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分析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患者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特点,并观察血液净化方法治疗不同时间段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3年3月31日我院精神科急诊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伴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的40例患者,根据发现中毒时间的早晚分为早发现组(n=24,中毒时间≤6 h)与晚发现组(n=16,中毒时间>6 h)。观察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各类精神药物的ADR。通过血液净化(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意识状态的恢复情况、治愈时间、总体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及相关血液学指标。结果:精神药物急性中毒患者主要以青中年为主;发生ADR事件最多的药物是利培酮、氯丙嗪和奥氮平。发生ADR最多的是低血压、锥体外系反应、心电图QT间期缩短等;早发现组意识状态好转速度优于晚发现组(P<0.05),最多3次血液净化治疗后,两组的意识状态均恢复正常;早发现组患者治愈时间短于晚发现组(P<0.05)。早发现组血压、白细胞计数、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肌酐等水平低于晚发现组(P<0.05),而早发现组心率、血氧饱...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归脾汤联合西药治疗心脾两虚型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心脾两虚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规范抗心律失常西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归脾汤,观察周期为2个月。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动态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总数、室性期前收缩危险分层(Lown分型)、中医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室性期前收缩总数、危险分层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78.57%,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联合西药治疗心脾两虚型室性期前收缩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与概括,将其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及实验研究等方面作了阐述,展现祖国医学取得的成绩,指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必有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肾小管间质病变(tubulointerstitial lesion,TIL)与患者临床特点及肾穿刺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笔者医院确诊LN的203例患者的临床及肾活检病理资料,分析TIL分级与患者临床特点、肾脏病理活动指数(AI)、慢性指数(CI)、LN病理分型的关系。结果 TIL分级与SCr、β2-MG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P均<0.01),TIL Ⅲ级eGFR水平最低,血肌酐及尿β2-Mg最高;TIL分级与肾脏整体的AI评分、CI评分呈正相关(P<0.05);不同LN病理类型之间TI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评分高于Ⅱ、Ⅲ、Ⅴ型。结论 LN患者TIL分级与临床特点和病理参数有相关性,联合LN病理分型与TIL分级可较好地判断L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清肝滋肾方联合常规降压西药治疗对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鸢尾素(Irisin)表达水平及代谢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肥胖型高血压阴虚阳亢证患者8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及持续常规西医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肝滋肾方, 疗程均为8周, 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人体测量学指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体质量(Weight, WT)、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代谢特征指标[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鸢尾素(Irisin)、血清脂肪因子[脂联素(Adiponectin, ADP)及瘦素(Leptin, LEP)]以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 2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下降(P < 0.05, P < 0.01), 且观察组在改善头痛眩晕、急躁易怒、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口燥咽干、五心烦热、便秘尿黄症状及总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 < 0.05, P < 0.01);观察组中医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Irisin水平明显升高(P < 0.01), 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SBP、DBP明显下降(P < 0.05), 优于对照组(P < 0.05);2组WT、WC、TC、TG、LDL-C、ADP、LEP水平均明显改善(P < 0.05, P < 0.01),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清肝滋肾方联合常规降压西药能调节肥胖型高血压阴虚阳亢证患者Irisin表达,改善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6.
<正>急性心肌梗死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某些诱因的刺激下引起斑块破裂,血小板在破裂斑块表面堆积形成急性血栓,造成血管阻塞,心肌细胞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心肌坏死,是冠心病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其发病急骤、死亡率高,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1]指出,我国目前冠心病人数大约有1100万,2002~2017年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