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2.
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病程长,反复迁延,损伤脾胃,导致胃粘膜萎缩,并可导致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治疗既要重视脾胃功能调整,亦要加强对炎症的控制、粘膜损害的修复及防止癌变的发生。近2年来。我科共收治慢性萎缩性胃炎120例,30例行手术治疗,90例采用中医药辨证,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90例,均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经胃镜病理明确论断。男53例,女37例;年龄20-73岁;病程1个月~15年。病位在胃窦部74例,在胃窦一胃体部6例,在胃体部10例。病变程度:浅表萎缩(I°~Ⅱ°)不等者82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技术在老年胆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老年胆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FTS组、中药FTS组,分别采取常规治疗、FTS新理念治疗、口服中药结合FTS理念治疗。结果:FTS组和中药FTS组较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0.01),中药FTS组较FTS组有显著性降低(P<0.05或<0.01);3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上差异,中药FTS组较FTS组在术后呕吐上有差异(P<0.05)。结论:中药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对术后恶心、呕吐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I2(PGI2)的变化。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住院的32例SAP患者为SAP组,30例体检健康人为NC组。于患者入院后治疗前即静脉采血,平行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TXA2、PGI2水平,并计算TXA2、PGI2比值。结果比较进行t检验。结果 SAP组血液流变学中除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NC组(t=2.185,P<0.05)外,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高于NC 组(t=2.820、2.755、2.700、3.622,P<0.05),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高于NC组(t=3.391、2.018,P<0.05),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高于NC组(t=2.980、2.209、2.004,P<0.05)、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高于NC组(t=2.630、2.440,P<0.05);SAP组TXA2、PGI2、TXA2、PGI2比值高于NC组(t=3.256、2.589、2.640,P<0.05)。结论 SAP患者早期即存在血液流变性异常及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中药对胆总管结石ENBD术后胆汁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选取入选条件的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中药组各20例,于手术中、术后第5d、第10d分别以酶比色法、重氮试剂法、免疫比浊法测定胆汁中TBA、TBIL、UCB,TC、Ca2±、IgA、IgG浓度。结果:术后5d中药组TBA(1076.5±117.3)umol/L、TBIL(660.7±74.6)μmol/L、胆汁引流量(598±106)mL分别高于对照组(893.3±108.4)μmol/L、(532±160.2)μmol/L、(421±86)mL,(P〈0.05)。术后10d中药组TBA(1242.3±136.5)μmol/L、TBIL(57.78±6.15)μmol/L、胆汁引流量(542±96)mL也分别高于对照组(950.4±142.4)μmol/L、(504±132.4)μmol/L、(437±76)mL,(P〈0.05);但UCB(57.78±6.15)mmol/L、TC(1.25±1.04)mmol/L、Ca2±(0.82±0.15)mmol/L、IgG(0.599±0.32)mmol/L分别低于对照组(143.42±13.12)mmol/L、(1.73±1.07)mmol/L、(1.72±0.68)mmol/L、(0.991±0.688)mmol/L,(P〈0.05)。结论:疏肝利胆中药可以促进肝脏分泌正常胆汁,增加胆汁排出量,快速减少术后胆汁中细菌,去除胆汁成石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传统主张分期手术,自Dudley报道术中结肠灌洗以来,一期切除吻合的报道增多。我们应用不行术中结肠灌洗的简单、快速、能够彻底减压的肠减压法,使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得以安全一期切除吻合,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活血清解汤对大鼠急性胰腺炎(AP)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组、非治疗组、活血清解汤治疗组。采用经腹腔注射L-精氨酸制作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经注胃管给予生理盐水或中药,每6小时1次。NS组、非治疗组、活血清解汤治疗组分别于造模后24、36h处死各10只。分别取血查血清淀粉酶、TNF、IL-1、IL-10。观察各组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并评分,同时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换酶介导的原位末端标记检测胰腺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活血清解汤治疗组24h、36h血清淀粉酶、TNF、IL-1活性明显下降,而IL-10水平明显上升;胰腺组织出血坏死减轻,24h、36h病理评分均低于非治疗组;给药后24、36h胰腺细胞凋亡指数均高于非治疗组。结论中药活血清解汤能控制过度的炎性反应状态,维持细胞因子网络平衡,诱导非治疗受损胰腺细胞凋亡,起到治疗急性胰腺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应用四君子汤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手术创伤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9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肠内营养组(简称对照组)和四君子汤干预肠内营养组(简称研究组)。两组均从手术后第1天开始等热量、等氮肠内营养支持1周,研究组同时以四君子汤治疗1周:于手术前1天,手术后第1天清晨,研究结束时检测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B淋巴细胞数,T淋巴细胞及亚群(CD3、CD4、CD8及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浓度,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结果研究结束时,研究组IgA、IgG、IgM浓度,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CD3、CD4及CD4/CD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2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L-6、TNF-α浓度及CRP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道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治疗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的应激和炎症反应程度,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活血清解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栓素A_2(TXA_2)、前列环素I_2(PGI_2)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1)2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的SAP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采取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经螺旋型鼻肠管给予活血清解汤2次/d,治疗1周。治疗前及治疗第7天进行血淀粉酶、血液流变学、D二聚体、TXA_2和PGI_2水平检测。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治疗第7天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64%vs 88%;χ~2=3.947,P=0.047)。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第7天时血清淀粉酶、血D二聚体、TXA_2和TXA_2/PGI_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值均0.01),治疗组在治疗第7天较同期对照组更低(P0.05或P0.01)。而治疗组和对照组的PGI2水平在治疗第7天较治疗前升高(P值均0.01),治疗组在治疗第7天较同期对照组更高(P值均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第7天时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全血高、中、低黏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沉等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在第7天时较同期对照组更低(P0.05或P0.01)。结论中药活血清解汤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控制D二聚体的升高,维持TXA2、PGI2之间的平衡,起到治疗SAP作用。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易程度相关分析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202 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 分析LC的难易程度。方法: 因本组LC均由同一医师完成, 故设定LC难易程度相当于LC手术时间。通过对年龄、性别、体重、病程、症状、以往下腹手术史、超声下胆囊大小、胆囊透声度、胆囊壁厚度、胆囊病变性状以及术中所见粘连等方面的统计分析, 得出LC手术时间(难易程度)与上述的相关性和相关方程。结果: 与LC手术时间(难易程度)相关的主要因素为临床症状、胆囊透声度、胆囊壁厚度、胆囊病变性状等。结论: 前瞻性判断LC的难易程度, 有利于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