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5 毫秒
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因糖尿病并发症而死亡的人数也逐年增多,其中,心血管并发症是T2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作为治疗T2DM的新药——胰高糖素样多肽-1(GLP-1)及其受体激动剂最近备受关注。研究表明,GLP-1受体激动剂不仅能够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减少肝糖输出,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延缓胃排空,抑制食欲及摄食,而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病人逐年增多,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据统计,全球有近2亿糖尿病病人,其中2型糖尿病病人达90%~95%~([1])。目前,糖尿病治疗仍以内科治疗为主,但须终身用药,且其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现在,外科手术对糖尿病能够达到治愈的疗效,并且其机制也基本明晰。我们对24例2型糖尿病病人采取空回肠旁路术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由于早产或宫内发育迟缓而造成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对机体代谢乃至成年期发生某些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冠心病、高血压、肾病的重要意义已日益受到重视,基于此,研究者提出了疾病的"胎儿起源假说"。本文就低出生体重对生命远期代谢疾病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方法 选用25只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6)和实验组(EX组,n=19),EX组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具有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特点的动物模型.将成模糖尿病大鼠(n=15)随机分为2型糖尿病空白对照组(DM组,n=7)及阿托伐他汀干预组(ATR组,n=8).ATR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kg^-1·d^-1灌胃8周,DM组及NC组给予等量的饮用水灌胃.测定大鼠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血脂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胸主动脉磷酸化p38MAPK(p-p38MAPK)、核因子(NF)-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蛋白表达水平.数据采用SNK-q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E染色后可见DM组大鼠主动脉管壁结构层次不清,内膜增厚,内皮细胞肿大变性,中膜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增生.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主动脉p-p38MAPK、NF-κB、MCP-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Z=-3.466、-3.728、-3.832;均P<0.05).ATR组大鼠主动脉中p-p38MAPK、NF-κB、MCP-1蛋白表达水平较DM组明显降低(Z=-2.308、-2.160、-2.501,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主动脉NF-κB、MCP-1蛋白表达和p-p38MAPK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06、0.310,均P<0.05).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血清NF-κB、ICAM-1、VCAM-1、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明显升高(t=-9.200、-5.586、-7.041、-8.788、-5.247、-5.142,均P<0.05),HDL水平降低(t=5.598,P<0.05).治疗8周后,ATR组大鼠血清中NF-κB、ICAM-1、VCAM-1、TG、TC、LDL水平均较DM组明显降低(t=3.661、3.360、2.496、4.348、3.077、3.446,均P<0.05),HDL水平较DM组有所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3,P>0.05). 结论 p38 MAPK通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湿热证患者证素兼夹分布特征及其与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关系,为中医证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共收集212例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四诊信息资料,通过证素辨证法对其中的湿、热证素积分均≥100的判定为湿热证,筛选湿热证患者共100例。运用中医证素辨证方法判断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病理特征,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ELISA)分析福州地区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与其病性证素湿、热的关系。结果:早期乙肝肝硬化湿热证的主要兼夹病位在肝、脾,其次为胆、胃、肾。实性证素兼夹以气滞多见,其证素等级分布特征中Ⅰ级证素以阳亢、痰分布比例较高,Ⅱ级证素以热、湿、血瘀、气滞分布比例较高,Ⅲ级证素以湿、气滞分布比例较高;虚性证素兼夹以阴虚最为多见,其证素等级分布特征中Ⅰ级证素以血虚、阳虚分布比例较高,Ⅱ级证素以气虚、阴虚、阳虚分布比例较高,Ⅲ级证素以阴虚分布比例较高。Ⅲ型前胶原(HPC-Ⅲ)含量与湿、热证素积分均呈正相关。结论:湿热是早期乙肝肝硬化的主要病理性质,随着湿热程度的加重及其兼夹病性和病位的变化,其肝纤维化程度也相应加重。  相似文献   
6.
正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临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伴有多器官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我们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湿热证与转化生长因子β1-509及-869的位点基因多态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8.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引起肝硬化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是可以逆转或延缓进展,阐明乙型病毒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发病过程中的重要致病因素特点,对预防失代偿期的肝硬化发生和发展成肝癌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认为主要与湿热疫毒有关,现代医学在病毒学:免疫学研究基础上,开始着手从遗传易感性方面展开研究。该文就近年来中西医有关乙肝肝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引起肝硬化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是可以逆转或延缓进展,阐明乙型病毒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发病过程中的重要致病因素特点,对预防失代偿期的肝硬化发生和发展成肝癌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认为主要与湿热疫毒有关,现代医学在病毒学、免疫学研究基础上,开始着手从遗传易感性方面展开研究。该文就近年来中西医有关乙肝肝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动态偶极子法对脑磁定位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动态偶极子法的一种新的求逆组合算法,并与文献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研究.作者将动态偶极子法用于球导体头模型的脑磁定位问题,论证了采用直角坐标系确定偶极子大小和方向的可行性,指出镜象解问题的存在.并将动态偶极子法推广到实际头型的脑磁定位问题,提出一个均匀实际头型脑磁定位问题的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