±12.17)g/L、(101.60±8.33)g/L、(117.45±18.23)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9.00±11.23)g/L、(125.33±9.34)g/L、(136.50±25.55)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0时,两组患者脑动脉血氧含量(CaO2)、脑氧摄取率(CEO2)、乳酸(Lac)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T2、T3时,观察组CaO2、CEO2、Lac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2、T3时,观察组MMSE评分为(24.04±1.91)分、(27.32±2.1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1.81±2.48)分、(23.51±2.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8±0.26)U、5.00%(2/40),均低于对照组(3.17±0.83)U、15.00%(6/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老年择期手术患者进行限制性输血,能有效平衡脑氧代谢水平,维持患者循环稳定,并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