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5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抑郁模型大鼠脑内单胺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抗抑郁作用的机理。方法:雄性SD大鼠用孤养加慢性应激造成抑郁模型,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测定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下丘脑、纹状体、边缘区和大脑皮层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明显减少,而柴胡龙牡汤可使抑郁大鼠下丘脑、纹状体、边缘区和大脑皮层NA、DA、DOPAC、5-HTT含量普遍增加,纹状体和边缘区5-HT水平显升高。结论:柴胡龙牡汤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增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褚蔚 《浙江中医杂志》2003,38(8):354-355
郁者 ,郁而不散 ,滞而不通之义。郁证是由于七情所伤致五脏气机失和 ,渐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形成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 ,情绪不安 ,胸胁胀痛 ,或易怒善哭 ,或太息嗳气 ,腹满纳呆等症状。笔者认为郁证的辨证应当全面 ,首先辨心、肝、脾、肺、肾五脏病位 ,然后辨气、血、痰、火、瘀及虚、实病性 ,两者相结合。1 辨病位《内经》把人体内出现的一切积聚、失畅现象概谓之“郁”。肝主升发 ,肺主宣发肃降 ,脾气主升 ,心火下降 ,肾精上承 ,五脏气机运行通畅调达 ,则不会有郁证的生成。若情志内伤 ,五脏气机紊乱 ,功能失和 ,则郁证随之…  相似文献   
3.
褚蔚 《中医研究》2003,16(6):55-56
当今中医药学的各门学科都处于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 ,方剂学作为中医基础课程之一也不例外。方剂学教学的诸多方面 ,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在不断创新、而考试 ,作为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改革也势在必行。1 目前方剂学考试试题中存在的问题中医教育正在进行诸多改革 ,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展缓慢 ,究其原因是考试内容和评价方法改革没有跟上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步伐 ,使教学改革系列工程的实施打了折扣[1] 。而本人认为 ,考试内容的简单化、教材化和试题设计形式的单一化 ,是考试改革中须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浅谈郁证从脾论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褚蔚 《国医论坛》2003,18(4):15-16
郁证是以性情抑郁 ,多愁善虑 ,易怒善哭 ,心疑恐惧及失眠 ,胸胁胀闷或痛 ,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表现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由于七情所致五脏气机失和 ,渐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形成。西医学中神经官能症、狂躁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反应性精神病及老年抑郁症等都属于郁证范围。现代医者多遵从“凡郁皆肝病”的观点 ,认为肝气郁滞是郁证的根本 ,其病位在肝 ,治疗郁证亦遵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提出的“木郁达之”的治则 ,行疏肝理气法。这是古人根据运气学说 ,结合肝的生理病理特点及临床经验而确定的。这一治则 ,对于肝病的辨证论治确有重要…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中医证候的群体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抑郁症群体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探讨抑郁症不同证候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抑郁症病例四诊资料,经过动态聚类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合中医辨证,得到每个病例所属的证候,而后,比较不同群体特征的证候类型构成及其与西医临床类型的关系。结果397例抑郁症患者六种证型构成从高到低依次为肝气郁结、心神不宁证(108例,27.2%),心脾两虚、湿浊中阻证(94例,23.7%),心肝气郁、痰浊阻滞证(76例,19.1%)、心肝气郁、经络不和证(57例,14.3%)、心肾两亏、气滞络痹证(34例,8.6%)和心肝气郁、化热扰神证(28例,7.1%)。不同年龄或西医类型组(轻性、有或无精神病性症状性)的中医证型构成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有无精神疾病家系史、单双相及首发或复发患者的中医证型构成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结果基本符合中医理论的认识规律,为论治提供了可靠的辨证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