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娅 《西南军医》2008,10(2):104-104
慢性肾衰是以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的晚期,预后较差。我科采用中药结肠透析治疗疗效满意。现就中药结肠透析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深静脉置管已成为血液净化(BP)患者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的一种常规技术,但时有血栓形成.为了防止深静脉置管后的血栓形成,我们采用氯吡格雷片对股静脉置管80例BP患者进行防治研究,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汪娅  邢丽娟 《西南军医》2010,12(4):798-799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血液透析技术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老年(指年龄在60岁以上)患者得以通过血液透析来延续自己的生命。而老年患者合并心血管病变(心绞痛、心肌梗死等)、脑血管病变(脑出血、脑梗塞等)比较多,且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管病变发生率更高。由于老年患者独特的生理特点及病情的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由于肾功能严重受损 ,绝大部分病人都伴有肾性高血压 ,如果持续时间过长 ,不及时降压 ,必然导致左心室压力负荷过重 ,而引起急性左心衰竭 ,进而导致肺水肿。如不能及时抢救常会发生死亡。这是慢性肾衰尿毒症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我院自 1987- 10~ 1990 - 0 5死亡的 32例慢性肾衰尿毒症病人中 ,就有 30例死于心力衰竭所引起的肺水肿。因此 ,慢性肾衰尿毒症病人不仅需要透析治疗的护理工作 ,同时还要做好血压的监测 ,尤其是夜间血压的监测。我们由于重视了夜间血压的监测及处理 ,明显提高了慢性肾衰尿毒症的病人的生存和生…  相似文献   
5.
6.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具体发病机制不清.目前研究认为该病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遗传、环境因素下共同作用的结果.淋巴细胞、眶后成纤维细胞、眶后脂肪细胞、细胞因子和自身抗原抗体是TAO发病的重要因素.现对TAO的免疫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汪娅 《西南军医》2009,11(5):978-978
迅速建立血液通路是确保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疗效和关系病人存活的首要条件。临时性血管通路常用于逆性急性肾衰,各种毒物,药物中毒和慢性肾衰动脉静瘘尚未成熟而突然发生失代偿。对急需要建立临时血液通路的患者,可行股、肱动脉穿刺和获得足够血流量,但并发症较多,所以我们多采用足背动脉穿刺。2006年~2008年我们共穿刺108次,穿刺成功率在90%以上,并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操作方法和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邢丽娟  汪娅 《西南军医》2007,9(2):130-130
我院2006年7月收治1例银环蛇咬伤患者,经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蛇毒血清中和毒素、创面处理等综合治疗,病人痊愈出院,现将救护情况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周雅婷  易敏  汪娅 《全科护理》2020,18(7):884-887
[目的]了解五年制儿科医学生对护理基本技能操作的认知情况,探讨综合教学法在儿科医学生护理基本操作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8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2015级五年制儿科专业本科167名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按授课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综合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培训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护理基本操作能力自评及满意度调查。[结果]五年制儿科医学生对护理基本操作培训的培养目标明确的仅为34.7%,73.1%的学生认为自身操作能力水平不高,且仅64.1%的学生满意当下的临床技能培养模式。观察组护理基本操作能力自评及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五年制儿科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中开展护理基本操作培训很有必要,采用综合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医学生护理基本操作能力和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组织同步化成像(TSI)评价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左心室心肌收缩和舒张运动的同步性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5月至2008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住EFE患儿16例,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分别采用TSI测量左心室各节段长轴方向的收缩达峰时间(TS),舒张早期达峰时间(TE).计算12节段TS和TE的标准差(TS-SD和TE-SD),评价左心室收缩舒张同步性.对照组为同期整形外科和骨外科住院患儿20例.结果 (1)EFE组治疗前TS-SD高于对照组及EFE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EFE组TE-S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TE-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EFE组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好转.结论 EFE患儿左心室存在以收缩不同步为主的失同步化运动,TSI检测可无创、快速定量评价左心室同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