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许瑞青 《山东医药》2012,52(44):74-75
目的了解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妊娠期妇女孕期生殖健康情况。方法观察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县人民医院于2011年8月~2012年1月住院的1 086例已婚孕周≥28周的妊娠妇女的年龄分布、孕产次、疾病分类等情况,观察孕妇文化程度与孕期产检率及孕期保健的需求度、孕期保健知识知晓率的关系。结果 1 086例妊娠妇女中,15~20岁孕妇占25.51%;第3胎及以上的405例(占37.29%);胎膜早破(<37周)、早产、合并中重度贫血、胎位异常、宫内发育迟缓(FGR)为妊娠常见疾病;畸胎(1.75%)及宫内死胎(1.38%)发病率高于国内相关报道;孕期产检率、孕期保健的需求度及知晓率与文化程度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妊娠妇女的生殖保健水平远远落后于我国发达地区,提高这部分人群的生殖健康状况对我国的妇女保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及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天津市南开医院盆腔炎性疾病住院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抗生素治疗)和治疗组(抗生素治疗基础上中药口服兼灌肠并腹部外敷芙蓉散),各55例。连续用药14 d,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周、治疗2周时与治疗前的临床疗效、盆腔包块、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 1)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2%、92.7%,有统计学差异(P<0.05).2)用药1周时: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盆腔包块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则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2周时,对照组与治疗组均跟治疗前、治疗1周时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作用优于对照组。3)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的变化与盆腔包块变化一致。4)两组治疗前WBC,CRP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WBC,CRP均明显下降,且存在时间依赖性关系。治疗2周、治疗1周时均与治疗前比较WBC,CRP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1周与治疗2周时两组间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中药口服兼灌肠同时腹部芙蓉散外敷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明显减小盆腔包块,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NF-α的表达有关,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4.
许瑞青 《江苏中医药》2012,44(10):40-41
2010年8月~2011年9月,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43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门诊及住院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期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及对照组43例。治疗组年龄23~42岁;初产妇34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初步探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及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天津市南开医院盆腔炎性疾病住院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抗生素治疗)和治疗组(抗生素治疗基础上中药口服兼灌肠并腹部外敷芙蓉散),各55例。连续用药14 d,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周、治疗2周时与治疗前的临床疗效、盆腔包块、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1)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2%、92.7%,有统计学差异(P0.05)。2)用药1周时: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盆腔包块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则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2周时,对照组与治疗组均跟治疗前、治疗1周时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作用优于对照组。3)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的变化与盆腔包块变化一致。4)两组治疗前WBC,CRP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WBC,CRP均明显下降,且存在时间依赖性关系。治疗2周、治疗1周时均与治疗前比较WBC,CRP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1周与治疗2周时两组间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中药口服兼灌肠同时腹部芙蓉散外敷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明显减小盆腔包块,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NF-α的表达有关,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桂枝茯苓丸是妇科常用方剂,出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用治妇人宿有癥瘕所致妊娠胎动,漏下不止。其在抑制肿瘤方面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许瑞青  赵珂 《四川中医》2012,(12):36-38
出版于1715年的《达生篇》提出的原生理论、六字真言等观点与现代妇产医学中的许多理论相一致。该文章主要探讨《达生篇》的主要学术思想及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希望找到降低我国剖宫产率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许瑞青  李霞 《中医杂志》2005,46(7):501-502
李广文老中医是我校著名的妇科教授,行医40余载,在妇科特别是治疗不孕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我们随其习医受益非浅,现就其运用三棱、莪术的经验进行整理,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防粘连汤在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恢复的疗效.方法:将86例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治疗,研究组4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6h起服用防粘连汤煎剂.观察患者排气、排便、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体温及白血球(WBC)计数、术后0h及72 h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的变化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在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第1天体温,第1天及第3天的白细胞计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72 h血清IL-1β,IL-6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防粘连汤具有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抗菌消炎作用,可降低细胞因子IL-1β,IL-6的表达,减少术后盆腔粘连的发生,明显提高术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