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目的研究肺癌转移与u-PA,PAI-1的关系。方法对u-PA,PAI-1单克隆抗体,采用ABC法,对22例Ⅰ~Ⅲa期肺癌术前患者肿瘤中心,边缘,正常肺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u-PA,PAI-1显色主要分布在肿瘤细胞的胞浆,胞膜,间质细胞,肌细胞,部分肺组织内的吞噬细胞,N0与N2两组相比,N2比N0高表达u-PA(P<0,05),N2比N0低表达PAI-1(P<0.01),即在LNM-者,其PAI-1高表达,u-PA低表达,LNA 者与LNM-者相比,其u-PA高表达,PAI-1低表达。结论说明基质降解酶U-PA及其抑制剂PAI-1在肺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宫颈Ⅰ号栓阻断宫颈癌发生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对28例患者有宫颈癌前病变和原位癌病人的疗前、疗后宫颈活检组织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和免疫组织化学的观察。结果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原位癌的鳞状上皮经宫颈Ⅰ号栓治疗后,其细胞形态结构转变正常,宫颈局部组织免疫功能增强。表明该药有促使宫颈癌前病变和原位癌的细胞向良性转化、阻断宫颈癌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丹蒲颗粒对实验性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病理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丹蒲颗粒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理,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用消痔灵注射液制成大鼠实验性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病理模型,以生理盐水为实验对照组,前列泰片为阳性药物对照组,观察丹蒲颗粒对病理模型的影响。结果:丹蒲颗粒组大多数前列腺腺腔比模型组增大,部分恢复正常,腔内分泌物明显增多。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纤维组织增生也明显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大多数动物层粘连蛋白(LN)和纤维连接蛋白(FN)呈弱阳性,少数动物呈阳性线状分布于腺体基底膜、间质血管周围和点片状散布于间质内,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丹蒲颗粒有减轻病理模型炎症反应,减少纤维化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血虚证大鼠视网膜病理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不同血虚程度(6个月病程)的实验性大鼠视网膜病理改变,并制作血虚证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方法:2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3只,前6组18只动物予皮下注射乙酰苯肼(APH),依次间隔2d,根据其外周细胞下降率,在18、63、147、168、189d分批麻醉后,取左眼球制备光镜样品,右眼球制备电镜样品,观察其视网膜病理改变。结果:实验大鼠随着实验周期的延长,视网膜病理改变逐渐加重,光镜下在63d视网膜各层结构轻度疏松、水肿,内、外核层细胞排列稍紊乱:147d、168d视网膜各层结构中重度疏松、水肿,内、外核层细胞排列明显稍系乱,间隙增宽;189d视网膜内、外核层细胞数轻度减少,细胞密度、视网膜厚度轻度降低。电镜下视网膜超微结构表现为光受器细胞内节线粒体数量减少,肿大,甚则脱嵴、空泡状形成;外节膜盘肿胀,不规则,排列紊乱疏松,严重扭曲变形,断裂,空泡形成。结论:因虚程度逐渐加重,实验大鼠视网膜的病理改变也呈逐渐加重状态,后期出现稳定的萎缩病变,血虚证大鼠视网膜病变模型造模成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消癃通闭对前列腺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消癃通闭组、保列治组、去势组、空白组,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末端标记染色法,分别在实验后第7、14、21天时,检测各组大鼠前列腺上皮细胞的凋亡百分率。结果消癃通闭组及保列治组在实验第7天时,凋亡百分率达到高峰,分别为9.27%、5.65%,第14天时稍减少,第21天时有所恢复。去势组在第7天时凋亡即出现,到第14天时凋亡百分率达到高峰,与其它组相比差异显。结论中药消癃通闭可在较短时间促进大鼠前列腺上皮细胞凋亡,为该药治疗前列腺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冰冻切片染色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冰冻切片作为一种快速诊断方法,早已广泛应用于常规病理诊断。冰冻切片诊断的准确性与高质量的冰冻切片密切相关,但常规染色方法染出的冰冻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够清晰、透明,往往给病理科医生在诊断上造成一定的难度。 在长期工作中,我们发现影响冰冻切片染色质量的主要原因是活体组织中含有一定  相似文献   
7.
宫颈Ⅰ号栓阻断宫颈癌前病变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Ⅰ号栓阻断宫颈癌前病变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方法:对21例Ⅰ~Ⅲ级宫颈非典型增生的疗前、疗后宫颈活检组织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发现具有不同程度异型性的宫颈非典型增生鳞状上皮经宫颈Ⅰ号栓治疗后,其细胞形态结构转变正常。结论:表明该药有促使宫颈癌前病变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阻断宫颈癌的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Ⅰ号栓阻断宫颈癌前病变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方法:对21例Ⅰ~Ⅲ级宫颈非典型增生的疗前、疗后宫颈活检组织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发现具有不同程度异型性的宫颈非典型增生鳞状上皮经宫颈Ⅰ号栓治疗后,其细胞形态结构转变正常。结论:表明该药有促使宫颈癌前病变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阻断宫颈癌的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消癃通闭对大鼠前列腺平滑肌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及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还原辅酶Ⅱ组化染色结合形态学定量分析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前列腺中NOS神经含量;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末端标记染色法,检测大鼠前列腺上上细胞的凋亡百分率。结果:消癃通闭高剂量组在用药3周后,前列腺组织中NOS神经的长度密度(Lv)为0.113±0.023,与其他3组(消癃通闭低剂量组、保列治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消癃通闭高剂量组及保列治组在实验第7天时,凋亡细胞百分率达到高峰(分别为9.27%、5.65%),第14天时稍减少,第21天时有所恢复。去势组大鼠在第7天时凋亡细胞即出现,到第14天时凋亡细胞百分率达到高峰,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药消癃通闭可增加模拟前列腺增生大鼠前列腺中NOS含量,在较短时间内促进大鼠前列腺上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发病的关系以及中药消癃通闭对前列腺平滑肌中NOS神经的影响。方法 去势雄性大鼠,皮下注射丙酸睾酮5mg·kg~(-1)·d~(-1),分别给予消癃通闭、保列治灌胃,21天后断髓处死,应用NADPH组化染色结合形态学定量分析方法,检测各组前列腺中NOS神经含量。结果 NOS神经纤维主要分布在前列腺平滑肌细胞周围,泪癃通闭高剂量组在治疗3周后,前列腺组织中NOS神经的长度密度(L_v)为0.11349±0.023296,与其它三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中药消癃通闭可增加实验性BPH大鼠前列腺中NOS神经含量,为该药治疗前列腺增生,改善临床症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